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芥子气角膜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8只,用浓度为0.2%(V/V)的液态芥子气致伤双眼角膜5 min,以一眼为治疗组,用bFGF稀释液滴眼,6次/d,另一眼为对照组,用0.25%氯霉素眼液滴眼,6次/d,分别于染毒后2、8、16、24、36、48和72 h对角膜荧光素着色区拍照,计算其上皮愈合速率和上皮破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276±0.152)和(1.094±0.154) mm2/h,两者差异显著(P<0.01);角膜上皮破损率分别为51.8%和68.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bFGF能促进芥子气染毒引起的兔眼角膜损伤的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胆囊和十二指肠液引流检查对婴儿持续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超声仪观察哺乳前后婴儿胆囊大小变化 ,应用婴儿十二指肠引流术收集胆汁。结果 经随访黄疸消退的 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哺乳前胆囊最大断面积为 (2 .0 7± 0 .96 )cm2 ,哺乳后 30min为 (0 .92± 0 .12 )cm2 ,胆囊收缩率为 (5 4 .5± 16 .6 ) % ;十二指肠液胆红素≥12 .5 μmol/L ,胆汁酸阳性。经手术证实的 32例胆道闭锁哺乳前胆囊最大断面积为 (0 .81± 0 .14 )cm2 ,哺乳后 30min为(0 .6 7± 0 .11)cm2 ,胆囊收缩率为 (17.1± 11.5 ) % ,十二指肠液无胆汁。两组胆囊收缩率对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超声检测哺乳前后胆囊大小变化及胆囊收缩率结合十二指肠液检查 ,能准确鉴别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栅状角膜营养不良(LCD)患者的角膜上皮细胞是否具有内在缺陷。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98年2月至2001年11月于Yam aguchi大学医院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9例LCD患者、14例圆锥角膜患者和11例角膜白斑患者(对照组)的术后角膜上皮重新修复的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仅有1眼接受手术治疗。结果:与圆锥角膜患者(1.71±0.91d,P=0.006)或角膜白斑患者(3.00±1.95d,P=0.03)相比,LCD患者(8.56±4.95d)PKP术后角膜上皮重新修复的时间显著延长。结论:LCD患者PKP后角膜上皮伤口愈合的时间延长,此结果表明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摘除泪腺后,兔泪液S1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染色的变化及其角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估兔干眼症模型的建立。方法摘除兔泪腺和Harder氏腺,比较泪腺摘除前后S1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染色分值的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上皮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泪腺摘除后平均S1T值(15.88±6.29mm/5min)低于摘除前的平均S1T值(20.25±5.52mm/5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62)。平均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评分(分别为8.22±1.99和7.67±0.87)明显高于摘除前(分别为0.22±0.44和0.67±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P<0.0001)。以上3个检查指标的变化说明摘除泪腺后出现水液性泪液分泌缺乏,导致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干燥及坏死。在形态学上泪腺摘除前后的角膜上皮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透射电镜检查发现液化的表层上皮细胞,表层细胞膜破裂。以上的改变均符合干眼症的特征。结论摘除兔泪腺和Harder氏腺后兔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坏死,能有效形成泪液缺乏型干眼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因子(rhEGF)对眼表上皮修复的影响及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肉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40眼的翼状肉施行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随机分为(rhEF治疗组(20眼)和药物赋型剂对照组(20眼),分别观察两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和结膜上皮覆盖羊膜植片的愈合速度,对全部患者随访3-12个月。