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PAC1受体特异激动剂maxadilan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增殖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IPSCs,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PSCs的PAC1受体;IPSC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axadilan作为实验组,未加入maxadilan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maxadilan对I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maxadila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maxadilan对IPSCs核型的影响;real-time-qPCR和免疫荧光法从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maxadilan对IPSCs的多能性基因 Nanog和OCT4 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maxadilan对IPSCs及其形成胚体细胞的 Nestin和PAX6 基因的影响;RT-PCR检测maxadilan对IPSCs分化为三胚层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均显示IPSCs含有PAC1受体;CCK-8法显示100 nmol/L maxadilan组比对照组细胞增多16% (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孵育100 nmol/L maxadilan 3 h、6 h和9 h后IPSCs增殖指数为47.23%、59.70%、55.67%,与对照组37.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maxadilan处理过的IPSCs核型正常;RT-PCR、real-time qPCR和免疫荧光法显示maxadilan未影响IPSCs多能性。结论: 人IPSCs存在PAC1受体,maxadilan对人IPSCs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且没有影响IPSCs的多能性和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基质层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干细胞,有研究显示脂肪干细胞在移植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在颗粒脂肪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只雄性SPF级BALB/C小鼠,取出正常脂肪组织,提取动物腹部脂肪中的脂肪干细胞和颗粒脂肪,选取24只裸鼠作为移植受体,所有动物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颗粒脂肪移植组、混合移植组(脂肪干细胞和颗粒脂肪)。2个移植组分别将颗粒脂肪细胞悬液及脂肪干细胞和颗粒脂肪混匀后细胞悬液注射到小鼠腹背左右肩胛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基础培养液。4周后,分离血浆及取出移植物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1)混合移植组能显著性的增加移植物的质量,降低移植脂肪的吸收率,相对于颗粒脂肪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移植后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提升,其中混合移植组高于颗粒脂肪移植组(P<0.01);(3)颗粒脂肪移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明显低于相混合移植组;(4)混合移植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颗粒脂肪移植组(P<0.01);(5)动物移植物中的细胞形态较单纯颗粒脂肪细胞完好;(6)混合移植组的脂肪油滴的数目明显多于颗粒脂肪移植组;(6)结果提示,脂肪干细胞能够显著性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移植物的微循环,显著改善颗粒脂肪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人脂肪干细胞的研究中,针对其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较多,对人颊脂垫部位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较少。 目的:提取人颊脂垫脂肪干细胞进行体外增殖及成骨诱导培养,观察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并与皮下脂肪来源脂肪干细胞进行对比。 方法:分别提取面部轮廓整形手术获取的人颊脂垫与皮下吸脂术获取的皮下脂肪中的脂肪干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与成骨诱导,对二者细胞浓度、增殖活性、成骨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与结论:人颊脂垫为特化脂肪组织,血管成分明显多于皮下脂肪。颊脂垫提取脂肪干细胞浓度显著高于吸脂术来源者;CCK-8实验生长曲线显示颊脂垫来源脂肪干细胞增殖活性亦高于吸脂术来源脂肪干细胞(P < 0.05);经成骨培养后第3,7,14天碱性磷酸酶染色,颊脂垫来源脂肪干细胞成骨活性优于吸脂来源脂肪干细胞(P < 0.05)。表明颊脂垫作为特化的深部脂肪组织,其包含的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吸脂来源者,且由于其解剖毗邻关系,是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库。  相似文献   

4.
背景:髌下脂肪垫在膝关节手术中经常要部分切除,其可以作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 目的:探讨自髌下脂肪垫中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策略及细胞分子表面标记情况。 方法:髌下脂肪垫组织取自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以Ⅰ型胶原酶消化消化脂肪组织获取干细胞,用10%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利用MTT法测定不同代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第5代细胞表面CD29及CD44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培养24 h后可见原代细胞贴壁,1周后细胞呈纺锤型并且增殖速度加快,传代后的细胞贴壁及增殖细胞速度加快。生长曲线示第2及第5代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较第8代能力强。所取细胞能够分化为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重96.8%表达CD29,97.6%表达CD44。提示自髌下脂肪垫分离及提取脂肪干细胞简单易行,所得细胞的纯度及增殖能力均符合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基本条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组织的能力,是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研究表明吸脂后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能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但尚无对人心包外脂肪干细胞特点及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报道。目的:探讨人心包外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向心肌诱导分化的时期。方法:取人心包外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后,细胞免疫学检测不同时期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44,CD90的表达,并比较荧光强度,选择最佳诱导时期利用心肌培养基诱导培养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特异性抗α-actin、cTnT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结果与结论:人心包外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增殖能力强,形态呈长梭形,旋涡状排列;其表面标记物CD44,CD90表达阳性,并在3、4代细胞中荧光强度达峰值,CD34,CD45表达阴性。经心肌诱导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后,分化的细胞大多呈肌细胞样,细胞免疫化学检测证实心肌特异性抗α-actin、cTnT表达阳性,且在3、4代细胞数量达峰值,结果表明人心包外脂肪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细胞免疫学特征,能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存在最佳诱导时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脂肪干细胞是存在于脂肪中的全能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相当稳定,体内植入后免疫排斥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目的:提取人大网膜脂肪干细胞,并进行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鉴定。