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心宝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各基础心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与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基础心率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率水平。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伊文刚 《河南中医》2012,32(11):1439-1439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单肓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和心宝丸治疗,15 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治疗组总有效为8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阿托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心电图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采用摸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阿托品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最慢心率、24 h心率、平静心率、24 h总心搏数均多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P <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阿托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照组口服心宝丸,30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0.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静心率两组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效果。方法 9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48例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比较不同方法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索2000年1月—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并提取数据,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9篇,患者1 530例;在综合疗效方面,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30,95%CI[1.23,1.38](P0.000 01);治疗后基础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7.87,95%CI[6.47,9.26](P0.000 01);治疗后最慢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6.45,95%CI[4.72,8.18](P0.000 01);治疗后平均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7.20,95%CI[6.23,8.16](P0.000 01);治疗后静息心率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MD8.03,95%CI[6.52,9.54](P0.000 01);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组优于对照组,RR=1.47,95%CI[0.94,2.30](P0.10);不良反应方面,共6篇文献提到均未发生严重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疗效、改善心率方面有一定作用,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心率、平静心率及24 h最慢心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心率指标,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穴位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并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穴———大椎穴和神阙穴为给药部位,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物穴位贴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麻黄附子细辛汤非穴位组镇痛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鼻炎康片组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各穴位给药组抗炎及镇痛作用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组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大椎穴组抗炎及镇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神阙穴组及大椎穴+神阙穴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穴位贴敷或非穴位贴敷)均有抗炎镇痛作用;穴位贴敷有利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发挥,并以大椎穴为佳。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强 《中医药导报》2004,10(6):29-30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 6 0例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辅治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h平均心率、平静心率、24h最慢心率比较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昼夜节律指标SDNN、SDANN、RMSSD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照组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对比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收缩明显,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血瘀证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10月—2016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阳虚血瘀证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10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参麦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静心率、24 h平均心率及24 h最慢心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化气,活血通脉,能有效缓解阳虚血瘀证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刘艳萍  李娟 《四川中医》2014,(2):100-101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交泰丸三方合用,温阳为主、阴阳并举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交泰丸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品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为主、阴阳并举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胡少林  黄乐平 《光明中医》2016,(16):2317-2318
目的探究并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已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随机应用三磷酸腺苷、卡托普利以及肠溶性阿司匹林等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心率改变、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74.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心率均显著加快(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腰部功能与活动障碍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阿托品口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阿托品口服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服。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心率、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阿托品口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确诊为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辨证给予升率汤及中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心阳不振、心血瘀阻患者治疗前后基础心率上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基础心率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86-988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照组给予心宝丸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总心搏数、平静心率、24 h平均心率计24 h最慢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均在正常范围,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完成治疗。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阳虚瘀阻型缓慢性心率失常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和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心率,改善临床证候及心电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