结果rhEGF治疗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速度[(74983±199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59372±17.197)μm/hP<0.01];rhEGF治疗组结膜上皮愈合速度[(36.584±7.88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29.181±5.450) μmh,P<0.01]。随访全部病例未见复发,结论rhEGF可有效促进眼表上皮的损伤修复,羊膜移植为治疗翼状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中机械去上皮法与激光去上皮法的优劣。 方法 将行PRK的患者分为机械去上皮组和激光去上皮组 (简称机械组和激光组 ) ,术后随访 1年 ,对两组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Haze发生程度、最佳矫正视力 (BCVA)恢复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①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激光组平均 2 .8± 0 .6d ,机械组平均 3.7± 0 .5d(t=5 .15 3,P <0 .0 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②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发生程度 :术后 6个月激光组 0级 2 4例 ,1级 16例 ;机械组 0级 12例 ,1级 2 6例 ,2级 2例(χ2 =7.2 7,P <0 .0 5 ) ;术后 1年激光组 0级 34例 ,1级 6例 ;机械组 0级 2 2例 ,1级 18例 (χ2 =7.2 7,P <0 .0 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BCVA恢复时间 :激光组平均 2 2 .8± 15 .3d ,机械组平均 35 .3± 2 1.8d(t=0 .4 2 0 ,P >0 .0 5 )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PRK手术中采用激光去上皮法 ,可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有效地减少Haze发生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发快速心房纤颤 (简称房颤 )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 4 8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 ,静脉应用胺碘酮 ,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4 8例患者用药后 1 5min、30min、1h、6h、2 4h心室率分别为 ( 1 0 7.1 7± 9.6 7)次 /min ,( 96 .0 0± 8.39)次 /min ,( 88.1 3± 9.98)次 /min ,( 79.88± 1 0 .1 9)次 /min ,( 74 .88± 9.80 )次 /min ,较用药前的 ( 1 30 .5 8± 9.1 5 )次 /min明显下降。 4 8例患者在 2 4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 ,3例出现窦缓 ,1例为窦缓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提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快速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功能和形态远期预后。设计:回顾性临床单中心研究。方法:1990年10月至2004年2月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3±8岁,极差15~37)的10只眼(5只右眼,5只左眼)纳入本研究,10只眼均为斑状角膜营养不良所致的表浅斑片状混浊。角膜上皮清创及去除血管翳后,采用193nm M EL-60准分子激光行PTK。预计激光切削深度为20~100μm,重复率为20次/s或25次/s,脉冲数为1774±502(极差976~2422),平均随访时间为4.5±3.1年(最长时间为8.7年)。主要观察指标:未矫正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量球镜、…  相似文献   

9.
右美沙芬对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技术研究右美沙芬治疗兔颅脑急性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白家兔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A组 (n =1 0 )为脑外伤组 ,B组 (n =1 0 )为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组。应用TCD分别测定外伤前、伤后 5min、6h、72h、1 6 8h兔大脑中动脉 (MCA)脑血流速度。观察指标为收缩期血流速度 (vS) ,舒张期血流速度 (vD)和脉动指数 (PI)。