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广东女性安氏各类错的软硬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设计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安氏Ⅰ、Ⅱ、Ⅲ类错各25名患者,均摄X线头颅侧位片,描绘并测量13项软组织及2项硬组织.结果广东女性安氏Ⅰ、Ⅱ、Ⅲ类错软组织对比分析中,H角、上唇齿距、颏唇沟深、上唇长度、上下唇厚度和上下颌突度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广东女性安氏Ⅱ类错软硬组织特征:上唇短缩,下唇组织往往过多且张力小,颏唇沟深,形成典型的开唇露齿,上颌前突的侧貌面容.广东女性安氏Ⅲ类错的软硬组织特征:上唇短而厚,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下唇薄而颏唇沟平,下唇张力大.这与安氏Ⅱ、Ⅲ类错的临床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2.
广东女性安氏I、Ⅱ、Ⅲ类错He软硬组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广东女性安氏各类错He的软硬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设计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安氏I、Ⅱ、Ⅲ类错He各25名患者,均摄X线头颅侧位片,描绘并测量13项软组织及2项硬组织。结果 广东女性安氏I、Ⅱ、Ⅲ类错He软组织对比分析中,H角、上唇齿距、颏唇沟深、上唇长度、上下唇厚度和上下颌突度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东女性安氏Ⅱ类错He软硬组织特征;上唇缩短,下唇组织往往过多且张力小,颏唇沟深,形成典型的开唇露齿,上颌前突的侧貌面容。广东女性安氏Ⅲ类错He的软硬组织特征;上唇短而厚,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下唇薄而颏唇沟平,下唇张力大。这与安氏Ⅱ、Ⅲ类错He的临床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3.
广东男性安氏Ⅰ、Ⅱ、Ⅲ类错He唇形态和位置的对比 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东省男性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上下唇形态及位置的特点及差异,为临床诊断和设计提供帮助.方法取广东省男性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各2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并对十三项软组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广东省男性安氏Ⅱ、Ⅲ类错(牙合)软组织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唇厚度、上下唇的突度及表现唇肌松紧度的颏唇沟深、H角.广东省男性安氏Ⅱ类错(牙合)多表现为双颌前突.结论诊断和设计时应注意唇的形态和位置,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东省男性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上下唇形态及位置的特点及差异,为临床诊断和设计提供帮助。方法取广东省男性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各2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并对十三项软组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广东省男性安氏Ⅱ、Ⅲ类错(牙合)软组织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唇厚度、上下唇的突度及表现唇肌松紧度的颏唇沟深、H角。广东省男性安氏Ⅱ类错(牙合)多表现为双颌前突。结论诊断和设计时应注意唇的形态和位置,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 11~ 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 45例 ,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 4例 ,安氏Ⅱ1错牙合 2 1例 ,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果 :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SNB、ANB、SNPg、FMA的测量值大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 (P <0 .0 5 ) ,而SNA、PP SN、OP SN、GoGn SN的测量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差异是下颌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ynamax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Dynamax矫治器对15 例Hagg手腕骨片为 FG-G 期的安氏II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并应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Dynamax矫治器治疗后,SNB角、下颌骨综合长度、下切牙唇倾度、鼻唇角增大;ANB角、Wits值、上前牙唇倾度、前牙覆盖、覆(牙合)、面凸角、ANB减小,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amax功能矫治器促进下颌发育能有效的改善面部美观,使软硬组织侧貌面型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东佛山地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颅面特征。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系统 ,对5 0例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群体的错牙合机制主要为下颌发育不足 ,其个体的错牙合机制有多种类型。结论 提示在临床矫治时 ,应结合多项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不同的机制设计不同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与错牙合类型有关。方法 选择恒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6 5 0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 6 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2 2 3例,安氏Ⅲ类错牙合15 9例。以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机械耳点最上缘为原点,以FH平面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测量3种错牙合畸形的解剖耳点与机械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 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位置关系无显著性差别。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有4种表现形式。两点的不重叠率高达79 .9%。结论 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常不重叠的现象是由外耳道的解剖结构所决定的,与错牙合畸形的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改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型错(牙合)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揭示该功能矫正器引起的硬组织变化特点,强调早期阻断矫治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择15例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8-12岁,平均10.8岁,男8例,女7例,全部病例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矫正骨骼的矢状关系,时间6-9个月,矢状关系稳定后即拍摄侧位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在替牙期侧切牙萌出后即用Twin-biock功能矫正器进行阻断矫治,可以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促进下颌骨的发育。