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生物标志物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DOTS中肝损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世英 《职业与健康》2008,24(4):349-350
目的观察板式组合药2H3R3Z3E3/4H3R3方案直接面视下短程化学疗法(DOTS)对HBV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涂阳肺结核病人肝损害发生情况。方法比较HBsAg、HBeAg、HBcAb阳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与HBV生物标志物阴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DOTS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生物标志物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肝损害总发生率59.2%,HBV生物标志物阴性者肝损害发生率8.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病人因肝损害需更改治疗方案。结论DOTS中合并HBV生物标志物阳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板式组合药用2H3R3Z3E3/4H3R3方案易发生肝损害,对这类病人应慎用常规方案,并要密切全程观察肝功能,尽可能应用肝损害较小的抗结核药,或在早期应用保肝药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常德市高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3年3803名高考生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常德市高考生的HBVM阳性率为28.08%,市区、乡镇高考生EIBV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2l%、34.29%,乡镇明显高于市区(P〈0.01),无性别差异。HBVM有19种组合模式,HBsAg阳性率为4.60%,其中市区为4.47%、乡镇为5.36%,市区与乡镇无明显区别(P〉0.01);单纯HBsAb占总检人数16.83%。HBVM阳性学生与HBVM阴性学生ALT异常率分别为0.79%、0.0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乙肝防治工作中,注意HBsAg阳性感染者时不要忽视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同时要注意对HBV感染者的肝功能保护。对HBV易感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3.
焦荣华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60-1461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级2850名新生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某高职院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3.47%,农村、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17.83%、10.37%,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0.01),男生高于女生(P〈0.01)。HBVM有8种组合模式,其中主要为HBsAg+HBeAg+抗HBc+(35.94%);其次为HBsAg+抗HBe+抗HBc+(28.65%);单纯HBsAb占总检人数7.29%。结论乙肝防治工作中,注意HBsAg阳性感染者时不要忽视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对HBV易感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加强监测,必要时复种或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4.
张立贤 《现代保健》2009,(19):176-177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168例,应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88例,全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80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6.82%),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5例(5.68%);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6例(32.50%),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20例(2500%)。两组比较有碌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对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2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进行了2-11年(平均4.14年)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简称“小三阳”),随访终点时分别有62.1%和67.4%保持原模式不变;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小二阳”(HBsAg、抗-HBc均阳性)、“单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分别为39.3%、32.4%、8.7%、5.6%)。小三阳或小二阳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HBsAg阳转)。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1.16%、7.1%,抗-HBs、抗-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0.63%、4.8%;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P<0.01);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HBs转阳率(P<0.0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468例(19.7%),其中160例(6.7%)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HBs的自然阳转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HBV感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倪  王颖  潘洪洋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33-334,338
目的研究住院肝硬化病人的HBV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IA、PCR方法。对158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年龄、性别、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7:1、HBsAg阳性79.7%、eAg阳性42.9%。DNA检测阳性率84.1%、其中eAg阳性组的血清DNA载量明显高于eAg阴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DNA阳性组呈明显低龄(P〈0.01)、肝功检测ALT、TBIL、ALB明显高值(P〈0.05)。结论住院乙肝肝硬化以男性、HBsAg阳性、eAg阴性、DNA阳性的慢性感染者居多。HBV的活跃复制与肝脏的炎症及进展有关。抗病毒应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包括肝硬化在内的任何阶段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6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13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与同期收治的130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及DNA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共发生肝损104例(76.5%),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组共发生肝损22例(16.9%),两组在轻度肝损、中度肝损及重度肝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及阴性组发生肝损的时间段主要分布在31~60 d及16~30 d,两组在肝损发生>60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年龄增加则肝损发生也增加.出现肝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大于60岁组及41~60岁组,分布在45.2%及31.7%.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组主要分布在31~40岁及41~60岁组,分别为31.8%及27.3%.重度肝损与中度肝损与轻度肝损组比较(P< 0.05,P< 0.01).结论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比阴性者多,可能与用药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脏病理损害有一定的相关.因此针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应选用肝损害小的药物并积极采取保护肝功能措施.  相似文献   

