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脑卒中患者中吞咽功能障碍常见,此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上,对吞咽功能障碍轻症者常不予处理,患者勉强吞咽,有呛咳情况,患者较痛苦;对重症患者予以鼻饲。吞咽功能障碍为咽部肌肉瘫痪,中医认为属痿症,据"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我院采用冷灸咽僻穴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理论依据吞咽功能障碍为咽部肌肉瘫痪,中医认为属痿症,据"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选取阳明经穴。足阳明经其支者:从大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被誉为"方书之祖",承袭了《黄帝内经》的寒热辨析,吸收《难经》的脉学思想,以《神农本草经》药物学专著为蓝本,形成了中医治疗学完备的诊疗方案,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提出了对于"外感证候"的独特理论—"六经辨证论治",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典范。它第一次从临床实际运用角度出发,把寒热两种症状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病理证候,指导辨证纲领。"六经理论"的核心是"寒热先后,寒热相盛,寒热胶聚,寒热互见",反映的是人体阴阳次序及状态的变化。太阳经证到阳明经证的变化可作为这一思想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正被中医经方家奉为圭臬的《伤寒论》,其最后条文以"损谷则愈"4字结尾,可见医圣张仲景对从脾胃入手治病的重视程度。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英栋认为,此中更有深意,应结合临床实践而解其要义。挑食与过食皆为失"中"饮食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所谓的"损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作为继发于脑卒中后的一类精神疾病,具有脑卒中后偏瘫及抑郁的主要表现。而卒中后偏瘫患者因活动不利,常导致功能性便秘。因此,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表现为偏瘫、便秘和抑郁。《伤寒论》阳明病篇论述,“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指出阳明病之阳明腑实、阳明蓄血的便秘、神志表现。脑卒中患者多数都伴有肢体一侧偏瘫。从经络角度看,手足阳明经循行于上肢及下肢外侧面的前缘,《素问·痿论》中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针刺阳明经穴位可以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偏瘫症状。《伤寒论》阳明病篇所述的症状(阳明腑实症、阳明蓄血症)主要以大便难及神志方面症状为主要表现,正洽和卒中后抑郁常见偏瘫之外的表现为便秘和抑郁。而脑卒中后患者偏瘫症状又可以采用针刺阳明经穴位为主治疗。因此,基于《伤寒论》阳明病篇思想指导,采用针刺手足阳明经穴位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郑启仲教授认为,对此条文的理解,其核心应该是强调临床要坚持辨证论治原则,抓主症,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且要"知常达变",对于"一证",不必界定在《伤寒论》中所提及的适应小柴胡汤的某症某脉上,而是应该依据临证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去灵活把握。只要能真实反映少阳病的病机和本质的任何脉症,都应列入"一证"的范畴内,而不必所有当见症悉具。相反,如果病机不符,即使有相同的症状,也不可使用小柴胡汤。不仅小柴胡汤,《伤寒论》中其他经方,抑或后世时方的运用亦皆如此。附案例2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剂。它在外感热性病中的主治是少阳之邪未解,误下后,热邪内陷所造成的一系列证候,即“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就是少阳之邪内陷,  相似文献   

7.
六经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经辨证是东汉末期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1六经的概念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它是在《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六经辨证主要用于外感伤寒的辨证,其特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在《伤寒论》著作的众方辨证配伍中,对阳明腑症或腑实症的治疗,因病症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剂分别对症"下法"治疗。如热结用攻下法、寒实用温下法、逐饮用峻下法、瘀热用通下法、水热用竣下法、缓通用润下法、存阴用急下法和少阳用和解法等"下法"。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不同"下法",运用得当,确实会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鼻衄     
<正> 鼻衄即鼻出血,常称鼻衄、鼻洪、鼻红等名,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男女老少均可发病。祖国医学列属“血证”范围。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对此症就有记载,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河间六书》:“衄者,阳热,郁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  相似文献   

