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艾灸法对比.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温和灸常规穴位,每日1次.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热敏灸组显愈率为70.0%,传统艾灸组为46.7%,经统...  相似文献   

2.
李应昆  刘军  唐章全  李晨  张炬倩 《中国针灸》2004,24(12):879-880
目的:比较智能光电药灸仪与传统艾灸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痹症患者随机分为光电仪组、药液组、仪器加药液组、温和灸对照组,观察4组疗效.结果:光电仪组、药液组、仪器加药液组、温和灸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4.8%、7.8%、21.4%、9.5%,总有效率分别为82.2%、56.3%、78.6%、55.6%.结论:智能光电药灸仪治疗痹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艾灸与药液,且该方法简单、安全,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0例,其中隔药灸组30例采用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症状积分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P0.01),且隔药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艾灸方法。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别采用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组)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统计中医症状积分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可以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达到治疗胃脘痛目的。  相似文献   

5.
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对比传统艾灸法与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每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温和灸夹脊穴、次醪、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经治1疗程后,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5.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以上患者半年后随访,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2.3%、复发率为26.4%,传统艾灸组分别为34.2%、46.3%,热敏灸组疗效优于传统艾灸组且复发率低于传统艾灸组(均P<0.05).结论:热敏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其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灸感与灸效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分析灸感与灸效关系.结果: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均有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均...  相似文献   

7.
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30例)和传统灸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腧穴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min,两组均每日2次,共治疗5天,第6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饱和灸量组愈显率为75.0%(21/28),传统灸量组愈显率为44.4%(12/27),饱和灸量组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饱和灸量组腹泻、腹胀症状评分较传统灸量组降低更明显(0.87±0.13vs 1.27±0.21,P0.01;1.12±0.41vs 1.32±0.26,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IBS疗效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消敏定量是个体化的动态灸量,因人而异,是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瞿晓密  朱云燕 《陕西中医》2021,(11):1616-1618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择时艾灸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电子艾灸组(排除7:00-9:00点的任意时间点)行电子艾灸治疗,及子午流注组(固定7:00-9:00点行电子艾灸治疗)各30例,探讨实施不同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总有效率上,子午流注组>电子艾灸组>常规组(P<0.05)。三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胃脘痞满、食后腹胀、食欲减退、反胃、反酸、嗳气及恶心呕吐等症候积分显著降低,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子午流注组优于电子艾灸组(均P<0.05),电子艾灸组优于常规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午流注组优于电子艾灸组(P<0.05),电子艾灸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子午流注择时艾灸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改善,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30例,均选取犊鼻、阳陵泉、足三里及患侧鹤顶穴,热敏灸组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常规艾灸组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cm进行温和灸。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热敏灸组以上各指标较常规艾灸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0.0%(27/30),常规艾灸组为73.3%(22/30),热敏灸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艾灸组(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KO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0.
Xing HH  Wang LL  Zhang JB  Sheng HR 《中国针灸》2010,30(11):937-940
目的:探讨温和灸灸量相关参数(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及温和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温和灸神阙、足三里,以总胆固醇(TC)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影响温和灸降低TC疗效的3因素(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疗程)进行2水平搭配组合,并就血脂改变进行方案优选。结果:温和灸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低TC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艾灸的间隔时间艾灸的疗程艾灸的持续时间;每穴10min优于每穴5min、2天1次优于1天1次、治疗6周优于治疗12周。结论:艾灸的间隔时间是影响温和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的主要因素,温和灸每穴10min,2天1次,治疗时间6周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悬灸装置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灸装置是由圈架、调节板、吊线钩、艾篮组成。每穴施灸直径5cm,同一时间可灸治多个穴位,每位医师同时可施灸治疗5个以上受灸者。通过临床应用观察,观察组治愈率56.4%,对照组48.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该装置安装简易,操作灵活随意,施灸温热面广,热力渗透均匀,温热持续时间长,提高温灸疗效,节省人力,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2.
古今灸材及灸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资料就古今灸材及灸法作一比较,以期推动灸法的应用与发展。古今灸疗临床施灸材料中艾占主要地位,其他材料辅之。在现代临床中,灸法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是艾条灸、艾炷间接灸、温针灸,这3项的累积频率达64.98%,而化脓灸仅占1.1%,居第17位。由此可以看出,在灸疗临床上化脓灸的使用减少,其他灸法应用增多。古代文献中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蒜、盐、豆豉饼、附子、姜占主要地位。现代临床文献中艾炷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减少,以姜、药、蒜、盐占主要地位。古今文献对比,可以看出现代间接灸间隔材料的种类减少;隔蒜灸的应用明显减少,而隔姜灸和隔药灸的应用明显增多。古今对灸量都相当重视,古代医家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施灸部位,病情、病性,艾炷大小,灸感,施灸次数,天时、地理,发灸疮与否及灸疮的颜色来定施灸的灸量;而现代人所掌握的灸量,多是在古代灸量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现代临床的方法,是以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艾条的大小,施灸时间的长短,施灸的频率,施灸的疗程以及灸感等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DAJ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小燕 《中国针灸》2001,21(11):687-688
方法:运用DAJ多功能艾灸仪温针灸替代传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与电针组、传统温针灸组比较。结果:艾灸仪组与传统温针灸组疗效均优于电针组,艾灸仪组与传统温针灸组疗效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结论:DAJ多功能艾灸仪温针灸可以替代传统温针灸,且安全,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3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治疗组43例,在针刺及电针的基础上加用艾炷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评价智能型模拟光电药灸仪治疗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6名中医诊断为痹症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光电仪组、药液组、光电仪加药液组、传统药灸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的变化.结果:光电仪和光电仪加药液组有效率为82.18%和78.57%,高于药液组(56.25%)和对照组(55.57%).结论:本研究显示光电药灸仪对痹症患者疗效优于复方草鸟液和传统药灸.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艾炷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即空白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S模型组),艾炷灸组(AS模型+艾炷灸),西药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通过高脂饲养加免疫损伤的方法建立AS模型,并且艾炷灸组和西药组施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喂饲16周后检测血脂指标(TG、LDL-CH),透射电镜下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炷直接灸组和西药组TG、LDL-CH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内皮细胞形态较正常,内弹力膜连续,中膜平滑肌细胞基本正常。[结论]艾炷直接灸有较好的调节血脂代谢、抗AS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炷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然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S模型组)、艾炷灸组(AS模型+艾炷直接灸)、西药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每组15只。运用酶法测定各组大鼠TC、TG含量的变化。结果艾炷灸和西药均能降低AS兔血清中TC、TG的含量。结论艾炷灸对TC、TG的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所载艾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痊愈时问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在疗效及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按照2019年5月—2020年5月入院单双顺序分成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用艾灸疗法治疗,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胃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34/36)与75.00%(27/3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2/36)与27.78%(10/36);胃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21±1.14)h与(9.32±2.34)h;疼痛评分分别为(2.38±0.91)分与(6.84±1.17)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有利于缩短患者胃痛缓解时间,并缓解患者胃痛症状,减少其疼痛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