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层析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酸(Ⅰ),间二羟基苯甲酸(Ⅱ),槲皮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Ⅴ),氯原酸乙酯(Ⅵ,氯原酸正丁酯(Ⅶ),胡萝卜苷(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Ⅸ),甲基-O-β-D-葡萄糖苷(Ⅹ),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Ⅺ),芦丁(Ⅻ)。结论 Ⅰ、Ⅱ、Ⅴ、Ⅸ、Ⅺ均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Ⅵ、Ⅶ为首次分得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自菊科植物中华苦荬菜Ixerischinesis的全草中首次分得5种结晶,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Ⅰ为十八碳酸,Ⅱ为二十六烷醇,Ⅲ为β-谷甾醇,Ⅳ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Ⅴ为洋芹素-7-O-β-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从地锦草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生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果。结果它们分别为β-谷甾醇(Ⅰ),没食子酸(Ⅱ),鞣花酸(Ⅲ),短叶苏木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Ⅵ),芹菜素-7-O葡萄糖苷(Ⅶ),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Ⅲ,Ⅳ,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从毛脉酸模Rumexgmelini根部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运用化学方法及光谱(1H,13CNMR,C-HCosy,DEPT和选择性远程DEPT)解析,鉴定其中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白基芦醇(Ⅰ),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忒(Ⅱ)。另外3个化合物是:胡萝卜甙,蔗糖,对羟基桂皮酸。化合物Ⅰ和Ⅱ在毛脉酸模根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根茎(黑老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RP-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以及光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南五味子素O(1)、kadsuracoccinic acid A(2)、kadsuralignan F(3)、新南五味子木脂宁(4)、南五味子素N(5)、kadsurene A methyl ester(6)、原儿茶酸(7)、丁香酸(8)、胡萝卜苷(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南五味子素O;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山栀茶Pittosporum illicioides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山栀茶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粟猪殃殃素(大叶茜草素,1)、豆甾醇(2)、3α-羟基-20-脱甲异木油树-14(15)-烯-28, 30-二酸(3)、1, 3-二羟基蒽醌(4)、1, 3, 6-三羟基-2-甲基蒽醌(5)、8-O-4/8-O-4-脱氢阿魏酸三聚体(6)、1, 3, 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7)、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8)、1, 3, 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9)。结论 除化合物38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香荚兰酸(Ⅱ)、(7S,8R)-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Ⅲ)、丁香脂素(Ⅳ)、(一)-松脂素(Ⅴ)、松脂酚-4-O-β-D-葡萄糖苷(Ⅵ)、丁香脂素-4,4'-O-二-β-D-葡萄糖苷(Ⅶ)、β甲基-D-吡喃木糖苷(Ⅶ)、β-甲基-D-吡喃阿拉伯糖苷(Ⅸ)、扁柏双黄酮(Ⅹ)、阿曼托双黄酮(Ⅺ).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3′, 4′-三甲氧基-鞣花酸-4-O- 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 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 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 3, 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 除化合物5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重结晶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苦味叶下珠的化学成分,采用UV、IR、EI-MS、1H-NMR、13C-NMR、HMQC及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苦味叶下珠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3,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对羟基苯甲醛(2)、齐墩果酸(3);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49,分别鉴定为stigmast-5-en-3-ol, oleate(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芹菜素(7)、木犀草素(8)、叶下珠新苷(9)。结论 化合物9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叶下珠新苷,化合物48为首次从苦味叶下珠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从蓼科酸模属植物洋铁酸模Rumex patientia L.极中分得6个蒽醌类成分,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IR、NMR、2DNMR、MS),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Ⅳ)、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蓼科药用植物羊蹄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羊蹄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 从羊蹄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结论 分离到的2个单体化合物为羊蹄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和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IR,ESI-MS,^1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抱茎苦荬菜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烷-20-烯-3β16α-二基-3-乙酯(taraxaster-20-en-3β,16α-diol-3-acetate,Ⅰ),蒲公英甾醇乙酯(taraxasteryl acetate,Ⅱ),(E)-2,5-二羟基桂皮酸[(E)-2,5-dihydroxy cinnamic acid,Ⅲ],本犀草素(lutolin,Ⅳ),棕榈酸(palmitic acid,Ⅴ)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Ⅱ为首次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的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升麻醇(1),24-表-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Ⅱ),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Ⅲ),25-O-乙酰基-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Ⅳ),3-aradinosyl-24-O-acetylhydroshengmanol 15-glucoside (Ⅴ);异阿魏酸(Ⅵ),(E)-3-(3‘-甲基-2‘-亚丁烯基)-2-吲哚酮(Ⅶ)、蔗糖(Ⅷ),β-谷甾醇(Ⅸ)和豆甾醇葡萄糖苷(Ⅹ)。结论:化合物Ⅱ,Ⅲ,Ⅳ和Ⅹ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桂林紫薇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桂林紫薇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包括6个三萜,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I),木栓烷酮(friedelin,Ⅱ),白桦脂醇(betulin,Ⅲ),阿江三萜醇酸(arjunolic acid,Ⅳ),胶三萜-5-烯-3β-醇(glut-5-en-3β-ol,V),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Ⅸ)。结论:以上化合物I~Ⅵ,Ⅶ,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年的高考改革中,科目与内容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客观上也出现了危害教育公平 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考测能力与客观公平原则的矛盾;“城市价值”取向与公平原则的矛盾;其他因素对改革的影响等。在 高考改革中,我们既要坚持改革的大方向,也要正确地认识公平问题,在综合平衡中把握科目与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新疆胀果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胀果甘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对甘草根不同提取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并且利用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甘草根不同提取浸膏中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Ⅰ-Ⅲ被鉴定为甘草次酸、甘草苷和甘草查尔酮A,化合物Ⅳ和Ⅴ正在鉴定中。结论:利用聚酰胺柱层析法对新疆胀果甘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到的化合物纯度高,从而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有效部位的筛选以及体内外药理实验铺垫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研究甘肃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甘肃棘豆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运用超导核磁(NMR)及高分辨质谱(H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资料的已知化合物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甘肃棘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鼠李柠檬素(1)、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4′-O-β-D-葡萄糖苷(3)、(±)-10-甲氧基美迪紫檀素(4)、7β-羟基-β-谷甾醇(5)、7α-羟基-β-谷甾醇(6〗)、5,11-豆甾二烯-3-醇(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大豆皂醇B(10)、大豆皂苷Ⅰ(11)、大豆皂苷Ⅱ(12)、DL-3-O-甲基-肌醇(13)。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中药射干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根茎8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S、NMR等光谱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射干根茎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tectoridin,Ⅰ),香草乙酮(acetovanillone,Ⅱ),对羟基苯乙酮(4-hydroxy-acetophenone,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Ⅴ),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l-3′,5′-dimethoxyflavone,Ⅵ),木犀草素(luteolin,Ⅶ),芹菜素(apigenin,Ⅷ),5,7,4′-三羟基二氢黄酮(5,7,4′-trihydroxyflavanones,Ⅸ),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Ⅹ)。结论化合物Ⅵ、Ⅶ、Ⅷ、Ⅸ为首次从射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山豆根代用品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的化学成分,寻找其活性成分和/或毒性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苏木蓝的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硝基丙酸(Ⅰ),coronarian(Ⅱ),corollin(Ⅲ),羽扇豆醇(Ⅳ),白桦脂酸(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3-O-葡萄糖苷(Ⅶ),琥珀酸(Ⅸ)。结论化合物Ⅰ~Ⅲ和Ⅵ为首次从苏木蓝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和Ⅶ~Ⅸ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可能为引起木蓝山豆根毒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