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和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方法以2016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小儿血液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小儿血液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测,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对112例小儿血液疾病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测,其中60例为白细胞系统疾病类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高(46.67%),52例患儿为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溶血性贫血疾病最高(42.31%);血液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淋巴结肿大、发热、脾大等。结论在对小儿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测中白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比最高,在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溶血性贫血占比最高,血液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溶血性贫血、感染性贫血。  相似文献   

2.
扼要介绍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障、镰状红细胞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移植、白血病和淋巴瘤等11种小儿血液病的输血进展,特别是成分血在小儿血液病中的应用及指征,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及优势。目前儿科输血指征掌握“偏宽”,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严格质控,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质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儿常见血液病的输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扼要介绍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障、镰状红细胞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移植、白血病和淋巴瘤等11种小儿血液病的输血进展,特别是成贫血在在小儿血液病中的应用及指征,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及优势,目前儿科输血指征掌握“偏宽”,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严格质控,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质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儿科常见危重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技术的开展,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是由于这些患儿自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血容量较小,常常不能耐受传统的血液透析疗法。因此,近年来国外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救治急性。肾衰的危重患儿,取得了显著效果,而这种疗法国内临床应用较少。我所在成人CRRT的治疗中积累了较多经验,使其在小儿ARF及其他儿科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采用的治疗模式主要为CRRT的方式之一——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lnuousvenovenous hemofiltation,CVVH),2001年1月-2005年3月应用CVVH治疗25例ARF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常见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常见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一院马廉华西医科大学小儿血液肿瘤研究室罗春华廖清奎小儿血液病常需输血,而输血的副作用之一即是输血后肝炎(PTH),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主要病原。为了解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  相似文献   

6.
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病涉及范围广,病种繁多.许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通常血液病患者外周血往往表现出一系或二系、三系细胞减少,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为了防止和改善临床症状,除应用药物治疗外,输血疗法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而且需要反复多次输血.  相似文献   

7.
1981年9月16~18日在保加利亚举行了国际输血工作者协会。讨论会有16个国家参加,大会选举通过Mooe教授(加拿大)为该协会的主席。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1.国际和国家供血、采血、血液成分和血液衍生物; 2.临床利用血液、血细胞成分和血浆制品的现状与远景; 3.在血液病和其它疾病治疗中重力外科法和单采血浆法的应用; 4.输血疗法的免疫血液学观点,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8.
输血疗法是把供体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输给受血人以维护受血人血液的需要。本文仅就近年来与护士工作有关的输血疗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作简括报道。它们是输全血,严重输血溶血反应、大量输血、成份输血等。一、输全血自从出现成份输血后,由于它能单独地提供红细胞,颗粒性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血浆制品等成份。它们在治疗上都有各自的独特的针对性,这样,输全血和成份输血就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从而扩大了输血疗法的领域和提高疗效,单独输全血的适应症就缩小了。成份输血是我国输血疗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输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十多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已成为治疗血液病、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亦应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原理是用正常造血干细胞取代病人的异常造血干细胞以根治疾病,或对正常造血干细胞进行保护,采用高剂量化疗和/或放疗,提高疗效并防止造血和免疫功能衰竭。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来源而言,HSCT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祖/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由于HSCT疗法涉及HSC植活与排斥、血细胞缺乏、合并继发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等问题,必须给予积极适当的成分输血支持。下面就HSCT的支持输血、特殊输血、ABO血型不合HSCT的输血原则和方法作一概述。 1 HSCT的支持输血 HSCT前,病人(受者)需要接受超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预处理),其目的是清除病人自身的异常造血干细胞和造成免疫抑制,促进移植的造血干细胞顺利植活或治疗原发病,如恶性肿瘤。大多数预处理是去髓性的,导致血细胞极度缺乏。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植活,增殖到一定数量,需要30~40d。在此期间,病人面临感染和出血的危险,必须给予适当的成分输血支持。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不同,移植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有差异,故对需要成分输血支持的量和时间亦不相同。通常需要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两者之比约为1∶10,HSCT很少使用粒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其它血液成分在有应用指征时可以适当应用[1]。  相似文献   

