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肠病,且病情易反复,治疗难度较大,治疗通常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然而,UC的治疗与肿瘤的发生及复发也常相互影响,故此类患者的治疗对临床医生有很大的挑战,本文旨在提供1例典型病例的病历资料、治疗情况,并探讨其之后的治疗。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间断黏液脓血便8年,  相似文献   

2.
104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104例,结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为2.25:1,年龄以20-40岁为主,最常见症状为粘液血便或脓血便(75%),严重度分级以中度为主(67.3%),重度(21.15%)次之,轻度仅11.53%,分型以慢性复发型最常见(53.84%),其下依次为初发型(26.92%),慢性持续型(17.3%)。肠外表现并非突起见,且均出现在中重度病人,传统的内科治疗大多效果良好。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内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多认为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自由基损伤等有关。UC除了特有的肠道表现,肠外表现也较为突出,可达数百种以上,各系统均可受累,有些肠外表现甚至出现在肠道表现之前。由于肠外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临床所忽视,为提高临床医生对UC临床表现的认识,现将其常见的肠外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拥有全身最大数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但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T)临床少见,整个胃肠道都能发病,以直肠、胃、阑尾等部位常见,多为良性肿瘤,但有少数具有恶性肿瘤特点,其生物学特性、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直肠神经内分泌癌合并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了我院诊治的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外表现与原发病之间关系。方法:通过对298例UC肠道外表现的分析,总结其各种肠道外表现发生率。结果:伴发泌尿系病变19例、口腔溃汤28例、肝胆病变16例、结节性红斑9例、贫血64例。结论:有肠道外表现者占57.7%,多数发生于慢性反复发作型[1],常见于肠道内表现之后。原发病好转,肠道外症状亦减轻,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6.
方晨  张景熙  董宇超  白冲 《上海医学》2020,43(8):498-500
分析在上海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治疗好转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炎症性肠病合并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多变,易漏诊、误诊,对于常规抗感染治疗不敏感且合并炎症性肠病病史的患者需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肿瘤、感染等常见继发性因素,早期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除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外,还可有肠外表现如外周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PG)等,其中关节损害的发生率较高,皮肤病变发生少[1]。而UC最严重的皮肤表现是坏疽性脓皮病,发生率为0.4%~2%,好发于女性,儿童发病率约0.6%[2]。近期成人科室陆续报道了青壮年UC合并PG的病例,但儿科相关病例报道罕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血液系统病变的可能机制,为揭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7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逐一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7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中,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其治疗效果、转归等均有不同。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可合并多种血液系统疾病,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多种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既往文献报道约有10%的患者会合并炎症性肠病。迄今为止,国内罕有SAPHO综合征合并炎症性肠病的病例报告。本文报道1例SAPHO综合征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该患者在SAPHO综合征病情活动期间行依那西普治疗缓解后出现结肠病变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血栓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药物选择、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栓塞患者因不正规治疗导致肺血栓栓塞(PTE)复发,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还发现肠系膜上静脉栓塞(MVT),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出血风险低,而华法林治疗出血风险大。结论炎症性肠病(IBD)与VTE关系密切,但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和误诊,IBD患者发生"来源不明"的肺栓塞,需注意排查肠系膜静脉栓塞(MVT)。IBD合并VTE治疗有出血风险,需根据其严重程度及风险效益选择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外高营养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40例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的80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外高营养治疗的方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ALB、T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AST、AL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高营养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中不少慢性胃炎患者并发溃疡性结肠炎,二者病情变化密切相关,互相影响,迁延难愈。近年来,对57例此类病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炜强 《广州医药》2013,44(3):19-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代谢障碍及营养干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2年9月确诊的UC住院患者相关资料共105例,53例给予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 EN/PN治疗后,痊愈18例(34.0%),有效29例(54.7%),无效6例(11.3%)。患者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均提高(P<0.05)。结论 EN/PN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营养支持疗法,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在儿童期发病率较低。我科自2000年1月~2009年6月,经结肠镜检查结合X线钡剂灌肠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32例,其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2例患儿,男14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8岁。临床症状:长期腹泻伴黏液脓血便12例,大便反复便血9例,反复黏液便5例,里急后重、便后不能缓解例6例。伴随肠道外症状18例,有体重下降、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例,失眠焦虑等。临床抗炎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内镜特点:采用Olimpus内镜下见程度及范围不同的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模糊、半月襞增厚、黏膜粗糙、弥漫分布的细颗粒,组织脆弱触之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黏膜见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腹病、脓血便2天于我院就诊.于入院前2天,生气后出现腹痛、腹泻,为脐周阵发性痉挛痛,泻脓血便,量少,日2至3次,无里急后重,发热,体温波动于38.5℃左右,无恶心、呕吐,在当地门诊以“痢疾“给予抗菌素治疗(各量不详),无好转,来院.既往体弱,平时大便不成形,饮食不慎即出现腹痛、腹泻,能自行缓解,未注意.……  相似文献   

16.
徐鲲  朱永康  顾春林 《海南医学》2016,(15):2551-2553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某段结肠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的局部炎症,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社会老年化,IC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IC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但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以广泛肠黏膜坏死为特点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85年以来,采用自拟愈肠方(包括口服与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湿热蕴肠主症:腹痛下利,粪挟粘液脓血,肛门灼热,或里急后重,口渴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直清热祛湿,调气和血,佐以导滞。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白头翁15g,黄连6g,黄羊15g,黄柏10g,秦皮10g,白芍15g,木香10g,槟榔10g,甘草6g。此证型多见于本病的急性发作期(包括初发型、复发型和暴发型)。病机为湿热积滞,蕴结大肠,气血阻滞,传导失司。治疗以清热祛湿为主,兼调气和血行滞。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黄连、黄羊、黄柏、秦皮清热燥湿;白芍善于和血,“止下痢腹痛后重”,与甘草同用缓急止痛;木香、摈榔导滞调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