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6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患儿20例。对三组患儿均给予维持内环境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1)患儿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治疗,观察组(2)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0%),观察组(1)的治疗有效率为(90%),观察组(2)的治疗有效率为(95%)三组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患儿均为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患儿来说也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采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1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PaCO_2(35.12±4.08)mm Hg、SBP(70.15±9.23)mm Hg、PaO_2(83.12±9.78)mm Hg、SPAP指标(26.01±7.23)mm Hg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采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PPHN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地那非,观察组采用西地那非+硫酸镁,根据患儿自身状况调整用药时间,连续治疗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治疗72 h后肺动脉压力(PAP)、氧动脉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治疗后观察组PAP、PaO2、PaCO2、SaO2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6%,低于对照组的18.76%(P>0.05)。结论:西地那非和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均可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其中联合用药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情况下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且能明显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8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全部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镁治疗,实验组患儿则采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36/40)、75.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时,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经济、简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炫  田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89-190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随机分为酚妥拉明治疗组(对照组)和西地那非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9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MP、SaO2、PaO2、PaCO2四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西地那非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的PPHN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地那非+硫酸镁)和对照组(硫酸镁)各3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P<0.05).治疗前两组下降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降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肺动脉压力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WTB X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琳  侯洁 《北方药学》2014,(4):45-46
目的:分析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用西地那非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50%(78/80)、86.25%(69/80),2.50%(2/80)、8.75%(7/8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采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采用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病例收集时间:2018年6月~2020年6月,病例数量68例,疾病类型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4)采用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疗法,对照组(n=34)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SaO2、PaO2水平对比上,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97.06%vs79.41%)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HT5"H方法 将78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6例,分别给予西地那非0.3mg·kg-1、0.5mg·kg-1、1.0mg·kg-1剂量,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PaO2和SaO2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PaCO2和PA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但是B组和C组患儿降低程度显著优于A组(P<0.05),C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使用剂量越大,临床效果就更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治疗过程中应用米力农联合西地那非的疗效.方法:取86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联合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的应用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07%,(P<0.05);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OI、Sp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动脉压指标水平(PASP、P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PHN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严重发绀、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患儿采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90例,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给予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试验组患儿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出现人数情况。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率(4.44%)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33.33%)相比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1.1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9.99%)相比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西地那非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在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肺动脉高压患儿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地那非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NO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气指标水平、血压指标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实验组(34例),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治疗,实验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MP、PaO_2、SaO_2、PaCO_2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AMP、PaO_2、SaO_2、PaCO_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采用西地那非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该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划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对两组患儿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本资料45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观察组25例,为2012年6月-2013年5月入住患者,对照组20例,为2011年6月-2012年5月入住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1~1.5 mg/kg,q 6 h,鼻饲,疗程1~2 d。比较2组治疗后肺动脉压( PAH)、吸氧浓度分数( Fi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2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肺动脉压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应用西地那非不同剂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75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者分成A、B和C三组,分别给予西地那非0.6mg/kg、1.0mg/kg和1.5mg/kg,比较平均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以及治疗的有效率和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组平均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治疗的有效率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能够有效的改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与剂量呈现依从关系,剂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发生副反应的风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用西地那非治疗,临床应用剂量为每次1mg/kg口服,q8h,维持3~4d。B组应用硫酸镁负荷量200mg/kg,30min内静脉滴注,然后以维持量20~50mg/kg连续应用3d。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下降,PaO2、OI、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西地那非对体循环压力影响不明显,而硫酸镁使体循环压力下降(P均<0.01),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结论西地那非和硫酸镁均可使新生儿PASP下降,西地那非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且对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两组患儿SaO2、PaO2均较治疗前上升,FiO2及PASP较前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结论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郑彩娇 《海峡药学》2013,25(5):144-14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后应用西地那非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为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后予西地那非治疗的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对照组30例为同期行介入治疗后未予西地那非治疗的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比较两组的肺动脉压、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吸呼比、达峰时间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肺动脉压、MV、潮气量、吸呼比、达峰时间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应用西地那非后的肺动脉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MV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潮气量、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后应用西地那非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足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PHN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治疗措施不同分为HFOV组、常频机械通气(CMV)+西地那非组、HFOV+西地那非组.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6、12 h后的P/F比值、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力,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转归.结果 治疗3、6、12 h后HFOV+西地那非组P/F、OI、肺动脉压力均优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优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西地那非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短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西地那非联合HFOV治疗PPHN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氧合情况,显著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对患儿病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