11.
婴儿输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输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各种血液成分的生化、生理作用以及输血的各种不良反应有了深入了解,输血疗法在儿科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婴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使得婴儿输血具有许多独特性.婴儿的血红蛋白(Hb)水平正常情况下有生理性改变;新生婴儿的血容量随出生体重及年龄而变化.因此,婴儿输血必须慎重,输血量需要精确计算.如果没有认识到婴儿输血的独特性,而采用成人输血的基本原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下面简要介绍婴儿血象特点、红细胞输注技术及婴儿输血的特殊指征.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大多数是良性过程。但在急性期及部分慢性患者由于血小板低而出现严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短期内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们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和地塞米松治疗ITP21例,并与分别单纯应用激素,IVIG疗法比较以探讨迅速控制出血的疗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62例ITP,患儿为1993年1月~199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儿,诊断标准按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标准”’。随机分成3组:IVIG组21例,男10…  相似文献   

13.
韩丽鲜 《妇幼护理》2022,2(9):2116-2118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血液病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护理风 险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5%和 27.5%(P<0.05)。对照组中 3 例护患 纠纷、6 例输血风险、5 例感染风险,护理风险发生率为 35.0%。观察组中 0 例护患纠纷、1 例输血风险、1 例感染风险,护理 风险发生率为 5.0%。两组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为 97.5%高于对照组的 77.5%(P<0.05)。结论 血液病患儿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小儿有机磷中毒29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有机磷中毒的特点与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特点与治疗,总结其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成人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针对具体患儿采用个体化治疗,无1例死亡,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成人。结论:只要抓住小儿中毒的特征,儿童有机磷中毒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日两国儿童MDS-RCC不同治疗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根据2008年WHO髓系肿瘤分型标准,我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2009-2011年间诊治的50例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及1999至2008年日本小儿血液学会登记录入的222例儿童MDS患儿中,中日两国共107例患儿符合MDS-RCC,对这107例患儿的不同治疗策略与预后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中107例患儿,诊断时中位年龄7.8岁,男女比为1.02∶1;随访中位时间3.5年,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和79.7%。②回顾性分成输血依赖和非输血依赖2组,输血依赖组63例,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9%和70.6%,非输血依赖组44例,5年总生存率为100.0%。③输血依赖组治疗分为免疫抑制剂治疗组(IST)〔环孢菌素A(CsA)加或不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两组,IST治疗组38例患儿,5年总生存率为100.0%;HSCT组25例患儿,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9%和30.6%。非输血依赖组分为观察及CsA治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100.0%。④比较我院33例MDS-RCC患儿与日本74例患儿。我院33例患儿,其中输血依赖15例,均采用IST治疗;非输血依赖18例,其中2例观察,16例给予IST治疗。所有患儿3、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0%。日本74例患儿,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7%和75.0%,其中非输血依赖26例,给予观察,5年总生存率为100.0%;输血依赖48例,IST治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100.0%,HSCT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9%和30.6%。结论:儿童MDS-RCC疾病进展少见。无输血依赖的患儿仅予以观察,不予特殊治疗,IST可提高生存质量。输血依赖的患儿IST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HSCT治疗相关死亡率高,影响预后,其在儿童MDS-RCC中的治疗地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被广泛应用于成人药物与毒物的治疗,但在小儿的急性中毒中应用尚少见.本文报道25例应用血液灌流治疗小儿急性中毒的病例,以探讨血流灌流在小儿急性中毒应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260例血液病患者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选择藤县妇幼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0例经临床失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共发生660例次输血情况,对260例患者的660例次成分输血的输注效果、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血小板治疗 DIC 的有效率为91.67%,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输注冷沉淀治疗妇产科大量失血有效率100%,几乎无不良反应发生;输注红细胞治疗贫血的有效率为98.74%,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3%;输注去白红细胞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率为100.00%,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治疗贫血的有效率为9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含血浆成分的血液成分制剂比不含血浆成分的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分输血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提示对于血液病患者尽可能不输血含血浆或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剂,以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大部分输血后肝炎与丙型肝炎有关。血液病患由于其病情需要反复输血治疗,因而成为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对献血丙肝抗体的筛查.输血后丙肝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笔对我院的40例各类血液病患进行了临床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白血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白血病的护理江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24001)顾婉珍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儿童期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严重地影响患儿的健康,1988—1990年,我科共收治小儿白血病20例,由于我们重视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配合医疗措施,从而提高了病...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输血已进入成份疗法时代。所谓成份疗法,就是按照病人的实际需要,把各个血液成份作为独特的物质使用,其治疗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随着输血事业的现代化和人们对各种血液成份功能的深入了解以及分离技术的发展,用不同方法分离和保存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血液学家们一致认为:血液成份能有效地提高血液的治疗效果和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