结果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S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S((39.4 5± 7.5 )cm/s,(4 1 .2 0± 5 .94 )cm/s)与B组 ((5 1 .6 8± 1 0 .32 )cm/s,(5 2 .4 1± 8.5 6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D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D((2 6 .33± 3.4 6 )cm/s,(2 5 .84± 5 .6 9)cm/s)与B组 ((33.6 4± 4 .2 7)cm/s ,(34.86± 7.4 8)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PI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1 6 8hPI(2 .0 6±0 .5 8,2 .2 5± 0 .36 ,1 .5 3± 0 .39)与B组 (1 .2 6± 0 .2 9,1 .38± 0 .2 9,0 .96± 0 .1 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提示右美沙芬可通过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脉动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肺99mTC -DTPA清除率 ,了解尿毒症患者肺通透性改变规律及其与肺、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 2 3名受试者 ,包括 11名健康人和 12名尿毒症患者 ,吸入肺99mTC -DTPA气溶胶后连续采集双肺放射性计数 30min ,计算T1/ 2 。 结果健康人与尿毒症患者血透前T1/ 2 分别为 77.9± 11.7min和 5 7.5± 17.2min(P <0 .0 1) ,尿毒症患者血透后T1/ 2 为 76 .0± 2 2 .0min ,与血透前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肺上皮通透性异常增高 ,血透能改善其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兔食管和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兔食管和远端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技术 ,体外测量两类上皮基本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远端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显著高于食管上皮 ;在食管上皮的顶膜加入amiloride ,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下的 (17.4± 2 .2 ) μA/cm2 (n =15 )减少到 (7.5± 1.7) μA/cm2 (n =13) ,P <0 .0 0 1。在基侧膜加入Ba2 + ,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 (13.5± 0 .3) μA/cm2 (n =4 ) ,P <0 .0 5 ;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Diphenylamine 2 ,2’ dicarboxylicacid (DPC) ,短路电流从 (119.7± 19.0 ) μA/cm2 (n =8)减少到 (4 9.8± 15 .5 ) μA/cm2 (n =5 ) ,P <0 .0 0 1;indomethacin和TTX不改变食管上皮的基础电参数 ,却使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 (71.1± 11.1) μA/cm2 (n =4 ) ,P <0 .0 0 5。结论 :与相对疏漏、具有较低电阻的远端结肠相比 ,食管是具有较高电阻的紧密上皮 ;在稳定的基础状态下 ,钠离子吸收和氯离子分泌分别是构成食管上皮和结肠上皮的跨上皮电压和短路电流的主要原因 ;钾通道分布在食管上皮的基侧膜 ,在基础条件下处于开放状态 ;粘膜下神经丛和前列腺素的作用不参与构成食管上皮的基础电流 ,却是结肠上皮基础电流形成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对早产儿PDA合并AOP的治疗机理 ,评价疗效。方法选择监护病房入院临床资料完整 ,平均日龄 3.6± 1.8天 ,平均胎龄 33.2± 3.2周的 2 5例早产患儿 ,同时符合早产儿PDA诊断标准、早产儿呼吸暂停诊断标准的2 5例患儿 ,分别观察记录应用NCPAP治疗前 6小时 ,治疗后 6小时、12小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监护参数、动脉血气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功能变化 ,进行自身前瞻性对比分析。结果与应用NCPAP治疗前比较 ,患儿一般状况显著改善 ,喂养困难 ,青紫、气促、呻吟、吸气性三凹征逐渐减轻至消失。 (1)呼吸暂停发作明显减轻。发作频率由治疗前 (11± 2 )次 /小时分别降至 (7± 3)把小时和 (3± 2 )次 /小时 (P均 <0 .0 1) ;呼吸暂停发作时SpO2 下降程度由 (6 0± 8) %分别升至 (74± 10 ) %和 (87± 5 ) %(P均 <0 .0 1)。 (2 )呼吸衰竭得以改善。