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一名从事40多年中医临床与卫生管理的老医务工作者,自然对中医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借省卫生厅组织"发展中医论坛"这个机会,谈谈自己对我省中医发展方面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蔡桦杨  邓庆平  罗翌 《河南中医》2014,34(2):201-203
为提高中医临床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医临床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针对中医临床教学存在的不足,以中医急诊学作为试验课程,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中医急诊课堂教学"十步教学法"对教案、课件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临床模拟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实践。经比较发现改革后,教学总体评分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层次分明、结合实例、信息量大、启发性、师生互动等方面的评分逐年升高,提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医临床课程改革有利于从启发学生自学、思考,培养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医古籍尚未发现"肿瘤相关性失眠(CRI)"的记载,现今中医工作者多据CRI临床表现,将其纳入"不寐"范畴进行研究。作为肿瘤相关性疾病中的第二大高发病证,中医在临床治疗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且疗效尚佳。本文围绕肿瘤相关性失眠,主要从中医认识、证治分型、病案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根深才能叶茂——也谈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认为中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床诊疗技能与水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中医药学的优势所在,立足于数千年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立足于临床实践,尤其需要充分重视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的合理应用,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尝试。对当前存在的某些否认中医理论、中医西医化倾向的危险性,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病属中医学"水肿""下消""肾消""关格""虚劳"等范畴。现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复方、中医外治等方面对近五年来中医在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提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改善客观生化指标及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许彦臣  刘艳骄 《光明中医》2022,(15):2725-2727
刘艳骄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睡眠医学的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其对老年人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特征、诊断标准、辨证论治、替代治疗、睡眠养生等方面均有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此文经过归纳总结并初步探析这些临床诊疗思想,以便对中医临床诊治老年失眠症有所裨益。这些名中医经验值得中医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挖掘探索和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杂志》2011,(6):450
为了交流与研究中医学在脊柱和关节疾病方面的临床诊治经验与研究最新进展,拓宽医师的知识领域,了解和掌握骨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方法与治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并对骨科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广大从事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医杂志社主办的"全国中医脊柱与关节疾病研究与治疗学术研讨会"。拟于2011  相似文献   

8.
贾煜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81-983
戴裕光教授对中医有独到的感悟,在中医内科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临证经验。他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入门和提高必读的经典,这部经典阐述了中医的核心思想,阐述了中医临床思维中应该坚持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他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是中医临床的有效模版,方剂汤头是中医最基本的基本功,学习医案是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捷径。他对于中医临证中如何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如何兼顾主证和兼证、如何从细微点滴处发现辨证的关键等方面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表对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中医科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城市工作人员的中医科普情况进行分析,认为①城市工作者面临压力大、节奏快的城市工作与生活,电视、广播等形式应作为对城市工作者中医科学普及的首选;②配合随文插图会提高其受欢迎程度;③中医科普的内容应该掌握需求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普及。养生保健(包括食疗)方面的中医知识都是城市工作者最想了解的内容,应着重开展;④对于城市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中医科普知识的习惯;⑤中医科普应加强其可读性、科学性与权威性,避免以偏概全;⑥政府工作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中医科普工作予以重视,保证中医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补益方药用以治疗慢性病、虚证患者时有其独到之处。本刊特请各地名老中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从事实验研究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撰文讨论补益方药的临床应用以及如何提高慢性病、免疫性疾病、老年病等的疗效。希望临床工作者正确使用补益扶正法,合理使用补益方药,在防治疾病方面不断总结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人才的素质水平,除受其内在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社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程度,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中医临床人才不同成长阶段培养目标及培养重点的区别,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师承教育、本专科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各种培养模式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缺点,尤其应重点关注各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以便有针对性改进。  相似文献   

12.
孙霈 《中医教育》2006,25(6):57-60
回顾了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临床教学5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50年来在临床教学方面我们的成功之处与问题所在。针对管理体制、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七年制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医临床专业课教材、学生的专科特色与临床特色共6个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能问题:生源临床水平参差不齐;轮转科室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临床考核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科研能力薄弱,论文质量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大力加强对研究生的规范化培养与考核,进一步确保学位授予质量,具体措施有:规定报考条件,增强复试招生过程中临床技能考核力度;注重实践锻炼,提高临床实际能力;加强临床考核力度,保证培养质量;提高科研能力,确保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特点、任务与对策进行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深化和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3个方面作了分析研究,明确提出:现代高等中医药学科及教育的发展,应当坚持中医药学科的主体性,发挥现代多学科的互补性;应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与现代多学科结合,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中医药的教育体系、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正确而科学的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人才质量标准;切实解决好中医临床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结合与统一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全科”“通才”的广泛适应性与“专科”“专才”的专业专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研究生临床教学监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提出从“以临床模拟训练为平台,以考核为手段,严把输入、输出质量关”、“建立有效的研究生临床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等3个方面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探索了中医药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中医药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具有必要的西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诊疗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不是单纯的培养中医治疗人才,而是培养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各类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应是多样化、多元化.对人才培养应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招生应采取按类招生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负担,给其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坚持主辅修,为学生开拓发展的空间.人才培养应强调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的授课要多样化;应重视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中医教育呈现出本土化、正规化、主流化的发展态势,主要面临着临床教育不足及尚未建立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标准规范等问题.为了保持中国主导地位、保证高层次中医药教育质量,我们应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建立标准化国际临床培训体系以促进中医教育的国际发展.该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化和基地建设两方面.基地建设宜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重视品牌建设和公关宣传,以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影响力.标准化建设则以临床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国际中医教育标准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颂平 《中医教育》2008,27(2):61-63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中医主体地位。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通过读经典,学习专科原著,跟师临证,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强化中医基本功。做到学术求真、医术求精、技术求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培养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清 《中医教育》2010,29(2):21-2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师资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实现中医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结合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针对性地理清针灸推拿学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开展了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对完善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进一步加强针灸推拿基本技能的训练,规范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措施,以推动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