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应用于ACL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2月渑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8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观察组行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损伤应用新身痛逐瘀汤联合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并降低VA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减重(PBWS)步态训练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1例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术后分别进行常规训练加减重步态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术后12周、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测定、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步行时间测定、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术后6个月进行KT-1000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术后12周治疗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步行时间、健患小腿周径差、IKDC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及KT-1000检查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12周时治疗组与6个月时对照组相比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步行时间、小腿周径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加入减重步态训练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同时也不影响近期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超早期(术后当天)中医介入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中医康复方法,包括:中药冷敷方、循经点穴推拿、中药熏洗等观察两组主观疼痛感、膝关节围度、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前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3个月Lysholm和IKDC评定均优于后者(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配合超早期中医治疗的康复方案,可以更好地减轻膝关节疼痛、肿胀度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髌腱-骨(BPTB)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后的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3年6月该院行自体或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韧带123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IKDC评分法及KT1000检测分别评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5年等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98例得到5年以上随访,91例患者膝不稳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8例合并膝前疼痛,25例感觉伸膝乏力,7例在2年后感觉关节轻度不稳,8例关节功能受限.重建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重建术后5年与重建术后2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且术后5年的评分总体满意.结论 自体与同种异体中1/3 BPTB重建ACL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对前交叉韧带(ACL)关节镜下重建术后患者等速肌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ACL完全断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均接受膝关节镜下重建ACL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运动疗法,包括主动屈膝训练、等长收缩训练、闭链静蹲练习;每组训练后休息1 min,完成3组训练后休息2 min,每次训练做3个循环。观察组术后给予针刺运动疗法,针刺患者健侧膝痛穴,进针行捻转平补平泻法(频率为120次/min,以患者耐受为度,1 min/次),得气后进行主动屈膝训练、等长收缩训练、闭链静蹲练习,训练方法同对照组。针刺得气后进行下一组训练,完成3组训练后休息2 min,每次训练做3个循环,最后1个循环训练完成后行针得气出针。以上2组均每日训练1次,30 min/次,每周训练7 d,7 d为1个疗程,共持续训练4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主观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患侧膝关节伸膝运动时股四头肌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和总功(TW)。结果:治疗前,2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股四头肌PT、AP、TW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疗程后2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股四头肌PT、AP、TW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股四头肌PT、AP、TW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和股四头肌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鸥  郑光新 《中国康复》2006,21(4):237-238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24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按相应训练程序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量表评分。结果:经系统康复训练后平均随访(31.9±12.1)个月,24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量表中跛行、关节不稳、疼痛、肿胀和上下楼等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1或0.05)。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保护重建韧带,增加关节稳定性及恢复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联合早期康复指导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00例ACL损伤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Lysholm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被动运动锻炼联合早期康复指导可促进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融合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23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于2018年4月—2019年7月随机抽取我院24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住院病人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治疗方案。干预6周后对两组病人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步态、疼痛、肌肉围度、肌力、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周后试验组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得分为(90. 17±4. 72)分、步态为(3. 38±0. 50)级、腘绳肌肌力为(4. 81±0. 25)分、主动关节活动度为(109. 29±3. 32)°、被动关节活动度为(125. 63±3. 09)°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多学科融合康复方案符合运动医学要求和病人个体化状况,促进了快优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对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8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韧带愈合情况,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knee scale,LKS)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半月板撕裂完全愈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2%(χ2=5.308,P=0.021),末次随访时组间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术前,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Lachman实验差值逐渐减小,术后各时段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4.919,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可缩短愈合时间,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ACL损伤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治疗12及24周时分别测定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力距(PT)并给予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定(LKSS).结果:术后第24周,2组患者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PT、LKSS评分均较术后第12周明显提高,且研究组PT、LKSS评分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NMES康复治疗,均治疗3个月。术前及术后1、2、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尺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活动舒适度。结果术前,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高于、大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减轻其膝关节活动不适感。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187-2189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接受早期综合治疗的康复情况,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门诊2008年6月~2014年12月收纳的46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冷疗、关节功能训练、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患者均接受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评分表以及Lysholm膝关节活动度自评。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慢性滑膜炎、韧带断裂等情况,均顺利度过康复期。治疗结束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情况良好,相较于治疗前,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按正常的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行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测量。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肌力恢复、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将58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术后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在一般康复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术后强化本体感觉综合训练。测量两组患者患膝关节的活动度、关节功能及关节稳定度。结果:观察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达90°,主动关节活动度达全范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9、12个月Lyr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膝Lanehman试验和Pivot shift试验检查均为阴性。结论:早期强化本体感觉综合训练可以促进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前交叉韧带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康复训练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MET,于术前和康复训练3d、2周、3周比较两组病人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和被动活动度(PROM)及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结果]康复训练3d、2周及3周后,观察组病人膝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ROM和P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ET可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康复训练时的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从而促进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关节功能恢复最佳的下床训练时间窗。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行内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其等分为A,B,C 3组,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行内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分别于术后第3天(A组)、第5天(B组)和第7天(C组)下床训练,比较不同时间点3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屈伸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合格率。结果术前3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B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屈伸活动度均优于A,C组(P<0.05)。结论术后第五天给予行内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下床训练有利于优化膝关节功能,改善屈伸活动度,提高膝关节功能,有利于加速膝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持续被动运动联合等速闭链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月行膝关节ACL重建术11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联合等速闭链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曲有显著性差异(P0.05);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稳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指导,两组均随访8~12个月。采用大腿周径差值、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侧大腿周径差值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侧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和8周,两组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重建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实施家庭康复指导,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