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ISH)CT征象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26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26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均位于颅骨内板下与皮质表面间,密度均匀与内侧脑灰质相近、边缘不清的新月形影;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消失,邻近脑池闭塞,同侧脑室变窄。20例单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病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对侧偏移。6例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病例中线结构未见明显偏移,增强扫描血肿不强化,与强化的脑皮质表面分界清楚。结论:ISH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经手术证实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患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38-80岁。结果 16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表现如下:(1)脑室系统向对侧移位,伴有病侧脑沟消失和病侧蛛网膜下腔闭塞。(2)脑灰白质向内移位。(3)中线结构移位、病侧脑室受压移位及对侧侧脑室的轻度扩大。结论 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是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98例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搜集了我院1997年至2003年经手术证实的硬膜下血肿98例,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50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10例病人作增强扫描,88例为平扫。结果:早期(通常在3天以下)为高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成为混合或等高密度影后为低密度影;其它因素影响血肿的密度,如血红蛋白量和蛛网膜的完整性等,形态为新月形和双凸形。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表现:①病侧脑沟消失和病侧蛛网膜下腔闭塞,脑室系统向对侧移位;②脑沟和脑灰、白质界面内移;③增强扫描时脑凸面血管向内移位。结论:硬膜下血肿的密度与血肿的期龄有关,期龄越短,血肿密度越高,反之,血肿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4.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简称ISDH)常规CT诊断较为困难,易于漏诊、误诊向延误治疗。增强扫描有助于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的45例慢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其CT诊断特征表现有;(1)脑室系统向对侧移位,伴有侧脑沟消失和病侧蛛网膜下腔闭塞。(2)脑灰白质向内移位。(3)中线结构移位病侧脑室受压移位及对侧侧脑室的轻度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2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应做CT复查。  相似文献   

6.
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8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1)血肿位于半球间镰旁,呈一个或多个单凸形,薄形血肿呈粗线条形,左右发生机会相等,双侧少见。(2)血肿多数呈高密度,活动性出血时,血肿呈多种密度隔室,伴假膜出现,血肿吸收液化和/或脑脊液渗入,可表现低、等混杂密度。(3)占位征象,同侧中间脑沟回结构消失,蛛网膜下腔闭塞,灰白质界面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4)并发同侧幕上及大脑凸面硬膜下降血肿。结论:CT是诊断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特殊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密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CT表现可为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AE)的CT诊断。方法:对8例NAE患儿进行头颅CT平扫,分析CT征象。结果:轻度5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改变,范围不超过2个脑叶,以额叶、枕叶较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脑池脑沟形态正常。中度3例,表现为2个脑叶以上的低密度改变,灰白质分界不清,邻近脑池脑沟变浅,部分合并颅内出血。重度2例,表现为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仅基底节、脑干、小脑密度基本正常,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常合并颅内出血。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特点,对本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1例无明显外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平扫及增强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半月形的高、低、等密度影。结论:CT检查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特点的认识。方法 分析24例65岁以上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表现。结果 本组24例中门诊就医20例,急诊4例(短时内两次就诊2例);CT表现等密度血肿12例、低密度血肿8例、混合密度血肿4例;所有病例中脑室受压变形8例,中线结构移位5例,其中3例低密度血肿CT表现类似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灶。结论 必须重视老年人群中头颅外伤不明确的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诊断。  相似文献   

10.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42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认识。方法:对我院42例术前CT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术前CT均诊断正确。结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与血肿存在的时间、硬脑膜一皮层间虹桥静脉破裂、蛛网膜破裂、脑脊液进入血肿及贫血等因素有关;期间接征象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