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80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0例患者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结果所有患者治愈小院。结论此种手术方法较简单,易于实践,不增加手术时间,病死率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使用抗凝药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52次妊娠的3种不同抗凝方案的妊娠结局。A组35例整个孕期口服华法令;B组8例怀孕后由口服华法令改服潘生丁;C组5例于孕36周由口服华法令改用肝素。结果:52次妊娠总的妊娠丢失率7.69%,剖宫产率91.67%。无1例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和新生儿畸形,A组和B组各发生1例产后出血,B组有较高的血栓形成发生率。C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长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孕妇在严密监护下口服低浓度的华法令是安全和方便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部瓣下结构(保留全瓣)的瓣膜置换,在手术技巧与术后恢复方面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人行同类手术有无差别。方法 根据术前诊断,将39例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病人分为两组,一组(23例)以二尖瓣狭窄(MS)为主,另一组(16例)以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为主。术前及出院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大小(LVEDD),射血分数(EF)及人工瓣的血流状态。结果:MS组出院时LVEDD及EF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别;MI组出院时LVEDD比术前明显缩小,EF明显降低。两组均未见人工瓣血流状态异常及左室流出道受阻。结论 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瓣换瓣,其近期效果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人相似。 相似文献
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必须终生抗凝治疗,抗凝不足或过量致血栓形成或出血,成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1],也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主要原因。正确的抗凝治疗,及时准确的监测与护理,是瓣膜置换术后疗效的保证。现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154例抗凝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4例。其中男72例,女8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2±)岁;主动脉瓣膜病变26例,二尖瓣瓣膜病变66例,三尖瓣瓣膜病变1例,联合瓣膜病变61例。心功能Ⅱ~Ⅳ级,LVEF39%~78?,平均为60?,LVIDd 42%~94?,平均为62?,房颤心律143例。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1 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其中机械瓣膜血栓形成5例,心内膜炎4例,瓣周漏1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1例,机械瓣周围心内膜过度增生干扰碟片活动1例。再次手术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3例。结果 术中意外死亡1例,为心肌收缩无力致无法停体外循环机,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2 5 %。结论 及早诊断,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好手术时机,不断改进的外科技术及心肌保护,都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总结30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和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的30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充分准备,术中采用适宜的插管部位,自体血液回收,中一高流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0~80mmHg。[结果]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单瓣置换1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死亡2例。[结论]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术前充分准备,选择适当插管部位,术中加强血液保护、心肌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是保证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SJMR机械瓣应用经验.方法 对30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选择了SJMR机械瓣置换,其中17号瓣9例,19号瓣13例、21号瓣5例,23号瓣3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表明各主要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死亡,未发现与机械瓣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JMR机械瓣可以使一部分小主动脉瓣环患者避免了主动脉瓣环切开成形,同时最大程度地获得有效瓣口面积,更好地维护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SJMR机械瓣应用经验.方法 对30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选择了SJMR机械瓣置换,其中17号瓣9例,19号瓣13例、21号瓣5例,23号瓣3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表明各主要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死亡,未发现与机械瓣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JMR机械瓣可以使一部分小主动脉瓣环患者避免了主动脉瓣环切开成形,同时最大程度地获得有效瓣口面积,更好地维护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SJMR机械瓣应用经验.方法 对30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选择了SJMR机械瓣置换,其中17号瓣9例,19号瓣13例、21号瓣5例,23号瓣3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表明各主要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死亡,未发现与机械瓣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JMR机械瓣可以使一部分小主动脉瓣环患者避免了主动脉瓣环切开成形,同时最大程度地获得有效瓣口面积,更好地维护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方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11):52-53
血管支撑机构是治疗瓣膜狭窄的重要工具,大量病人瓣膜疾病的治疗和主要的治疗形式是经皮修复心瓣。使用支架正在被证明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在欧洲,使用这些装置进行治疗的占20%。这种新技术有非常好的效果,成本最低,还可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张祖仁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9,23(5):249-251,257
目前临床使用的双叶瓣的主要问题是血栓栓塞和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其缺陷在于碟片开启时两个碟片将瓣膜的整个血流通病分隔成三个较小的血流通道,在这种受阻隔的血流通道中,产生容易诱发血栓形成的高剪应力区,紊流和滞流区,作者研制的双叶瓣在碟片开启时没有任何支架或碟片分隔瓣膜的血流通道,使血流与天然心脏瓣膜中的相类似,有利于显著减少瓣膜对血流的干扰,降低血栓形成,从而可减少病人对抗凝治疗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对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89例和对照组86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及抗凝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药物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236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术后和出院相关的健康指导。结果23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发生大出血、血栓栓塞、瓣膜功能失效及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做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01-2020-12-31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的25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机械瓣膜置换术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30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生物瓣膜置换术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房内径(LA)、心脏瓣膜两边压力阶差(PG)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指标水平,采用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35)分析2组生活质量。结果 生物瓣膜置换术组病态率为3.33%,低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28.00%,χ2=4.838,P=0.028;治疗成功率为93.33%,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60.00%,χ2=8.882,P=0.003;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瓣膜置换术组手术进行时间为(80.00±19.20) min,短于机械瓣膜置换术组的(120.75±24.20) mi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心输出量和肺换气功能为指标研究低潮气量通气对瓣膜置换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常规(传统)潮气量组(组Ⅰ)、低潮气量常规频率组(组Ⅱ)和低潮气量高频率组(组Ⅲ)。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放置飘浮导管监测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分流量(QS/QT)。结果在体外循环前(T2),常规潮气量组的心输出量(CO)低于低潮气量高频率组(P<0.05)。组II,体外循环后60min与比麻醉后体外循环前比,氧和指数(PaO2/FiO2)显著降低(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肺内分流量(QS/QT)显著增加(P<0.05)。组II与组I和组III相比,在体外循环后60min(T4),氧和指数显著降低(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肺内分流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保持良好通气。低潮气量常规频率通气不能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换气功能损害。低潮气量高频率通气和常规潮气量通气能减轻或消除体外循环引起的早期肺换气功能损害。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下 相似文献
20.
朱晓东简介: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1932年生,河南开封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65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有:40余年心脏外科临床实践,全面开展各类心脏与大血管手术并参与建设全国心脏外科技术协作网;早期从事心导管检查与血流动力学研究;从事人工心脏瓣膜与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