方法:收集手术患者大网膜的脂肪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过滤、离心后进行原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用细胞计数法绘制人脂肪干细胞增殖曲线,计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倍增时间;用相应的定向诱导液诱导人脂肪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及骨细胞方向分化,并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手术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中成功分离人脂肪干细胞,贴壁生长的人脂肪干细胞为长梭形,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对数生长期人脂肪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5.90 h。人脂肪干细胞经成脂、成骨定向诱导分化2,3周后,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橘红色脂肪滴,茜素红染色可见着橘红色的典型钙化结节,提示所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具有向脂肪细胞、骨细胞系分化的能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获取人脂肪干细胞(hAD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多谱系细胞分化的特点及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相关标志的表达,探讨脂肪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脂肪组织,分时间段收集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34、CD44、CD45、CD105等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相关标志抗原的表达;利用成脂、成骨及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对hADSCs进行定向分化诱导,观察细胞随诱导时间延长形态的变化,分别于诱导第11、14、21天进行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及阿尔新蓝染色;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hADSCs的增殖功能。结果 ①原代培养的hADSCs接种48 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为多角形的单层细胞;第3代细胞分裂增殖旺盛,细胞细长且排列规律;第8~9代后细胞形态不规则,胞内颗粒明显增多。②第3代hADSCs的表面抗原标记结果:CD29、CD44、CD105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8.89%、93.73%、86.99%;CD34、CD45阴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6%、0.11%。③hADSCs成脂诱导第11天、成骨诱导第14天、成软骨诱导第21天时细胞分化达到高峰,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均为阳性;④第4、5、6代(P4、P5、P6)hADSCs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增长趋势,细胞平均从第24 h开始进入指数增长期,三代之间细胞增殖功能比较: P4>P5,P6>P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成功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目的细胞,经初步鉴定,证实其为hADSCs,同时成功对hADSCs进行了成脂、成骨及成软骨定向诱导分化。hADSCs的增殖能力可能会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无血清刺激也可能会影响hADSCs的增殖功能,使其增殖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如何,目前了解甚少。 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细胞亚群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分别成骨、成心肌细胞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按不同浓度(1∶1,1∶10,1∶100)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并添加植物血凝素刺激,同时设立对照组,3 d后收集上清。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检测3种浓度组淋巴细胞的A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1∶1浓度组最低(P < 0.05);CD4+CD25+Tregs亚群比例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且1∶1浓度组最高;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水平明显减低,但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 < 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CD4+CD25+Tregs亚群数量,以及改变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ADSCs),探讨细胞增殖及多向分化,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特性。方法取人吸脂术的脂肪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抗原的表达,用茜素红、甲苯胺蓝和油红O染色鉴定向骨、软骨及脂肪诱导分化。结果人ADSCs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传至第15代的ADSCs仍具较强的增殖能力,ADSCs具有干细胞特性,高表达标记CD90和CD44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内皮细胞标记CD31,而CD49d低表达,CD106阴性。成骨诱导后可见钙结节形成并被茜素红染成紫红色,软骨诱导后分泌大量蛋白多糖,被甲苯胺蓝染成蓝色,成脂诱导后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被油红O染色红色。结论人脂肪干细胞可分化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稳定增殖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HCN2基因(Ad.HCN2)转染对人脂肪干细胞(AD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人脂肪组织分离得到脂肪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测定最佳感染倍数(MOI)值,Ad.HCN2转染后测量HCN2表达情况,并检测转染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MOI=50为最佳MOI,Ad.HCN2转染后,ADSCs可表达HCN2,且其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表面标志及诱导分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ADSCs被Ad.HCN2转染后可表达目的基因HCN2,并可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医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组织工程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种子细胞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焦点问题.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扩增迅速,稳定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内皮细胞、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不同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并且脂肪组织具有取材方便、对人体创伤小、可大量获得等优点,因而ADSCs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旨在介绍ADSCs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及生物学性状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从人脂肪抽吸物中分离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的方法,并从形态学、生长动力学、表面标记物和分化能力等方面进行鉴定.方法从4例行腹部脂肪抽吸术的健康成年女性患者获得脂肪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和培养脂肪干细胞,并传代培养至20代,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和比较第3、9、15和20代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3.
