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前牙反He已是乳牙期常见的错He畸形,有逐年增多趋势。现在研究证明,乳牙反He常常导致颅面骨骼发育异常,有必要尽快矫治。  相似文献   

2.
乳前牙反牙合已是乳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有逐年增多趋势。现在研究证明 ,乳牙反牙合常常导致颅面骨骼发育异常 ,有必要尽快矫治[1] 。传统矫治方法是牙合垫加舌侧双曲簧 ,但是患者年龄小 ,乳牙牙冠短小 ,固位形差 ,易脱落 ,加上口腔内基托大 ,舒适度差 ,儿童不愿戴用 ,效果往往很不理想。本方法采用上前牙粘结式矫治器 ,为矫治乳牙早期反牙合提供了一种固位可靠、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的方法。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口腔门诊病例 1 3例 ,男 5例 ,女 8例 ,共 5 5颗乳牙 ,年龄在 2 7~ 3 5岁 ,此年龄组的乳牙根还未吸收…  相似文献   

3.
乳牙反(牙合)是乳牙期重点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本文就功能调节器(FR)矫治乳牙反(牙合)的疗效及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乳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牙颌畸形之一.绝大多数学者主张在乳牙期给予矫治.在以往文献报道中,大多数反(牙合)矫治采用活动矫治器,也有报告采用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活动矫治器联合面部正中前牵引矫治和单纯头帽-颏兜矫治装置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我们报告的15例乳牙反(牙合)病例,均使用特制的乳牙托槽,应用固定矫治技术配合面部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疗程短,固位佳,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期由于不良的哺乳姿势,幼儿期前牙滞留或早失,吮上唇或下颌前伸的不良习惯,以及腭扁桃体或舌扁桃体的慢性炎症肥大等引起的前牙反(牙合)者较为常见.笔者对1994~2000年完成治疗的单纯前牙反(牙合)(不包括拥挤)33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银川市1346名儿童乳牙(牙合)错(牙合)畸形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错(牙合)的患病率为13.15%,汉、回、满等三种主要民族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6岁组儿童患病率低于其它年龄组,错(牙合)中反和深覆(牙合)的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陈虹羽  常秀林  徐俊吉 《现代实用医学》2023,(12):1649-1651+1681
<正>随着喂养习惯的改变,奶瓶喂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良的奶瓶喂养习惯及咬上唇、伸舌吞咽等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患儿也越来越多[1]。如果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下颌发育过度,同时又限制了上颌骨发育从而使面中部凹陷和下颌前凸畸形更加明显,不但会严重影响美观,还可能会引发颞下颌关节各种功能和器质损害等不良后果[2],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心理和精神障碍[3-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牙反(牙合)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将105例乳牙反(牙合)患者根据病因分类,再依据安氏错牙合分类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通过不同的矫治方法矫治乳牙反(牙合).结果 不同的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虽然不同,但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结论乳牙反牙合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乳牙反牙(牙合)病因.方法对230例乳牙反(牙合)患者进行家族史、个人生活习惯的调查,同时记录口腔检查结果.结果乳尖牙磨耗不足是造成乳牙反(牙合)的主要原因.结论在矫治乳牙反牙(牙合),应当注意乳尖牙的调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上颌垫矫正器与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牙反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上颌垫矫正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反复发率为0,治疗时间为(12.7±3.6)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和(15.2±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牙槽座角分别为(83.4±3.1)°,(81.6±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2.5)°及(80.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治疗中的疗效相对上颌垫矫正器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前牙反(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和功能,常由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发育过度或复合因素造成,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因此,必须尽早矫治.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使用上颌前方牵引装置进行矫治,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使一部分患儿避免成年后的正颌外科手术[1].2000-2003年我们对31例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前方牵引的方法矫治,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了探讨更有效地选择矫治反(牙合)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6例恒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深而反覆盖浅,下牙列基本整齐、磨牙关系基本中性的病例,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具有深反覆(牙合)的恒前牙反(牙合),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矫治,简化了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使用固定(牙合)垫及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拥挤高角反(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带固定(牙合)垫的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拥挤的高角拥挤反(牙台)患者36例,随访2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牙齿排列整齐,覆盖覆(牙合)正常,未出现开(牙合)情况.结论 带固定(牙合)垫的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高角拥挤反(牙合),临床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先戴用下颌斜面导板,待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后改用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结果 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分步矫治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满意的矫治效果,乳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对于预防恒牙再度出现反(牙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型ACTIVATOR矫治早期反(牙合)对颅颌面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80人,对治疗前后的(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侧位片投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②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③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乳牙反(牙合)改变最明显,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骨面型仍属Ⅲ类;④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结论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反(牙合),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生长,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上颌牙合垫矫正器与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牙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12例乳牙反牙合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56例病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上颌牙合垫矫正器治疗,观察组采用上颌牙合垫矫正器与前方牵引矫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情况。结果在患儿接受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颌平面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颌平面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与前方牵引联合应用于治疗乳牙反合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恒牙期前牙反牙合大多影响面形,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影响,所以有必要采用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 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 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 FR-Ⅲ矫治器可重新调整口颌系统的肌功能,促进牙弓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0.
王君  兰青 《广西医学》2007,29(5):688-689
目的 探讨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7例,年龄(8.1±1.9)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结果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有效,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