8.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损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并对其中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其中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较之单纯护肝效果更佳.[结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率较阴性者高,对其中转氨酶升高的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有助于肝功恢复,进而有助于完成抗结核全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行FOLFOX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预防组61例在化疗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57例行化疗同时不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其他保肝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损害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上的差异,并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损害的疗效。结果:预防组及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1.47%及42.11%,预防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P〈O.01);预防组由于出现化疗药物性肝损害导致化疗推迟占总化疗周期的6.15%,对照组为3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预防和治疗FOLFOX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出现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上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立刚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42-142,144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处理。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844例结核患者,其中A组有763例,均不伴有HBV感染症状,B组27例患者,HBsAg呈阳性/HBVDNA呈阴性、C组27例,且HBsAg呈阳性/HBVDNA呈阳性,D组42例患者,HBsAg呈阳性/HBVDNA呈阳性。A、B、C三组予以抗结核治疗,D组实施抗结核治疗前1周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进行治疗,分析对比肝功能损害发生。结果 C组肝损害发生率和A组、B组、D组相比较存在较为明显差异(P〈0.05);半月内肝损害发生率C组高于其他三组,一月内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合并HBVDNA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较易引发肝损害症状,其发生及早,而且对肝会造成叫为严重的损害。及时予以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进行治疗,能使得肝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913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BV阳性组288例,HBV阴性组625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HBV阳性组288例中有69例出现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占24.0% (69/288),HBV阴性组625例中有71例出现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占11.4%(71/625),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3例HBV-DNA阳性患者中,有14例患者化疗后出现Ⅲ~Ⅳ度肝损害,发生率11.4%(14/123).而在HBV阴性组中,仅4例(0.6%,4/625)发生Ⅲ~Ⅳ度肝损害.在各种化疗方案中,TP(紫杉醇+顺铂)、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P方案引起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最高,HBV阳性组为34.6% (18/52),HBV阴性组为16.5% (20/121).结论 HBV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HBV-DNA阳性者,化疗后更易发生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探讨疫苗接种的合理指征标准,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HBVM(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抗0-HBc,抗-HBs,抗HBe和HBeAg的阳性性率分别为50.45%,47.10%,21.21%和4.91%,HBVM全阴者只有161人,占35.94%,结论:以HBsAg抗-HBs抗0HBc全阴比以HBsAg阴性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HBVM指征较为合理且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部分脾栓塞(PSE)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36例用TAE+PSE;32例单用TAE。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疗效满意。TAE+PSE组放射学证明有效的为33例(91.7%);其中,PR32.7%(11/36);单用TAE为71.8%,其中PR21.8%(7/32)。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及各项免疫指标,发现该组血细胞下降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也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明显。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亢患者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乙肝病毒(HBV)携带或既往HBV感染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HBV携带或既往HBV感染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前的乙肝病毒检查结果分为HBsAg阳性组40例和HBsAg阴性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CHOP化疗6个疗程后疗效、肝功能、HBV再激活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HBsAg阳性组的化疗总缓解率(60.00%)低于HBsAg阴性组(82.14%)(P<0.05); HBsAg阳性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42.50%)高于HBsAg阴性组(21.43%)(P<0.05); HBsAg阳性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22.50%)高于HBsAg阴性组的(3.57%)(P<0.05);抗-HBe(+)、抗-HBs(-)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HBe(+)、抗-HBs(-)增加化疗后HBV再激活的风险,降低化疗缓解率,导致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抗结核药物对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特点,补充和完善实施DOTs策略的内容.方法 研究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住院治疗的781例初治结核病患者病历资料,分为HBsAg(+)组和HBsAg(-)组.结果 781例调查对象肝功能损害率为20.74%,其中HBsAg(+)组121例(74.69%),HBsAg(-)组41例(25.31%),经统计学分析,HBsAg(+)组发生肝损害率、ALT、AST平均值比HBsAg(-)组高;HBsAg(+)组最早出现肝功能损害为治疗的第7天,HBsAg(-)组最早出现肝功能损害为治疗的第16天,HBsAg(+)组的平均时间比HBsAg(-)组早18.09 d;HBsAg(+)组肝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57.02 d,HBsAg(-)组为27.56 d,HBsAg(+)组比HBsAg(-)组晚29.46 d.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高于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HBV感染程度越严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且发生时间提早,损害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肖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47-5148,515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夫定对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 [方法]60例接受化疗的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纯拉米夫定组.联合组32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夫定;单纯用药组28例,仅给拉米夫定. [结果]联合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9,P=0.89).而化疗后联合用药组肝功能损害总发生宰低于对照组(x2=5.363,P=0.021),因肝功能异常延迟化疗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4,P=0.029).[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夫定可明显减轻HBsAg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化疗相关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7.
