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针对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途径,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11年2-8月静脉输液医嘱50466份,药师依据药物说明书等资料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采取打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干预。结果:PIVAS不合理医嘱共294份,其中溶媒选择不合理136份(占46.3%);给药剂量不合理94份(占32.0%);药物配伍不合理53份(占18.0%);给药方式不合理24份(占8.2%);重复给药3份(占1.0%)。干预后,不合理医嘱由0.61%下降为0.18%,修改率为99.0%。结论:药师在医嘱未执行前对其进行审核把关,并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有效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汇总分析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探讨药师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对我院PIVAS 2019年7~12月审核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我院不合理医嘱主要包括溶媒种类选择不合理、溶媒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配伍禁忌等.结论:PIVAS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长期静滴医嘱的合理性及药师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干预前的2010年5-10月197 384条医嘱及干预后的2011年4-9月245 538条医嘱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师记录的不合理医嘱作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不合理医嘱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2 868条(1.45%)下降到干预后的798条(0.33%)。其中溶媒选择不当由813条(4.12‰)下降到190条(0.77‰);给药频次不当由350条(1.77‰)下降到96条(0.39‰);剂量不当由513条(2.60‰)下降到152条(0.62‰);浓度不当由599条(3.04‰)下降到174条(0.71‰);配伍不合理由383条(1.94‰)下降到79条(0.32‰)。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干预长期静滴不合理医嘱有效、可行,不合理医嘱干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医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并归纳了2004~2009年国内数家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共8 096份,不合理医嘱主要包括:药物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不当,录入医嘱错误,给药剂量、浓度不当. 药师通过审核医嘱,可及时发现临床不合理医嘱,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规范临床用药,减少不合理医嘱.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医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君微  吕卫红 《海峡药学》2009,21(10):212-213
本文就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医嘱审核时存在的常见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淑敏 《海峡药学》2014,(12):232-233
收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1月至6月用药医嘱,对药师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类统计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共收到长期医嘱62634份,审核发现不合理医嘱1793份,占总医嘱的3.54%,不合理医嘱主要存在配伍禁忌、溶媒选用不当、给药剂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给药浓度不当、其他录入错误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干预的成效,得出最优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实施不同干预措施前后的医嘱,对不合理医嘱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分析。结果:1药师下临床宣讲后不合理医嘱由13.23%降至3.56%;2在分析不合理医嘱,并公布于医院内网后不合理医嘱由3.56%降至3.50%;3即时电话沟通后不合理医嘱由3.50%降至2.71%。结论:不同干预措施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有不同程度的成效,其中以药师下到各临床科室宣讲不合理医嘱成效最为明显,其他可以参考作为降低不合理医嘱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收集分析我院不合理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记录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合理医嘱395份,可分为载体选择不当或输液浓度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或配伍禁忌、给药频次或时间不当,给药剂量不当和其他五类。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医嘱,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为患儿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医嘱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统计2007年7月至今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输液医嘱中不合理医嘱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基本可以分成5大类,分别为给药浓度不当、载体选择不当、使用方法不当、药物间有配伍禁忌、护士医嘱输入错误等。静脉药物配置前都给予了纠正。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医嘱,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旨在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2016年期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接收的8200份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审核,详细记录不合理用药医嘱,认真分析和医师保持沟通,纠正不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结果:8200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审核出不合理医嘱33份(0.40%),主要类型包括溶媒选择不恰当、溶媒剂量不合理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类型有溶媒选择不恰当、溶媒剂量不合理等,医师、护士及药师应加强沟通力度,实施针对性问题改善措施,使抗肿瘤药物得到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384例不合理医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岚  李方  卜书红  田怀平  刘海涛 《医药导报》2008,27(11):1414-1415
目的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给药错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84例不合理医嘱。结果不合理医嘱可分为治疗方案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合理、载体种类和载体量不合理、输入错误等。结论药师应充分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并评估药师在审方中的作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3年1—12月PIVAS审方中记录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记录中不合理医嘱共1 013条,主要是溶媒选择、给药浓度、药物配伍等方面的问题。结论:PIVAS的建立,加强了药师与临床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了药师在PIVAS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起草并发布了《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和《静脉用药调配操作规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建立,可以规范临床静脉用药调配,提高输液质量,促进静脉用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预防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时干预的不合理医嘱,并探讨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2018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药师根据《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品说明书、MICROMEDEX及Up To Date等相关资料对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进行实时前置审核所发现的不合格医嘱类型与数量,计算干预率。结果:从实时审核医嘱中共发现不合理医嘱174份,主要涉及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录入错误、溶媒不适宜及药物浓度不适宜等,干预率达100%。结论:通过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药师对医嘱的实时审核和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和避免不合理用药的产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审核PIVAS2013年1~10月静脉输液医嘱,对其中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给临床。结果:收集不合理医嘱共323张,不合理医嘱比例为0.03%。包括药物配伍不合理、医生录入错误、医嘱不规范、超剂量或超浓度用药、用药年龄不宜、用药与诊断不符等6个方面。结论: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在临床仍存在,具有用药风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通过再审医嘱,避免或减少不合理医嘱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周志峰  叶红  蒋婷婷 《海峡药学》2016,(11):227-229
目的 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6年1~6月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 依据药品法定说明书及《中国药典》等相关药学资料,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6年1~6月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医嘱中存在药物浓度使用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禁忌、超剂量使用、给药途径不合理、抗生素给药频次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药师应提高审方能力,积极与医师沟通,共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审核中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情况。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式选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1000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审核中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合理医嘱类型中,溶媒选择不合理的不合理医嘱数量为39条,占39.00%;溶媒剂量不当的不合理医嘱数量为34条,占34.00%;药物数量和剂量不相符的不合理医嘱数量为22条,占22.00%;给药剂量不当的不合理医嘱数量为4条,占4.00%;超说明书用药的不合理医嘱数量为1条,占1.00%,各个类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溶媒选择不合理情况最为常见;100张不合理医嘱中,单一用药、二药联用、三药联用、四药联用分别占抗菌药处方的50.00%、30.00%、20.00%、0,其中以单一用药处方最为常见。结论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用药前医嘱审核,能够防止不合理医嘱所致的伤害,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的不合理用药医嘱,统计不合理用药类别,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累计审核不合理用药医嘱4032份,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溶剂选择不合理(占23.91%)、药物浓度稀释不当(占17.96%)、超剂量用药(占15.23%)、重复用药(占11.98%)、配伍禁忌(占10.22%)、选药不合理(占9.85%)、超适应证用药(占6.99%)等7个方面。结论:在静脉用药集中配置过程中,临床药师通过对用药医嘱的审核,及时纠正了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性,避免或者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以及用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促进合理用药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2010版)、《新编药物学》(17版)、《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对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共210 664条医嘱进行审核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共358条,不合理率0.17%。其中给药浓度不当共153条,占42.73%;溶媒选择不当共170条,占47.49%;给药频次不当共14条,占3.91%;给药途径不合理共9条,占2.51%;其他不合理情况共12条,占3.35%。结论:药师应该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沟通技巧,同时善于利用最新药学信息为静脉用药提高合理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