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中老年人群中评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人群来自"天津人群慢性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TCLSIH)"研究。碳酸饮料饮用频率通过信效度验证的问卷调查得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与颈动脉斑块采用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碳酸饮料饮用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IMT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9(0.62, 1..28),0.97 (0.65, 1.43)(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59 (0.26,1.24),0.83 (0.41, 1.60)(趋势性P0.05);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6 (0.58, 1.25),0.86 (0.56, 1.29)(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94 (0.47, 1.77),2.20 (1.21,3.91)(趋势性P 0.05)。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过高的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每周1杯)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营养学报,2019,41(2):122-128]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成年人群中评估咖啡摄入频率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以2013~2015年“天津慢性低度系统性炎症与健康队列”研究的19,224名成年人为对象。使用食物频率问卷评估咖啡摄入频率;通过自评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咖啡摄入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总人群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5.2%。调整混杂因素后,咖啡摄入频率[杯(200ml)]≤1/w、2~3/w和≥4/w者抑郁症状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总人群中为1.00、0.97 (0.84,1.12)和1.11 (1.07, 1.27)(趋势性P<0.01);在男性人群中为1.00、1.00 (0.81, 1.23)和1.25 (1.02, 1.53)(趋势性P<0.01);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93 (0.76, 1.13)和0.99 (0.82, 1.18)(趋势性P=0.73)。结论 在总人群和男性人群中,过高的咖啡摄入频率(≥4/w)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营养学报,2022,44(1):19-24]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成年人群中探究坚果的食用频率与抑郁症的关联。方法以2013~2015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9 362名成年人为对象。通过自我填写半定量食物频率评估问卷评价坚果的食用频率;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抑郁症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坚果食用频率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结果总人群中抑郁症状的患病率为6.5%。经多元调整后,坚果食用频率(周/次)1、1-3和≥4的人群中,抑郁症状患病率的比值比分别为1.00、0.76(0.64,0.89)和0.75(0.62,0.90)(趋势性P0.01)。结论坚果使用频率与抑郁症状独立相关,但需要更多的队列研究和干预实验确定其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腰臀比和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腰臀比值、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4-12月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3872例进行健康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肝功等指标,并按腰臀比值、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与NAFLD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受检者肥胖、超重、中心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37.8%、25.4%、39.0%、43.1%、23.9%、6.7%、25.3%。中心型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型肥胖组(按BMI分型)NAFL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中心型肥胖与外周型肥胖与NAFLD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以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表现为特征的NAFL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肥胖、高脂血症是诱发高血压、高血糖导致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重指数都可作为NAFLD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重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NAFLD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潍坊市中学生碳酸饮料的消费现状,探讨不同频率的碳酸饮料摄入与中学生BMI的关系。方法 在2019年7月 - 2019年12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潍坊市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3 210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碳酸饮料消费情况、个人基本情况、膳食摄入情况、体育运动活动量,通过体格检查计算中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多层回归分析评估不同频率饮用碳酸饮料对中学生BMI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碳酸饮料饮用的低频率、中等频率、高频率的发生率分别为 51.31%、32.34%、16.36 %,男生的中等频率碳酸饮料饮用率高于女生(χ2 = 5.406,P<0.05),高频率碳酸饮料饮用率则更高于女生(χ2 = 15.643,P<0.001);在控制年龄阶段、家族肥胖史、居住地、过去1周进食油炸食品、过去1周进食高糖食品、体育运动活动量后,中等频率的碳酸饮料饮用可以预测男生BMI(β = 0.201,P<0.05),高频率的碳酸饮料饮用可以预测女生的BMI(β = 0.280,P<0.05),高频率的碳酸饮料饮用则更能预测男生的BMI(β = 0.375,P<0.001)。结论 潍坊市中学生的碳酸饮料的饮用率较高,过度的碳酸饮料饮用可以预测中学生尤其是男生的BMI水平。学校和家长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引导中学生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  相似文献   

6.
了解2010年广州市7~12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的广州市数据,本研究筛选出7~12岁儿童58 748名.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和儿童高血压判断标准,计算研究对象的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体质量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0.1%和7.6%,高血压患病率为9.4%.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分别为7.2%,15.5%,23.7%.男、女生组高血压患病率均呈现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的趋势(P值均<0.05).总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4,0.289,P值均<0.01).在调整年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高血压风险是正常组的2.329,4.024倍.结论 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7.
张超  李慧  邵正健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346-1350
目的 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明确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以便及时识别并干预脂肪肝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成年人健康体检资料24 019例,根据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标准分成体重过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四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判断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结果 (1)本次所选取长沙地区体检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为35.64%;(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2.946倍和9.168倍(P<0.05),表明BMI增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3)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在不同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存在差异(P交互作用<0.05)。(4)ROC曲线显示,男性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为24.60,曲线下面积(area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联性。 方法 对象为2016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纳入29 729人,其中NAFLD 12 1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白细胞计数不同四分位数水平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以白细胞计数第一四分位数为参考,第二、三、四分位数组NAFLD患病的比值比(95%CI)分别为1.190(1.084,1.307),1.260(1.075,1.476)和1.430(1.221,1.675)(P趋势性<0.001)。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白细胞计数与NAFLD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了解胰岛素诱导基因蛋白2 (INSIG2)-102G>A多态性、饮食运动行为与儿童肥胖指标的关系,为阐明儿童肥胖的病因及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5所学校1 093名7~18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测量和饮食运动行为问卷调查.用基质支持的激光释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方法检测-102G>A多态性.在显性模型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02G>A多态性与儿童肥胖性状的关系,分层分析不同饮食、运动水平下-102G>A多态性与儿童肥胖指标的关系,并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交互作用.结果-102G>A多态性与经常饮用碳酸饮料对体质量指数(BMI)有交互作用(P=0.033).在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中,-102G>A多态性A等位基因与BMI升高存在相关性(β=1.27,95%CI=0.03~ 2.52,P=0.045),而不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的人群中无此相关性.分性别分析,仅在男生中发现经常饮用碳酸饮料者的-102G>A多态性与BMI存在相关性(β=2.06,95% CI=0.36 ~ 3.75,P=0.018),腰围和臀围的分析均发现类似的结果;在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男生人群中发现,-102G>A多态性A等位基因与臀围升高有相关性(β=4.71,95%CI=0.07 ~9.34,P=0.046).结论 INSIG2基因-102G>A多态性与经常饮用碳酸饮料、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BMI、腰围、臀围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部分居民碳酸饮料消费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碳酸饮料饮用频率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南京市部分社区340名常住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各种饮品饮用情况。结果南京市居民春季、夏季、秋季碳酸饮料饮用情况均有性别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4岁年龄组、中等文化程度人群、低收入家庭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最高。结论降低碳酸饮料的饮用频率,促进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