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 Perclose ProGlide 血管缝合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术后按器械说明书要求的标准使用方法应用 Perclose ProGlide 血管内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口,并给予介入术后护理,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例患者穿刺点皮肤有少量渗血,2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处血管使用 Perclose ProGlid 血管缝合器效果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和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611人次,分为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组和人工压迫组,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24 h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不能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在24 h后并发症有增加的趋势,不推荐股动脉穿刺后常规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介入术后Angioseal动脉闭合器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动脉应用Angioseal动脉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临床经验.方法 101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经穿刺侧股动脉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人应用Angioseal闭合器,记录止血时间,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应用 Angioseal闭合器成功率99%.止血时间50±30秒,制动时间2.5±0.8小时.1例血肿.结论 Angio-Seal闭合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操作简单,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王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122-1123
目的:介绍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冠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60例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行血管封堵器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血管封堵器的相关知识、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护理指导,术后卧床与观察,心电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安置血管封堵器,止血效果良好,术后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患者使用封堵器止血快,卧床时间缩短,安全,可吸收,并发症减少,尤其对老年人,可广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手术后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口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在经股动脉穿刺治疗主动脉疾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40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接受经右股动脉穿刺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于股动脉穿刺处交叉预埋两套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交叉缝合穿刺点,统计缝合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缝合股动脉穿刺点,术后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其中股动脉狭窄1例,局部血肿2例。无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行经股动脉穿刺腔内修复术时,使用两套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交叉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PCI术后穿刺股动脉应用血管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常见并发症的防范. 方法 495例经股动脉PCI术后患者,依照术后使用Angioseal闭合器与否,分成angioseal组(293例)和对照组(202例),记录两组患者下肢制动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结果 应用Angioseal闭合器成功率99.6%.两组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3.5±1.2和24±3.1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Angioseal闭合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可明显缩短制动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熟练操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缝合股动脉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外科184例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血管缝合器缝合穿刺股动脉,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84例患者术中穿刺缝合单侧股动脉127例,术中穿刺缝合双侧股动脉57例,术中一侧股动脉使用2把血管缝合器184例,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170条,压迫5 min止血13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术中使用1把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51条,压迫5 min止血5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预埋1把血管缝合器时间为1.5 min,术后缝合推结时间1 min.术中无一条中转切开缝合,6条术后出现血肿,未治疗约2周后消退.术后随访3 ~ 36个月.3条动脉下肢疼痛经血管彩超或CTA检查证实有股动脉轻中度狭窄,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使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在主动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在神经介入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神经介入治疗结束后,采用Star-Close装置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304例患者344处穿刺点。部分患者接受同侧腹股沟2次以上穿刺埋鞘并缝合。结果:穿刺部位术后使用Star-Close装置344处,封闭成功328处(95.3%),重大并发症1例,轻微并发症和重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0.3%。在同一侧腹股沟重复穿刺并接受再次封闭40例患者成功率92.5%,并发症率7.5%。结论:对于初次和再次穿刺股动脉进行神经介入诊疗的患者,Star-Close均为一种快速和安全有效的血管闭合装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闭合器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闭合止血后的护理。方法:选择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采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病例236例,其中行冠脉造影检查者92例,介入治疗者144例,观察其血管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2例因操作失误未成功止血,余234例均成功,成功率为99.2%。结论:术后进行严格、仔细的观察,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一定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小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手心脏介入术后用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封闭止血方法的护理要点及优点。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腰部不适及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4%,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短。结论:心脏介入术后即刻行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压迫止血方法,卧床制动时间缩短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 52例,经股动脉途径PCI 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从(1)拔出动脉鞘管前的准备及拔管时间及局部压迫方式;(2)卧床及平均住院时间;(3)穿刺部位观察时间;(4)拔管综合症;(5)尿潴留;(6)低血压;(7)疼痛及情绪变化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有明显改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护理方便、创伤性小、安全有效,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经济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黄丽萍  罗利霞  吴同果 《吉林医学》2013,34(13):2555-2557
目的:观察两种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动脉压迫器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方法。方法:行冠脉介入治疗424例患者中经桡动脉294例,经股动脉130例,局部止血均使用止血器。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两组均出现与使用止血器相关的新型并发症:局部水疱(8例及50例)。压迫性溃疡(2例及4例)。结论:经股动脉穿刺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临床护理要注意与止血器相关的新型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血管移植治疗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彻底清创后行人工血管移植治疗,加强手术前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16例全部保肢成功。其中1例原位移植者出现吻合口漏,再次手术改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经3-24个月随访,移植血管均保持通畅。结论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人工血管移植方便、可行,而术前精心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邹莹 《当代医学》2016,(27):93-94
目的:总结急性心梗患者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护理经验,并比较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2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手术完成后,比较2组患者的短期康复情况。结果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在手术完成情况方面,如在第1次球囊扩张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成率3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康复情况方面,2组除动静脉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项目如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反射、皮肤血肿、腰背酸痛、大便干燥和住院时间多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以患者术后出现腰背酸痛情况为例,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的几率分别为1.56%和43.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桡动脉行PCI手术,患者康复情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潘邦霞  宋兵战  曾兰 《吉林医学》2014,(22):5011-5012
目的:为了不断完善经皮血管吻合器的应用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6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吻合器的应用及护理。结果: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正确使用血管吻合器及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对经皮血管吻合器的应用和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98例和59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92%、98.31%和94.87%、96.1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27.1%和7.7%、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