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喂食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意义。方法8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给予喂食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123.52±21.12)g/L、血清白蛋白(35.75±7.24)g/L、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6.85±3.15)mm均大于对照组的(112.09±20.12)g/L、(31.01±7.12)g/L、(15.32±3.2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喂食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健康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孔筠  韩璐  王晶  孙言惠  黄瑾 《中国医药》2013,8(9):1312-1314
目的 通过对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24例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比较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等指标改善的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后白蛋白[(34.3 ±2.8) g/L]、前白蛋白[(182 ±66)mg/L]与营养支持前[(31.8±4.8) g/L、(147±55)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家庭营养支持方案,配合有效的营养指导,对维持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况和改善营养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科患者手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脑外科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应用肠内营养的脑外科术后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d、第1周及第2周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术后第2周患者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变化,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脑外科手术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组、完全肠内营养(TEN)支持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d7患者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且每天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营养指标比较:经EN+PN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亦有升高(P<0.05);而TEN和TPN支持后,各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三组对比,EN+PN支持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比较:EN+PN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结论:EN+PN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更好的代谢效应,能改善危重症病例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方法观察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4d的营养状态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4d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且安全的,有必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杜毓锋  罗潇  钱力  刘学军 《中国医药》2014,(10):1451-1455
目的 观察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营养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60例,按余数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能全素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及氧疗,均衡饮食,能全素组每日另服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160 g,共12周.实验前后对患者均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人体测量、营养状况评估、6 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检测.结果 经过营养支持治疗,能全素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体质量(48.7±1.4)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7.5±1.6)mm、血清白蛋白(39±5) mg/L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体质量[(48.4±2.5)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6.8±2.0) mm、血清白蛋白(36 ±4) mg/L(P <0.05)];SGRQ评分能全素组治疗后(43.8±2.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45.0±2.0)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 min步行试验能全素组治疗后(39±7)m与对照组治疗后的(31 ±7)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能全素组治疗后为(69±7)%,与对照组治疗后[(6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能全素组治疗后IgA,IgG,Ig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gA:(l.9±1.1)g/L比(1.7±0.8)g/L,IgG(10.0±1.9)g/L比(9.1±1.5)g/L,IgM(1.2±0.5)g/L比(0.9±0.5)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坚持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及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30例,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支持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15例患者进行常规输液,对支持组的15例患者在常规输液的基础上,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血红蛋白在手术之前为(101±1.34)g/L,手术15 d后(94±1.21)g/L。白蛋白在手术之前为(38±1.56)g/L,手术15 d后(33±1.59)g/L。排气时间为(72±1.39)h,下床时间为(4.5±1.41)d。支持组15例患者血红蛋白在手术之前为(102±1.23)g/L,手术15 d后为(91±1.12)g/L,白蛋白手术前为(39±1.54)g/L,手术15 d后(31±1.31)g/L。排气时间为(61±1.45)h,下床时间为(3.1±1.23)d。结论在胃癌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廉坤  孙海嵩  徐蔚  蒲军  赵宁辉 《中国医药》2012,7(9):1085-1086
目的 观察早期复方高支链氨基酸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 ~48 h内均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观察组联合使用复方高支链氨基酸注射液(20AA),对照组联合使用普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治疗7d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ALT、AST、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78±12)U/L比(96±12) U/L,(88±11)U/L比(107±14) U/L],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04)g/L比(0.31±0.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0.0% (6/20)比42.1%(8/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持续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6±0.8)d比(8.8±1.3)d,P<0.05].结论 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普通复方氨基酸相比,早期复方高支链氨基酸联合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并能减少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指导对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膜透析中心符合营养不良的患者40例,对其进行6个月的个性化饮食指导,观察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改善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Alb、Hb、P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GA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指导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营养知识,提高其营养水平,达到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江珍珺 《中国药业》2011,20(23):71-73