向海深 《冶金防痨》1997,7(1):26-27
对采用3HRZS/3HR方案抗痨治疗的肺结核患者98例的肝功能异常进行结果分析。肝功能异常发生率:HBsAg阳性患者为20、8%,HBsAg阴性者为20.0%。阳性组有2例因肝功能异常且伴黄疸而停药,阴性组无停药者,虽然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肝损程度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HRZE/4HR和3HESG/9HEG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6年6月住院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并坚持了全程化疗的患者157例,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在化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其中以2000年6月~2004年3月间收治的采用2HRZE/4HR及疗程半年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109例作为对照组,以2004年4月~2006年6月间收治的采用3HESG/9HEG及疗程一年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机率小,观察组出现肝损害10例(20.8%),对照组44例(40.4%) 观察组比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晚,观察组两个月内出现肝损害7例(14.6%),对照组40例(36.7%) 观察组比对照组肝损害程度轻,观察组肝损害ALT升高3倍以上4例(8.3%),对照组35例(32.1%) 出现肝损害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经护肝治疗后恢复的时间短,观察组10例肝损害1个月内恢复正常9例(90%),对照组44例中1个月内恢复正常20例(45.5%)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化疗方案疗程结束后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3HESG/9HEG针对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虽然疗程较2HRZE/4HR长半年,但出现肝损害的机率小,发生时间晚,损害程度轻,恢复较快,有利于抗痨疗程的顺利完成,能起到预期的抗痨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婴HBVM的关系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效果。方法:将母婴随机分成3组,A组新生儿0、1、6月注射乙肝疫苗;B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C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Ig+母亲注射HBIg。ELISA法检测母亲、脐血、新生儿HBVM并随访1~2年检测小儿HBVM。结果:HBeAg/HBV-DNA(+)母亲所生新生儿及脐血HBeAg阳性率为64.71%、82.35%,而HBeAg/HBV-DNA(-)母亲所生新生儿及脐血HBsAg阳性率为20.835、33.33%。随访结束A组14例:11例抗HBs(+),2例HBeAg(+),1例HBeAg(-)、抗HBs(-)(无免疫应答);B组15例:13例抗HBs(+),1例HBeAgg(+),1例无免疫应答:C组12例;11例抗HBs(+),1例无免疫应答。3组阻断率分别为78.57%,86.67%,91.67%。结论:母亲病情及HBVM状况是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3种方法均能起到阻断作用,但主动+被动免疫能增强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乙肝两对半与HBVDNA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明确乙肝两对半与HBVDNA的关联,有效控制HBV的传播.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c、抗-HBs、HBeAg、抗-HBe,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HBVDNA检出率为96.23%(51/53);HBVM阴性,HBVDNA检出率为10.22%(14/137);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检出率为37.93%(11/29);HBsAg阴性,其他HBVM阳性,HBVDNA检出率为16.33%(8/49),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其他HBVM阳性,HBVDNA检出率为73.33%(77/105)与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检出率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eAg阳性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HB-sAg阳性不仅代表HBV的感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