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整体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2005-2007年门诊处方202 803张,住院病历9 184份,统计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购入金额、品种,计算占化学药、中成药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年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44.1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79.14%,抗菌药占化学药、中成药比例平均为29.03%。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过多依赖经验治疗,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的使用监管,促进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率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同时采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药敏卡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中,第1、2代头孢菌素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消耗数量逐年增加,而第3代头孢菌素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应用率逐年降低;同期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6.2%~78.8%),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重,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减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为临床治疗细菌感粜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同时也出现抗感染药物过度使用、细菌耐药性增加及其药源性疾病等问题。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及合理用药日益受到关注。本院自2004年开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测,现将2005~2007年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对细菌敏感性状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我院2004~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与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调取住院药房15种抗菌药物的消耗数量,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结果:3年中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用药频度最高;除头孢吡肟外,其它14种抗菌药物的DDDs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仍是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但其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正在增加;大肠埃希菌对用药频率高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应用需进一步规范,对细菌耐药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6种、喹诺酮类占5种,头孢噻肟的DDDs最高,其次是左氧氟沙星。我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9.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28.3%)。最常见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8.2%和52.9%。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4.4%和70.7%。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1—6月份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脑程序调取2005年1—6月份住院药房抗菌药物的消耗数量,并按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本院临床分离菌用Kirby 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临床用药最为广泛;在抗菌药物DDDs的排序中位于前十位包括2种喹诺酮类和6种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最高。我院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阴性菌336株(56.6%),革兰阳性菌258株(43.4%)。在临床分离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球菌(CNS)、金黄色葡球菌等。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因此有计划地控制药物的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在不同范围(医院、市、省等)轮换使用不同抗菌药物,可能是减少细菌耐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2):76-77
目的了解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观察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感染监测情况。结果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的一定比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7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9.4%、26.9%。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和泛耐药率达到30.8%。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调取我院2012年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最多;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分离细菌以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达54.3%~74.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仍敏感。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但仍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我院检验科2009-2010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头孢菌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应用最为频繁;同期临床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几乎完全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比率较高,尚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已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但对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头霉素类与阿米卡星等均仍敏感。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有滥用倾向;临床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葡萄球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万海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2):62-64
目的调查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分离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K-B法进行药敏试验,LIS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屎肠球菌等为最常见菌。各类G+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性。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日趋严重,掌握细菌耐药谱的变化,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05—2007年某院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院近3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各类抗菌药及常用品种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时统计4种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使用总的DDDs逐年上升,3年来总的增幅为19.16%;DDDs前3位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4种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密切相关。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医院须加强抗菌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趋势。方法:利用Excel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列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的前3位,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最高;多种致病菌已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高耐药率。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3.
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某医院2005~2006年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计算相关系数,描述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密切程度。结果: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的相关系数在0.6101~0.9730之间,相关均具显著性。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2007、2008年一季度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1.43%和68.2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关罗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13%。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60%)。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TB药敏试条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的细菌耐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不大,其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几个品种使用频度较高,2008、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9.66%和74.19%。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7%。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革兰阳性菌耐药率略有降低,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则小幅上升。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肿瘤医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列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的前3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舒巴坦、莫西沙星的用药频度最高;多种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高耐药率。结论: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病例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总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和病原茵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总用药频度增长26.07%;药物的DDDs排序前4位大多数为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茵药物;大多数抗生素在调查期内细菌耐药率的差别不显著.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最低者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其次为头孢克洛、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低者为美罗培南,其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有较明显的改善,部分细菌耐药性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药物用量呈上升状态,表明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对用药金额、用药种类、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逐年增多,但抗菌药物的消耗占药品消耗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为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少数品种存在过量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0年1—6月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及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是医院抗感染的主要品种,主要病原菌前5位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正确选用药物种类进行药敏试验对抗感染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