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棘球蚴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多见的由细粒棘球绦虫所引起的棘球蚴病;二是较少见的由多房性棘球绦虫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以发生在肝脏多见,但少数原发性病变也可发生在脑、肺、脾、肾等处。我院于去年曾收住1例肺泡状棘球蚴病,现报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或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的棘球蚴病多发于肝、肺,而肾脏包虫病只占0.3%。肾包虫病的诊断,可离心尿液检出原头蚴确诊,而尿液检出细粒棘球蚴极少见。本例患者尿液中检出2个细粒棘球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therapy,IMRT)对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灭作用及其对葡萄糖-6-磷酸酶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双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子午沙鼠40只,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区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右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区仅给予假照射作为阴性对照。于放疗结束1周后取鼠左、右侧股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行伊红染色检测原头节坏死率,采用硝酸铅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 IMRT作用1周后,可见子午沙鼠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整体结构消失,出现深蓝着色;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坏死率((71.26±21.85)%)高于右侧((5.93±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午沙鼠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较右侧明显减弱,葡萄糖-6-磷酸酶产物光密度值(0.271 2±0.104 2)明显低于右侧(0.642 9±0.398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骨细粒棘球蚴病子午沙鼠20只,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对体外培养成功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分为IMRT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IMRT放疗组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对照组仅给予假照射。于放疗结束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 IMRT作用24h后,IMRT放疗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灰度值((67.21±14.40)%、7.761±1.447、59.44±19.28)明显高于对照组((2.91±0.51)%、0.129±0.054、1.17±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68例肝细粒棘球蚴病超声显象资料。根据肝细粒棘球蚴病声象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提出了分型讨论,并将其分为8型:1.单发单囊型32.5%(22 68);2.多发单囊型10.3%(7 68);3.单发子囊型13.2%(9 68);4.多发子囊型8.8%(6 68);5.厚壁型7.4%(5 68);6.坏死感染型11.8%(8 68)7.实性肿块型7.1%(5 68);8.混合型8.8%(6 68)。作者认为肝细粒棘球蚴病声象图8型分法概念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动物体内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采自感染包虫病羊肝内的原头节接种小鼠腹腔,建立小鼠棘球蚴病模型。用一定剂量的HIFU照射小鼠腹腔棘球蚴后,B超观察HIFU杀伤棘球蚴的破坏作用并测量照射区域灰度值。结果HIFU对棘球蚴有明显的急性杀伤作用,随着HIFU照射时间延长,HIFU治疗时B超图像改变,囊腔边界渐模糊,囊内逐渐模糊,回声增强。在一定的照射强度下,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灰度值逐渐减少。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破坏小鼠体内棘球蚴,B超声像图及灰度值证明其改变。  相似文献   

7.
人体包虫病常见的有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前者远多于后者,包虫病为畜牧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内蒙古地区也有流行.本文对40例包虫病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脏、心包细粒、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心包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例泡状棘球蚴病、8例细粒棘球蚴病(单纯型1例,复杂型7例)全部经X线检查;B超检查7例;MR检查2例;CT和ECT检查各1例.结果细粒棘球蚴病X线检查可见心脏单发或多发突出心轮廓外肿块,呈密度不一,边缘光滑、锐利,圆形或分叶状,导致心影变形、搏动减弱消失或异常.B超示心脏或心包腔内边缘清楚、光滑锐利的囊性团块回声,破裂感染时回声增强.1例泡状棘球蚴病B超示中强回声实性团块并有钙化,CT平扫及增强显示混杂密度占位,低密度小囊聚集和小圆形钙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细粒棘球蚴病2例MR表现囊状长T1长T2信号,T1WI、T2WI低信号囊壁,内囊及囊膜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质子密度75%为低信号,囊肿破裂感染时呈不均匀信号,壁不均匀,不连续.结论 X线检查先于超声发现本病.X线、B超同为本病首选检查,CT对泡状包虫病显示小囊样和小圈状钙化细微结构优于其他,MR当超声、CT不具特征时仍可显示囊壁与小囊.  相似文献   

9.
肝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因吞食棘球绦虫卵后,其幼虫在人体内脏器寄生所致。分为细粒棘球蚴及泡状棘球蚴两类。临床上以前者尤为常见,在我国西北各省、内蒙、西藏等地发病率很高,是牧区的一种常见病。我院自1988年~1993年1月,用实时B型超声(下称B超检查)诊断腹部和盆腔病变共2000余例,从中选择了经综合诊断证实的37例肝包虫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包虫病是一种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国牧区为高发病区。棘球蚴感染早期即可出现抗体,包虫病抗体检测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和  相似文献   