10.
<正>《伤寒论》是专门研究外感寒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变化,由于各种功能不同,故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病证表现。厥阴病是临证中的常用见症、凝难证,因在下连少阴寒水,上承心包相火,同时厥阴与脾胃有木土相克关系,故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有关睡眠障碍的条文加以分析,将失眠与嗜睡按病机分作几个证型,虽然《伤寒论》所涉及的失眠和嗜睡,是外感热病过程中以及误治之后所出现的证候,但它不仅为现代外感热病兼有睡眠障碍的诊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有些方药还成为脏腑功能失常引起的失眠的经典方药,因此发掘经方论治睡眠障碍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及有效方药,同时这也是《伤寒论》对祖国睡眠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瘀血乃病变之产物,有形之实邪。其学说渊源于《内经》,始详于张仲景《金匮》、《伤寒论》:“血痹“、“干血”、“瘀血”、“蓄血证”、“症瘕”、“症病”、“经水不利”、产后腹痛”等条文中,对瘀血脉证并治论述精当,理法方药初具规模。后贤多宗之以阐发和应用,龙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咳喘等肺系症状的条文163条。《伤寒论》重要集中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金匮要略》包括:咳嗽上气、支饮、肺萎、肺痈、肺胀。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作为中医的经典著作,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以及贯穿原文中的临床辩证思维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单从“反”字有关条文便可看出仲景辨证论治的深入、细致、审慎和严谨。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在《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和少阴水竭土燥证。在《伤寒论》中涉及应用大承气汤的条文有 19条之多。临床上凡见潮热 ,讠严语 ,手足辑氵戈然汗出 ,心烦不解 ,甚或谵妄 ,喘冒不得卧 ,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 ,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腹胀满痛或绕脐痛 ,舌红、苔老黄焦燥起刺 ,脉沉实有力等 ,即可用之。其方证病机的特点是阳明燥热实邪 ,严重内阻 ,痞满亦甚 ,腑气不通。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里热燥结之痉病 ,燥实内结胃肠的腹满、宿食和下利 ,以及妇人产后胃实发热等。目前研究认为大承气汤具有泻热、通便…  相似文献   

16.
刘庆申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59-160,163
对《伤寒论》通阳法进行初步总结,探讨《伤寒论》通阳法的运用及其特点,认为《伤寒论》奠定了中医通阳法的临床基础,后世的诸多通阳之法,都可从《伤寒论》中找到根源。总的来看,仲景通阳之法重在祛邪,并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表郁者,发而通之;气郁者,疏而达之;水饮者,利而通之;痰结者,涌而通之;湿郁者,祛而通之;热郁者,透而通之。《伤寒论》的通阳法,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17.
伤塞传经,有正气传,及病邪传之分。正气传者,如一日太阳主气,二日阳明主气,三日少阳主气,四日太阴主气,五日少阴主气,六日厥阴主气。一日一经,周而复始,一定不移。医者认实是那径之病,然后照各值日主气之期,定其病之轻重,又乘其所值之径期而救治之。故仲景伤寒论中,一二日,八九日等字,皆指各经值日之主气。概是眼目并非闲文。病邪传者。如病在太阳不解,传入阳明,则现阳明症;或传入少阳,则现少阳症;或传入三阴则现三阴症。或始终只在一经,或传入他经,或与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谓:“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一般注家多认为,必太阳与阳明二经证同时均发才用。但殊不知表邪已随下利而陷于阳明,太阳证多自行消失;太阳寒水凌胃,阳明本燥无权,更不可能出现胃实的阳明证。所谓下利,应包括痢疾在内,因仲景之世,尚无“痢”字,而况临床所见的痢疾,多由下利转化而成。实践证明,本方不仅治急、慢性肠炎有殊效,用治痢疾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珍 《家庭医药》2022,(7):44-45
<正>肝癌是以右胁肿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黄疸或昏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转归预后多不良。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名方,具有和解少阳、清泄阳明、疏肝理脾、清热化淤、通下腑实、和解枢机等功效,可使肝胆舒、表里和、淤滞散、腑气通、邪气去。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积极探索适合《伤寒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对于提高中医人才队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通过建立《伤寒论》学习者问题库、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改革教材等手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伤寒论》课程教学,提高经典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