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损伤甚至骨缺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及社会负担,而骨组织工程研究能为治疗骨损伤提供新的方向。脂肪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易于获取等特性在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脂肪干细胞在生长因子、机械刺激、各种信号通路的适宜刺激下能进行自我增殖并成骨分化,形成骨组织以治疗骨损伤及骨缺损,改善骨损伤带来的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基底膜基质胶(matrigel)携带人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大鼠的心肌梗死部位注射,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及改善心梗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扩增人ADM-SCs,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BS组)、matrigel组、PBS+ADMSCs组、matrigel+ADMSCs组,对移植4周后细胞的存活及心梗局部新生血管的密度进行测量,并利用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结果:与其它各组相比,matrigel+ADMSCs组的细胞4周存活细胞数量以及心肌梗死区域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提高,心脏超声结果也表明该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改善最为显著。结论:基底膜基质胶能够提高人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肌梗死部位的存活,有助于提高心肌梗死部位微血管生成并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Abstract

Herein we combine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st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hysiological shear stress in promo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human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into endothelial cells. ADSCs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was promoted by culturing confluent cells in 50?ng/ml VEGF under physiological shear stress for up to 14 days. Afterwards, endothelial cells were seeded onto collagen or acellular aortic valve matrices and exposed to four culture conditions: shear stress + VEGF; shear stress ? VEGF; static + VEGF and static ? VEGF. After 7 days, phenotype was investigated. ADSCs subjected to shear stress and VEGF express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specific endothelial markers (vWF, eNOS and FLT-1 after 7 days and CD31, FLk-1 and VE-cadherin after 14 days) and maintain the phenotype when seeded onto scaffolds. Our protocol proved to be an efficient source of endothelial-like cel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based on autologous ADSC.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脂肪分离可获得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并成功向骨、软骨、脂肪、心肌等多个方向诱导分化。 目的:建立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成骨分化方法,并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前景。 方法:通过胶原酶消化法从成人脂肪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CK8检测细胞活性,成骨诱导液诱导干细胞向骨细胞分化,BCIP/NBT比色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利用脂肪抽吸液成功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且能稳定传代,增殖能力旺盛;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有特定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成骨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结节形成,成骨诱导培养0,3,7,14,21,28 d,RT-PCR定量检测结果证实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阳性表达。说明用酶消化法可以从人脂肪中分离得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骨细胞诱导分化,阳性表达骨桥蛋白,碱性磷酸酶,是一种优良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 (miR-34a)的表达对人脂肪干细胞(hADSCs)移植治疗大鼠跟腱炎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h ADSCs被分别转染miR-34a mimic和miR-34a inhibitor 24 h、48 h、72 h和96 h后的细胞活力情况。注射胶原蛋白酶构建跟腱炎大鼠模型,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PBS注射对照组(PBS组)、h ADSCs治疗组(h ADSCs组)、转染阴性对照(NC)的h ADSCs治疗组(hADSCs+NC组)、转染miR-34a mimics的h ADSCs治疗组(h ADSCs+miR-34a组)和转染anti-sense miR-34a的h ADSCs治疗组(h ADSCs+anti-miR-34a组)。分离跟腱组织,检测跟腱组织的硬度、压力和最大负荷拉力等生物力学指标;利用RT-qPCR检测miR-34a及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scleraxis (Scx)和生腱蛋白C(tenascin C,TNC) mRNA的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测定collagen I、Scx和TN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外过表达和敲减miR-34a可分别抑制和促进h ADSCs的活力; 5组大鼠跟腱组织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h ADSCs组大鼠跟腱组织硬度、压力和最大负荷拉力显著提高;与h ADSCs+NC组相比,h ADSCs+miR-34a组和h ADSCs+anti-miR-34a组分别显著降低和提高了上述生物力学指标。与PBS组相比,h ADSCs组大鼠collagen I、Scx和TN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h ADSCs+NC组相比,h ADSCs+miR-34a组miR-34a的表达水平升高,collagen I、Scx和TN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h ADSCs+anti-miR-34a逆转了上述趋势。结论:miR-34a通过调控脂肪干细胞活力和分化,影响跟腱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Overview: The use of pro-osteogenic growth factors, such as BMP2, in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ASC) osteogenesis is well described. Because these growth factors work via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such as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cascade,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PK signaling and ASC osteogenesis was conduct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ERK, JNK, and p38MAPK activation were measured in ASCs osteo-induced using either dexamethasone or vitamin D3 and correlated with mineralization. Activ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were also measured without dexamethasone or using the glucocorticoid, cortisone.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PK phosphatase, MKP1,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ineralization was also assessed. The effect of decreasing MAPK activation on mineraliz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exogenous inhibitors was examined along with siRNA-knockdown and adenoviral overexpression of ERK1/2. Finally, the effect of ERK1/2 overexpression on ASCs induced on PLGA scaffolds was assessed. Results: ASC mineralization in dexamethasone or vitamin D3-induced ASCs correlated with both increased ERK1/2 and JNK1/2 activation. ASCs induced without dexamethasone also mineralized, with JNK1/2 signaling possibly mediating this event. No link between cortisone induction and MAPK signaling could be ascertained. ASCs treated with ERK, JNK, or p38MAPK inhibitors showed decreased osteogenic gene expression and diminished mineralization. Mineralization levels were also affected by viruses designed to inhibit or augment ERK1/2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Finally, ASC mineralization appeared to be a balance between the MAPK kinase activity and MKP1. Conclusions: It is likely that MAPK signal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SC osteogenesis, affecting differentiation in kinase- and stage-specific man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