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对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中有许多观点,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作者认为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辨证论治是藏象学说的具体表现,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虽然目前辨证论治体系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诸多方法,但其中万"辨"不离其宗的是藏象学说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
脏腑辨证是中医教学的重点。我们在强化脏腑学说、病因学说、经络学说、八纲辨证教学的同时,改进了脏腑辨证的教学方法,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克服了记忆困难等难题,提高了教学质量。为解决中医脏腑辨证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医系统辨证的新体系——肺系统辨证(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曾以系统论思想对中医藏象学说进行过较详细的论述(见《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第11、12期及1983年第8~12期),认为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物质代谢、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三个最基本的内容.这种认识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中医临床的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而中医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精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探寻儿科五脏辨证学说的发展轨迹、具体内容、学术特点和传承价值,概述了该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著名医家的贡献,以及与八纲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对五脏疾病证候的记述,总结出钱乙将虚、实作为把握五脏病机演变的核心要素,化繁为简,提炼辨证要点,准确指导临床施治,实用价值历久弥新。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独特性决定了儿科五脏辨证学说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脏腑辨证是祖国医学的重要辨证方法之一。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对脏腑疾病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通过四诊八纲来辨别五脏六腑的虚、实、寒、热等变化,从而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它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以及气血痰饮津液等辨证方法,相互羽翼,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了祖国医学完整的辨证体系。而脏腑辨证的理论基础却导源于内经中的脏象学说。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中,脏象学说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就脏象学说与脏腑辨证的关系,以及脏腑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间的关系加以讨论,挂漏之说,尚冀同…  相似文献   

8.
肾活检病理是肾脏病命名分类、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也是肾脏病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资料。肾脏病微观辨证的专题研究已广泛开展,临床实用价值尚待提高。肾脏病微观辨证的理论体系应是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肾脏微观结构为主体,以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学说、藏象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为构架而建立。以肾活检病理为主的微观辨证存在一定局限性,肾脏病微观辨证的思路尚待拓宽,理论体系需要大量临床实践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一、解答下列各题1.《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有阴阳学说、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辨证、治则六部分内容。2.填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沦治),阴阳学说的基本论点是:  相似文献   

10.
经络辨证与针灸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的一种辨证方法 ,与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极为密切。经络辨证主要以《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的病症及《难经·二十九难》中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为依据。通过十二经辨证 ,奇经八脉辨证 ,经别、经筋、皮部辨证 ,选用相应的经穴 ,以扶正祛邪 ,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1.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的一种辨证方法,与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极为密切。经络辨证主要以《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的病症及《难经·二十九难》中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为依据。通过十二经辨证,奇经八脉辨证,经别、经筋、皮部辨证,选用相应的经穴,以扶正祛邪,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眼科文献阅读分析,对五轮学说、八廓学说、肝窍学说、玄府学说等中医眼科特有的辨证理论进行了追溯,发现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对完备的“理、法、方、药”临证思路,同时有许多学者将现代科学成果与之结合,探索多学科协同研究模式,使中医眼科辨证理论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地充实.  相似文献   

13.
望白睛赤络理论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白睛赤络是中医望眼诊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系统论述用于指导望白睛赤络临床辨证的中医理论如五轮学说、八廓学说、六经学说及近现代各家理论,并探讨现代医学相关的生理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等。通过望白睛赤络进行全身辨证,反映了中医独特的整体观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医眼科基础理论是中医眼科认识眼病病因病机、施行眼病辨证治疗、实践眼病预防的指导性理论,主要包括有五轮学说、藏窍相关学说、玄府理论等。自2000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眼科诊断能力的提升,中医眼科基础理论在不断地进步,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十三轮辨证、内五轮、后五轮等观点,重新解读了脏窍关系,探讨了玄府的定位和内涵,阐释了中医眼科清阳、清窍学说,讨论了中医眼科体质学说,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如黄斑八廓、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三焦辨证、眼底病六气辨证、瞳神络病理论。中医眼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为眼病的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有寒冷刺激学说、缺血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多因机体气血亏虚,脉络空虚,卫表不固,外感风寒热邪,侵袭面部筋肌,以致经络痹阻,经筋失养而纵缓不收。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针刺取穴、病案举例等方面,介绍分期辨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邪伏膜原"为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学术理论,其在《温疫论》中明确提出了"邪伏膜原"学说,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该学说。笔者从"邪伏膜原"角度出发,进一步总结"邪伏膜原"学说,从病因、病位、病性、传变等方面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邪伏膜原"的4个辨证模型:邪出膜原水平入侵三焦辨证模型、邪出膜原阶段入侵卫气营血辨证模型、邪出膜原表里入侵辨证模型、邪出膜原靶向入侵脏腑辨证模型,以此探讨基于膜原理论对本病的辨证施治,并据此提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医易相关的学习和研究,认为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创建与《周易》“卦时”学说有关,并提出《周易》“卦时”学说是六经辨证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8.
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独有学说,自形成以来就存在争议。本文简要回顾八廓学说的形成及演变,并对历代各家学说中关于八廓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八廓学说与五轮学说的异同。经文献回顾及分析,作者认为八廓学说虽然体现中医眼科的"眼与全身相联系"的整体观,但存在如下缺陷:与五轮学说相矛盾、自身概念及脏腑隶属关系混乱、不符合临床实际,故自形成以来罕有八廓学说应用于临床的经验介绍。本文亦分析了八廓学说与眼针疗法的不同。八廓学说可能具有文献及古代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但与五轮辨证及辨眵泪、辨翳膜等其他眼科辨证相比,并无独特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藏象学说,张介宾解释为:“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日藏象。”并从阴阳一体、二纲六变、临床辨证及治形补阴诸方面阐述藏象的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中医藏象辨证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仲景先师《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及针药结合应用,就是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