11.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又称狗绦虫)的幼虫(或称包虫)所致的疾病。可发生于人体的肝、肺、脑、肾、心包等器官,而以肝、肺包虫病为多发病,其中肝包虫病的发病率最高。包虫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在畜牧区,如甘肃、新疆、内蒙、青海等地。对此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现介绍部分医院有关包虫病手术中护理方面的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又称狗绦虫)的幼虫(或称包虫)所致的疾病。可发生于人体的肝、肺、脑、肾、心包等器官,而以肝、肺包虫病为多发病,其中肝包虫病的发病率最高。包虫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在畜牧区,如甘肃、新疆、内蒙、青海等地。对此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现介绍部分医院有关包虫病手术中护理方面的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又称狗绦虫)的幼虫(或称包虫)所致的疾病。可发生于人体的肝、肺、脑、肾、心包等器官,而以肝、肺包虫病为多发病,其中肝包虫病的发病率最高。包虫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在畜牧区,如甘肃、新疆、内蒙、青海等地。对此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现介绍部分医院有关包虫病手术中护理方面的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子午沙鼠骨棘球蚴的杀灭效果及Fas表达影响。方法 股骨继发性棘球蚴病大鼠30只,对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病区给予剂量40Gy的IMRT放疗,右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区仅给予假照射作为阴性对照。于放疗1周后取大鼠左、右股骨棘球蚴包囊行电镜观察,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包囊中凋亡相关基因Fas的表达情况。结果 放疗1周后,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包囊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生发细胞,所有正常细胞形态消失,细胞核崩裂、固缩,可见凋亡小体;右侧股骨棘球蚴包囊细胞正常形态存在,胞质内细胞器形态完整,细胞核居中,无固缩;大鼠左侧股骨骨棘球蚴包囊细胞Fas表达水平(RQ值为12.44±3.74)明显高于右侧(RQ值为0.63±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包囊生发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Fas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有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两种类型.其中泡球蚴病少见,在人体多寄生于肝脏.肝泡球蚴病(HAE)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有"寄生虫肿瘤"之称[1].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及旅游业发展,内地城市也会出现此病患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及诊断率,对我院超声检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HAE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免疫酶和胶体金技术在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包虫病简价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又称为包虫病 (Hy datidDisease) ,是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人体和动物所引起的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1〕 (Parasiticzoonoses)。 16 95年Hart mann首先发现狗肠内的绦虫成虫 ;1782年Goeze发现带小钩的绦虫头节 ,证明本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引起。 185 2年VonSiebold用患本病的羊、牛肝肺喂狗 ,在狗体内找到成虫 ,186 3年Naunyn、krabbe、Thomas等用感染人的棘球蚴头节喂狗 ,…  相似文献   

17.
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随访,探讨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生化检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结果14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①平扫肝实质内均见低密度实性占位,边缘模糊。②病灶内均见散在颗粒状钙化,分布呈地图状、放射状,部分钙化灶可相互融合。散在颗粒状钙化征象在CT诊断泡状棘球蚴病中具有特异性。③CT增强检查病灶均无强化改变。具有②、③特征可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做出定性诊断。结论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肝棘球蚴病的认识。方法:对1999~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肝棘球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误诊,术后均治愈,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肝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及CT检查,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Hira 等提出,对怀疑有细粒棘球蚴感染的患者而血清学试验为阴性或可疑时,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能为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作者评价组织胺释放试验(HRT)诊断包虫病.HRT 是通过抗原刺激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方式对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损伤作用的差异,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用于治疗囊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在声功率与辐照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用曲线闭环扫描和直线扫描2种辐照方式处理配对分组的细粒棘球蚴包囊,从包囊囊壁组织病理学改变,囊液的温升变化以及囊内原头蚴死亡情况等方面比较2种辐照模式杀伤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效果。结果曲线闭环扫描方式能造成囊壁生发层和角质层断裂、脱落,其破坏囊壁生发层和角质层作用远比直线扫描方式强,而引起囊液的温度升高和原头蚴的死亡这两方面的效应均不如直线扫描方式。结论曲线闭环扫描方式主要破坏囊壁及生发层细胞,直线扫描方式杀伤囊内原头蚴效果优于曲线闭环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