目的 探讨自制鼻饲匀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比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制匀浆鼻饲21 d前后营养指标变化、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和调查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的满意度.结果 自制匀浆鼻饲21 d后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含量有所提高(P<0.05);血液淋巴细胞总数、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MAMC)无明显改变(P>0.05).鼻饲期间发生腹胀23例(26.74%)、腹泻26例(30.23%)、便秘11例(12.79%),未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满意度91.86%(79/86).结论 自制鼻饲匀浆能满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了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0d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G、IgM、IgA、CD_3、CD_4、CD_8、CD_4/CD_8;治疗前后PaO_2与PaCO_2变化、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IBW%、TSF、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EN组IBW%、TSF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TLC、CD_3、CD_4、CD_4/CD_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EN组TLC、CD_4、CD_4/CD_8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PaO_2、PaC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EN组优于TPN组,机械通气10d内EN组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套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用直接测量参数法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8.6±1.7)mm,血清白蛋白为(39.8±6.1)g/L,体重指标为(19.7±4.8),血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为(1.23±0.22),对照组分别为(7.6±1.5)mm、(38.7±5.2)g/L、(18.7±3.7)、(1.23±0.5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病灶的吸收钙化,提高患者的治疗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肠内营养(EN)的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不同分为NGT组和PEG组,NGT组为留置鼻胃管患者,PEG组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检测治疗前后2、3和4周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病率和住院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病率,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共有52例患者入选,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ALB和PA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至第4周接近正常。PEG组未见医院获得性鼻窦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病率明显低于NGT组患者(20%对40.6%P﹤0.05);PEG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14±2.7)d,总住院时间为(23±4.2)d,与NGT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1±1.8)d和总住院时间(25±2.9)d相比,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N可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PEG对需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输注途径,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降低医疗花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进行机械通气的24例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对机械通气期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及平均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进行监测。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合理补充营养、增加能量供给,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进行机械通气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5例(EN组)和肠外营养组15例(PN组),比较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平均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正确合理的运用营养支持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缓解和呼吸功能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9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128),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蛋白[(65.3±7.2) g/L vs(59.9±6.8) g/L],血清白蛋白[(39.1±5.2) g/Lvs(35.0±4.8) g/L],上臂肌围[(21.8±2.1) cm vs(19.3±1.7) cm)及肱三头肌皮皱厚度[(10.3±1.3)mm vs(9.5±1.4)mm],IgG[(13.9±2.1) g/L vs(10.8±1.4) g/L],IgM[(2.1±0.6) g/L vs(1.4±0.8) g/L],IgA[(3.4±0.5)g/L vs(2.2±0.5)g/L],两两比较均P< 0.05.结论 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性功能,临床上应当重视护理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7.
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癌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rad ition enteral nutrition,TEN)组,每组24例。EEN组手术后12h~16h给予能全力行营养支持,TEN组于肠道排气后经口进食。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营养相关指标。结果EEN组术后住院天数(13.28±2.49)天及术后8天体重(58.32±5.67)kg、氮平衡(1.23±0.79)g/d、血浆白蛋白(41.89±10.65)g/L、前白蛋白(0.26±0.05)g/L、视黄醇结合蛋白(28.53±7.12)g/L和淋巴细胞总数(1.89±0.66)×109/L等均明显优于TEN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正规、合理的EN支持是安全、有效和必需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肿瘤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胃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尿管拔除、胃管拔除、经口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61±1.62)d、(1.10±0.94)d、(3.31±1.35)d和(3.11±1.23)d,对照组分别为(5.93±1.56)d、(2.95±1.44)d、(5.03±2.14)d和(4.88±2.3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26.31±28.33)g/L、(225.00±17.00)mg/L和(39.90±3.80)g/L,对照组分别为(120.98±15.44)g/L、(240.00±20.00)mg/L和(35.70±4.10)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肿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还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营养指标以及安全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2月18日—2023年2月18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92例患者,按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将实施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的46例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46例作为联合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联合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及肱二头肌的皮皱厚度(TS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升高,联合组Hb、ALB、MAMC及TSF水平分别为(122.30±6.11)g/L、(38.99±3.31)g/L、(22.42±2.61)mm和(9.98±1.98)mm,均高于对照组(P<0.05)。(2)联合组治疗后营养达标率和IgG水平为95.65%及(14.13±2.39)mg/mL,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7.49±2.40)d]少于对照组(P<0.05)。(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联合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中药联合肠内营养剂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 60例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剂,试验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剂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中药(四君子汤),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5、10 d记录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学指标和主要安全性指标.结果 总蛋白:试验组治疗10 d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4)g/L比(56±5)g/L,(61±6)g/L,均P<0.05].白蛋白:试验组治疗5和10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8±2.6)g/L,(35.2±3.0)g/L比(30.0 ±2.8)g/L,均P<0.05];且治疗10 d时与对照组[(31.9±4.2)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试验组治疗10d时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58) g/L比(204±51 )g/L,(213±48) g/L,均P<0.05].血红蛋白:在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均有升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主要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通过单纯的肠内营养可能不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而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之上,添加四君子汤通过益气健脾可能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