呼吸频率由 (85± 7)次 /min分别降至 (74± 12 )次 /min和 (6 0± 5 )次 /min(P均 <0 .0 0 1) ;血气分析PH值由 (7 2 2 5± 0 0 17)分别升至 (7 2 83± 0 0 4 7)和 (7 377± 0 0 5 3) (P <0 0 1) ,PsO2 由 (44 3± 4 6 )mmHg分别升至(49 8± 6 9)mmHg和 (5 8 6± 4 7)mmHg(P =0 0 1) ,PaCO2 由 (6 0 7± 3 9)mmHg分别降至 (5 2 6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清醒大鼠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MC)及基本电节律(BER)。结果表明,(1)正常大鼠十二指肠段(幽门括约肌下10cm处)的MMCIⅢ相时程为3.26±0.67min周期为12.30±2.99min,而在空肠上段(幽门下30cm),Ⅲ相时程为3.59±0.92min,周期为14.43±3.58min;(2)正常大鼠MMCⅢ相的扩布速度,在幽门括约肌下10cm至20cm段内为3.56±1.56cm/min,幽门括约肌下20cm至30cm段内为2.50±0.85cm/min;(3)正常大鼠小肠BER自十二指肠至空肠上段逐渐减慢,但在MMC不同时相内BER存在差异,即Ⅰ相内的BER较Ⅲ相时快;(4)同组动物两次记录时间相隔2天和7天时,MMC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变化。提示本方法记录的大鼠小肠MMC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60例(60眼)上皮型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试验组球结膜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隔日1次,每次0.5 mL,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8次,治疗3周。观察治疗后1、2、3周的治疗效果,随访2 a,观察其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2、3周的症状与体征评分分别为2.533±0.507、2.133±0.730、1.433±0.728,试验组分别为2.200±0.252、1.800±0.761、1.067±0.254,2组各相应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2组间各时间对应点角膜知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3周眼部炎症反应的治愈率分别为13.33%(4/30)、26.67%(8/30),试验组分别为33.33%(10/30)、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a,对照组复发率为26.67%,试验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滴眼液联合麻疹减毒活疫苗球结膜下注射治疗上皮型HSK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64岁,以左眼角膜溃疡,前房积脓收入院。入院时查体:左眼混合状充血,上方角膜缘可见5×3mm的角膜溃疡灶,表面附有黄白色分泌物,前房积脓约2ml。按常规给予清创、抗炎、前房穿刺等治疗1个月,左眼角膜溃疡灶约4×15mm,前房积脓约15ml,经考虑摘除眼球,但家属未同意,试输冰冻血浆200ml,1次/隔d。输5次后,左眼混合状充血(±),角膜溃疡灶缩小至15×15mm,表面清洁,角膜水肿( ),可见新生血管长于角膜。前房轻度混浊,积脓消失,瞳孔药物性散大。出院时角膜溃疡灶愈合,浅层新生血管(),前房透明,眼底看不清,双眼压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治疗近视的动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折力、偏心率 ( E值 )、横径 ,做主、客观验光 ,检查眼底和眼压等。选择出适合做角膜塑型术治疗的患者 ,要求患者每晚配戴 OK镜 8h以上。结果 :矫正前患者视力、近视度数、角膜屈折力 ( H、V)分别为 0 .2 2± 0 .1 1 ,3 .50± 1 .50 ,43 .3 7± 1 .49,44 .3 2± 1 .60。 1年后为 0 .96± 0 .2 0 ,0 .75± 0 .52 ,41 .1 1± 1 .66,42 .1 8± 1 .50。经 t检验 ,各项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别 ( P<0 .0 1 )。在矫治中有角膜点状上皮糜烂、角膜擦伤、重影等并发症发生 ,经治疗后痊愈 ,未见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角膜塑型术治疗轻、中度近视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氨基酸在角膜深低温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0对兔角膜随机配对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的冷冻保护液为 92 .5 % (V/V)人血白蛋白 (HSA)和 7.5 % (V/V)二甲基亚枫 (DMSO) ;实验组的保护液为92 .5 % (V/V)的复方氨基酸 (AA)和 7.5 % (V/V)二甲基亚枫 (DMSO)。按不同保存时间分别进行内皮细胞密度(ED)、内皮细胞存活率 (ESR)的计算及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 :AA组角膜与HSA组角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保存 1个月、3个月、6个月时 ,AA组角膜的ED和ESR分别是 ( 2 4 97± 2 2 9)个 /mm2 ,( 2 5 96± 2 0 2 )个 /mm2 ,( 2 5 4 3± 197)个 /mm2 及 ( 86.9± 2 .2 ) % ,( 88.4± 1.8) % ,( 85 .3± 2 .5 ) % ;HSA组角膜的ED和ESR分别是( 2 671± 2 0 9)个 /mm2 ,( 2 696± 2 12 )个 /mm2 ,( 2 662± 195 )个 /mm2 及 ( 89.6± 2 .4 ) % ,( 87.3± 1.9) % ,( 86.7±2 .1) % ;各行 10例穿透性移植后两组角膜的植片透明率都是 80 %。