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变化及蛋白激酶C的信号传导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缺血预适应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预适应前10min静脉注射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季铵碱5mg/kg,然后结扎左前降支;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1天后,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活体取出心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蛋白印记分析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术前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增加(P<0.01),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后,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其蛋白表达有相同的变化。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24.18%±2.25%)明显小于缺血预适应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38.11%±2.94%)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37.73%±3.32%;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是缺血预适应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表达是依赖于蛋白激酶C的激活,蛋白激酶C是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经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大鼠缺血心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表达及其在早期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表达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③下肢缺血预处理(LIP)组:下肢动脉夹闭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应用伊文思蓝及氯化三苯硝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应用RT-PCR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区HIF-1α基因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LIP组心肌梗死面积较AMI组明显减小;HIF-1α mRNA在正常心肌有表达,心肌缺血早期相升高;经下肢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心肌的表达降低.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HIF-1α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50~350 g的雄性大鼠24只,实验分为三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前24 h进行腹腔内注射20μg/g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空白对照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前24 h进行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 mL;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建立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打开前胸暴露心脏,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后打开结扎,再灌注180 min后迅速取出心脏。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表达、Caspase-3蛋白的表达、白细胞介素8水平,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经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处理后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降低(P<0.01)。再灌注180 min后,心肌梗死面积在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为23.56%±2.12%,空白对照组为35.21%±2.34%,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心肌梗死面积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对缺氧后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HIF-1α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模型及缺氧模型。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转染和重组腺病毒空载体(Ad)转染正常及缺氧细胞;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缺氧组(Hypoxia)、AdHIF-1α基因转染组、Ad组。(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HIF-1α/Ad转染情况;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在12 h、24 h、48 h及72 h观察各实验组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用Ad/AdHIF-lα转染缺氧的神经元后,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48 h时荧光表达最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经AdHIF-1α基因转染组各时间点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 12 h有阳性表达, 24 h表达有所增加, 48 h达高峰, 持续到72 h开始下降, 与缺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 Ad组与缺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基因转染能明显提高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经肾脏和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和缺血心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肾缺血预处理(RIP)组夹闭双侧肾动脉后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下肢缺血预处理(LIP)组夹闭下肢动脉再开放,随后复制AMI模型。应用伊文思蓝及氯化三苯硝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应用RT-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缺血区HIF—1α基因动态表达情况。结果R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较AMI组明显减小,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IP和LIP组HIF—1α mRNA表达均降低。结论肾脏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心肌均有保护作用,HIF-1α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对裸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将腺病毒介导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入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观察转染后的内皮祖细胞在裸鼠缺血下肢局部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后的内皮祖细胞在细胞内有效并持续表达;移植异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至Balb/c鼠缺血下肢后可见外源性内皮祖细胞定向作用于缺血部位;移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体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P<0.05);mRNA检测提示过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可上调其下游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因子(P<0.05),增加内皮祖细胞招募,同时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上调(P<0.05)。结论在体内,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可促进缺血下肢的局部血管新生,这种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的招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特异性短链寡核苷酸,构建缺氧诱导因子-1α特异性shRNA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氯化钴制备缺氧诱导培养基,模拟肿瘤缺氧状态.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SW480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MTT法检测SW480细胞活性.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HIF-1α特异性shRNA的重组质粒,并能转染SW480细胞.转染后,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分别下降约86.1%和79.7%,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运用pGenesil-1质粒载体构建的靶向HIF-1α特异性shRNA的重组质粒已成功构建,该质粒可转染SW480细胞,有效抑制HIF-1α的表达;本研究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缺氧诱导因子 (hypoia-inducible factor,HIF) 3个α亚型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早期缺血心肌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MI组.用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 RT-PCR检测术后1、2、4、6、12 h缺血心肌HIF 3个α亚型mRNA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2α、3α mRNA在正常心肌中均有表达.术后1 h,缺血心肌HIF-1α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2 h达高峰(P<0.01),4 h开始下降(P<0.05),6 h降至正常水平,12 h维持在正常水平;HIF-2α、3α mRNA在急性缺血心肌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早期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导HIF-1α基因表达改变,与HIF-2α、3α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修饰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将71只Wister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注射法将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域。其中将制膜成功的42只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6只)、注射培养液组(DMEM组,6只)、移植SkMs组(SkMs组,10只)、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α空载体腺病毒的SkMs组(Ad/GFP组,10只)和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α基因腺病毒的SkMs组(Ad/HIF-1α组,10只)。术后28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血流动力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8天后SkMs组、Ad/GFP组和Ad/HIF-1α组大鼠梗死心肌周围血管新生明显,以Ad/HIF-1α组最为显著(P<0.05),且胶原沉积最少;SkMs组、Ad/GFP组和Ad/HIF-1α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好转,Ad/HIF-1α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HIF-1α基因修饰后的SkMs移植较单纯成肌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缺血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lα(HIF-1α)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动物均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在喂养6周后给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分别于第8周、第10周,给予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00μg空载体质粒(pShuttle),给予实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00μg重组HIF-1α过表达质粒(pShuttle-HIF-1α)。