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矢状关系无显著性变化。SNB、AO-BO及下颌骨长度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Ⅱ类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结论Twin-block矫正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下颌骨的发育,改善了Ⅱ类骨骼关系和(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Van-Beek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用Van-BeekActivator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各项指标测量值,治疗后均得到显著好转,外观容貌得到改善。结论Van-BeekActivator矫治器对抑制上颌骨的发育,促进下颌骨向前、向上旋转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骨性安氏Ⅰ、Ⅲ类错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早期恒牙患者的舌骨位置。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 ,每组 30例 ,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安氏Ⅰ类错者相比 ,安氏Ⅲ类错者的舌骨位置更靠前 ,且与下颌平面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关系。结论 :舌骨的位置变化与下颌骨的位置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mm和1.72mm;②1-NA角减小26.53°;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mm,覆盖平均减少7.89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轻、中、重度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患者在牙牙合关系、颌骨及软组织等方面表现的共性、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测量分析 90名恒牙列期安氏Ⅱ1 Ⅰ度、Ⅱ度、Ⅲ度前牙深覆盖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 31个测量项目。结果 :①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由Ⅰ度到Ⅲ度 ,在以下测量项目存在较明显的变化趋势 :NA -PgA、AB -NPg、Ptm - 6、N -ANS、LI-MP、Pg -Pg‘。②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与正常牙合相比表现为 :NA -PgA、Ptm - 6、N -ANS、LI-MP增大 ;NPg-FH明显减小。结论 :①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由Ⅰ度到Ⅲ度 ,颅颌面结构变化趋势为 :上颌相对下颌凸度、上下颌骨基底相对面平面前凸度、上牙弓前移及上唇向前突度明显增大 ;上面高、下中切牙相对牙合平面的唇向倾斜及软组织颏部厚度减小。②安氏Ⅱ1 Ⅰ前牙深覆盖者与正常颌者相比 ,颅颌面结构特征为 :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下中切牙相对牙合平面的唇向倾斜增大 ;上牙弓前移 ;上面高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恒牙早期安氏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骨位置的变化,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测量恒牙早期2 种错[牙合]畸形在正中[牙合]位所拍摄的头颅侧位片的16 项指标,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种错[牙合]之间的4 个项目即At-APH、S-APH、A-APH、N-APH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舌骨水平位置较安氏I类错[牙合]前移.  相似文献   

16.
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下颌平面角增大,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减少.结论正畸治疗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是使下颌作顺时针旋转及改变上下前牙的唇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下颌平面角增大,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减少。结论 正畸治疗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是使下颌作顺时针旋转及改变上下前牙的唇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男女安氏Ⅱ类错(牙合)人群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省口腔医院就诊的男女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各25例,对其头颅侧位片进行15项软硬组织指标测量分析。结果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人群中,就唇齿关系而言,女性比男性更趋向于开唇露齿,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它软硬组织对比分析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诊断和设计时应注意安氏Ⅱ类错(牙合)人群在上颌唇齿关系上的性别差异,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东佛山地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颅面特征。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50例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佛山地区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群体的错牙合机制主要为下颌发育不足,其个体的错牙合机制有多种类型。结论 提示在临床矫治时,应结合多项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机制设计不同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侧唇腭裂患者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在颅面部的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方法:样本包括39例12~15岁的单侧完全或不完全唇腭裂患者,均在2-3岁前行唇腭裂修复术;另外选取40例12~15岁前牙反(牙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反(牙合)组患者均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两组之间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比较分析。结果:唇腭裂患者的上下颌骨的发育均较前牙反(牙合)患者小,同时唇腭裂患者的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较陡,相比安氏Ⅲ类组有高角型错(牙合)的趋势;而唇腭裂组患者的上前牙较为直立,下切牙的位置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组患者的上下颌骨发育较安氏Ⅲ类患者小,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向下向后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