结论 :复方氨基酸可代替人血白蛋白应用于角膜的深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靛氰绿最大清除率 (ICGRmax)判定肝脏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计 ,分别测定 1 0例正常人、30例肝硬化患者、2 0例急性肝炎患者及 30例肝病术前患者的血浆ICG浓度 (负荷量分别为 0 5mg/kg、5mg/kg) ,计算出靛氰绿血浆消失率 (KICG) ,再按Michaelis -Menten公式计算出IC GRmax ,并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人ICGRmax :3 71mg/ (kg·min)± 1 4mg/ (kg·min) ;KICG :0 1 87± 0 0 1 9。肝硬化组代偿期KICG 0 1 88± 0 0 4 0和ICGRmax(0 878± 0 2 6 9)mg/ (kg·min)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KICG(0 0 79± 0 0 33)和ICGRmax(0 396± 0 2 0 8)mg/ (kg·min) (P <0 0 5 )。代偿期KICG(0 1 88± 0 0 4 )与KICG正常值(0 1 87± 0 0 1 9)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92 0 0 ) ,但代偿期ICGRmax(0 878± 0 2 6 9)mg/ (kg·min)却明显低于ICGRmax正常值 (3 71± 1 4 )mg/ (kg·min) (P <0 0 0 0 1 )。急性肝炎组 :急性期KICG(0 0 96± 0 0 32 )mg/ (kg·min)与恢复期KICG (0 1 0 8± 0 0 4 6 )mg/ (kg·min)无明显差异 (P =0 30 1 5 ) ,但急性期ICGRmax(1 0 1 0±0 5 95 )mg/ (kg·min)与恢复期ICGRmax(3 1 5 5± 1 797)mg/ (kg·min)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手术组 :ICG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转流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2 1例 ,分别在手术前、转流前、转流 5min、转流 30min、停止转流前、停CPB后 1h ,采血样 4ml,用于NO及ET测定。结果 手术前血浆中NO为 (3.6 4± 0 .6 1)nmol/ml,转流前及CPB5min时分别为 (3.6 2± 0 .6 4 )nmol/ml和 (3.5 7± 0 .72 )nmol/ml与术前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NO在CPB30min、停止转流前及停机后 1h明显升高为 (5 .90± 1.11)nmol/ml、(5 .82± 1.2 5 )nmol/ml和 (5 .71± 1.2 2 )nmol/ml,与术前比有明显升高P <0 .0 1。手术前ET为 (11.4 7± 2 .5 8)pg/ml,转流前及CPB5min分别为 (11.16± 2 .39)pg/ml和 (10 .89± 2 .4 3)pg/ml,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CPB30min时ET降至最低点为 (6 .79± 2 .30 )pg/ml,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之后随转流时间增加ET逐渐回升 ,到停止转流前升至最高点为 (14 .6± 3.10 )pg/ml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停机后 1h为 (14 .34± 2 .97)pg/ml仍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结论 CPB是一个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可诱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可导致血浆中NO、ET浓度显著升高 ,且持续至停机 1h。  相似文献   

20.
角膜缘干细胞分布变化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上下方角膜缘上皮非对称性损害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方法 将兔的 11 1点方位的角膜缘上皮保留 ,其他方位角膜缘在外围保留 0 2mm宽的上皮带 ,其余上皮全部刮除 ,造成角膜上下方干细胞储备的差异。采取角膜地形图测量、组织学等方法观察角膜形态变化。结果 角膜中央区出现锥形凸起 ,锥形凸起处屈光值 (5 7 2 5± 2 73屈光度 )比术前角膜对应点屈光值 (5 2 2 3± 1.91屈光度 )明显增大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组织学观察角膜锥形凸起处有代偿性增生的上皮细胞团。结论 角膜中央代偿性上皮增生可以显著地改变角膜曲率 ,角膜缘干细胞的分布异常是造成角膜中央上皮代偿性增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