每2周采集大鼠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第12周时处死动物,留取血液和心肌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心肌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明显增高,心肌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诱导VEGF表达,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并促进心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在心脏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2 h组、低氧24 h组,低氧36 h组。其中低氧12 h、低氧24 h、低氧36 h组制备体内缺氧模型。采用95%氮气+5%氧气,制备缺氧模型,缺氧时间分别为12、24、36 h,每天缺氧时间为2 h,其他时间置于空气中。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时均实施腹腔注射麻醉,断髓法处死,制备心肌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切片心肌细胞结构完整,核大呈圆形;低氧组大鼠的心肌细胞结构逐渐变化,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细胞间隙明显增加,核变小而不规则。免疫组化染色切片HIF-1α蛋白阳性物质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呈弥散或颗粒状。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HIF-1α的蛋白IOD比较,各缺氧组HIF-1α的蛋白IOD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可诱导大鼠心肌组织出现破坏。HIF-1α在缺血心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加了心肌缺血的代偿机制,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肌梗死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心肌水肿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于造模后12、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QP1、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AQP1、HIF-1αmRNA表达,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心肌组织含水量。结果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mRNA以及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AQP1、HIF-1αmRNA以及蛋白水平在术后72 h内呈时间梯度升高,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组大鼠术后12、24、48、72 h心肌组织含水量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 mRNA以及蛋白水平与心肌含水量呈正相关(r=0.507,P=0.010;r=0.585,P=0.008),HIF-1αmRNA以及蛋白水平与心肌含水量呈正相关(r=0.408,P=0.025;r=0.486,P=0.017)。结论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呈高表达,且与心肌水肿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心肌中的改变及夹竹桃麻素对NADPH氧化酶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缝合线只穿过前降支而不结扎.将两组分别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安慰剂组两个亚组[心肌梗死安慰剂亚组(n=7),其余3组(n...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将携带人CD15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rAAV)载体注入缺血心肌,观察CD151基因对缺血心肌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rAAV-CD151注入缺血心肌处。4周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151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注射部位心肌毛细血管数目,评价外源CD151对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术后4周,CD151组心肌组织检测到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GFP组未检测到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且CD151组心肌组织CD15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GFP组(P<0.01);CD151组血管密度与缺血对照组、GFP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rAAV-CD151可以有效地转染大鼠心肌组织,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转染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机制。方法构建IGF-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ADV-IGF-1),结扎30只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模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腺病毒空载体(ADV)组、ADV-IGF-1组、氯沙坦组和ADV-IGF-1加氯沙坦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6只。后3组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11)pfu/ml ADV-IGF-1 0.1ml和(或)以氯沙坦10 mg/(kg·d)灌胃连续1周,1周后,ELISA法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p53、AngⅡ受体、IGF-1、Bcl-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IGF-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ADV组比较,ADV-IGF-1组心肌p53、AngⅡ受体基因表达明显降低,Ang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氯沙坦组明显上调心肌IGF-1基因表达(P<0.05);联合组p53、AngⅡ受体基因弱表达,Bcl-2强表达(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肌特异性过表达IGF-1,下调p53基因表达,继而抑制AngⅡ受体基因表达和AngⅡ产生;氯沙坦干预促进IGF-1基因表达;IGF-1基因转染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Bre)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reⅠ组(25 mg.kg-1.d-1腹腔注射,7 d)和BreⅡ组(50 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 d)。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IR模型。应用TTC染色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9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1),Bre明显改善了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BreⅡ组比BreⅠ组心肌梗死面积小(P<0.05);模型组大鼠的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Bre组大鼠心肌的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且BreⅡ组大鼠心肌的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BreⅠ组减少(P<0.05)。结论 Bre可以减轻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大鼠心肌的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Bre对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40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冠状动脉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患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蛋白表达水平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反应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胰腺癌细胞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中缺氧诱导因子HIF- 1α、血管生长因子VEGF、葡萄糖转运体GLUT1、和耐药基因MDR1的变化,并阐明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分为常氧组和化学诱导缺氧组(CoCl2诱导),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两组HIF- 1α、VEGE、GLUT1及MDR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再分别将两组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转染组和HIF-1α/PCDNA3.0质粒转染组,观察上述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化学诱导的缺氧能明显诱导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P=0.0089),但对其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7);缺氧时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中的VEGF(P=0.046, 0.039)、GLUT1(P=0.0024,0.036)、MDR1(P =0.021,0.03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明显增高.转染质粒的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HIF- 1α、VEGF、GLUT1、MDR1的基因与蛋白水平都相应的有所增高.结论:缺氧时,胰腺癌细胞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引起其下游的靶基因VEGF、GLUT1和MDR1的表达,从而耐受缺氧并进一步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Fas(sFas)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抗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余同手术组)CAF组(13只)和参附组(11只).参附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6.2 mL/(kg·d)],CHF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4周.给药4周后颈动脉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及sFas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HF组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浓度明显增高(P<0.01),参附注射液能降低CHF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的水平(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改善梗死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因子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制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冻左心室前壁与结扎前降支两种方法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8~10周龄SD健康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冷冻组(50只),结扎组(50只)、假手术组(20只)。手术后4周行心电图、心功能检查,取心脏组织行TTC、HE染色并观察其死亡率。结果手术后4周冷冻组大鼠死亡率为32%低于结扎组48%。与假手术组比较,冷冻组、结扎组大鼠心电图显示为心肌梗死,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和结扎组大鼠心肌切片、TTC染色可见100%梗死区;梗死区HE染色主要为瘢痕组织,假手术组未见心肌梗死。结论冷冻法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在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等同于结扎法,且死亡率明显减低,冷冻左心室前壁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较结扎法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