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周庆 《陕西中医》2004,25(3):280-280
引火归原 ,是治疗虚阳浮越 ,肾火上升的方法 ,意在引火下潜 ,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无疑。其火系肾水不足 ,阴津内耗 ,虚阳失约 ,浮越于上所致 ,治宜滋水养阴 ,引火使归之。《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云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又云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引阳也”。病属阴虚阳浮 ,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 ,育阴潜阳之剂不效 ,应该“从阴以引阳 ,求其属而衰之”,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 ,加一味小量之肉桂以引火归原 ,使阴阳平调 ,虚火不升 ,阳归肾宅。现…  相似文献   

2.
刘萍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2):22-22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中治疗元阳浮越、虚火上浮之证的一种方法 ,意在引虚火下潜 ,使元阳归宅。此证有阴虚与阳虚之别 :肾水不足 ,真阴内耗 ,虚阳无约 ,浮越于上 ,当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 ;元阳虚衰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龙火飞越 ,急需温元救阳 ,引火归原。试讨论之。1 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景岳全书·阴阳篇》说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以引阳也。”临床中常见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 ,再用养阴潜阳之法也收效甚微 ,可“…  相似文献   

3.
石海洲 《河南中医》2012,32(7):799-799
“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使阳归肾宅.然而病属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用养阴清火之剂无效,用养阴潜阳之剂也无效者,亦可应用“引火归原”法,于阳中求阴.  相似文献   

4.
吴利群  张苏扬  朱雪红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17-1218
《景岳全书.阴阳篇》:"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引火归元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肾阴阳虚损致虚阳浮越,虚火上炎之症,老年人多见。  相似文献   

5.
引火归原法临证举隅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石丽君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虚阳浮越,治当滋水养阴,从阴引阳,以“求其属而衰之”。临证时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加辛温之肉桂以引火...  相似文献   

6.
引火归原法摭谈丰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21700)程从箴引火归原法,是中医特有的治法之一。其“火”可以是虚阳上浮之火,也可是阴不涵阳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系指命门肾宅。故此,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虚阳浮越。虚...  相似文献   

7.
<正> 引火归原法“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引火,即导引上炎之虚火;归原,即使其下归于命门。本病的病因,多由肾水亏虚,阴不制阳,相火偏旺,虚火上炎。其主要症状为腰酸膝软,头昏目眩,耳鸣,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咽嗽疼痛,盗汗不眠,舌质嫩红,脉虚等症。代表方剂选六味地黄丸加肉桂。方中用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山药、茯苓补肾健啤;丹皮、泽泻清泻虚火;妙在用肉桂反佐温肾,引火下行,使阴阳平凋,则虚火不升,乃  相似文献   

8.
童舜华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02-1503
临床所见“虚火”为患之病症颇多,无论是肾阴虚,水不制火,还是肾阳虚,虚阳上浮,甚或肾之阴阳两虚,虚阳不潜,都可以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浮之证,治疗当调补阴阳,引火归元,每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引火归原”是治疗肾火上升的方法。肾火上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龈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冷,舌质嫩红,脉虚,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引火归原”之治法究其根本是一种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此处之火,有人称之为“龙雷之火”或“无根之火”。如朱丹溪在其《相火论》中就认为肝肾相火就是龙雷之火。相火其性忄票悍,可煎熬真阴,使阴虚而发病,即龙雷之火为阴虚之火。而无根之火亦可认为是阴虚之火,也有认为不独是阴虚,还有阳虚,即阴阳两虚者。王教授指出:“‘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10.
引火归原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为命门肾宅;其"火"可以是阴不涵阳之火,也可是虚阳上浮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临床应用需明辨证型,分清阴虚、阳虚或阴盛格阳,对应施治,并掌握所用药物的味数及用量,方能得效.临床应用可分以下3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越 《陕西中医》2011,32(12):1693-1693
<正>虚阳、虚火由二种情况产生,一为肾阳亏虚,阴寒内踞,逼迫虚阳上浮,是虚阳攒越之证;一为肾阴亏虚,阴虚不敛阳,虚阳失约,浮越上亢所致,为阴不涵阳证。潜阳,即潜降上越之虚阳,该法主要应用于肾中阴阳失和,肾阳浮越之证,亦称"引火归原"法。肾阳亏虚,虚阳  相似文献   

12.
<正> (九)引火归原:引火归原的用药方法,主要用于阴虚阳浮之证。这里所引的“火”,是指“浮阳”、“浮火”,或者称为“戴阳”、“格阳”。至于归原的“原”,主要指肾,因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阴虚阳浮,上见浮火之症,如面色浮红,游移不定,面热如醉,倏来倏去。伴见头晕耳鸣,或口舌糜烂;但舌质淡白(张景岳称为无根虚火之证),咽喉痹痛,而淡紫不赤(张景岳称为格阳喉痹)。  相似文献   

13.
临床所见“虚火”为患之病症颇多,无论是肾阴虚,水不制火,还是肾阳虚,虚阳上浮,甚或肾之阴阳两虚,虚阳不潜,都可以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浮之证,治疗当调补阴阳,引火归元,每可收到良好疗效。1鹅口疮莫某,女,72岁。2002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于9月发鹅口疮1次,10月复发鹅口疮已6天  相似文献   

14.
<正>火神派的潜阳封髓丹是近年常用于治疗"虚阳上浮"诸病的重要方剂,方由附子、砂仁、龟甲、黄柏、甘草组成,具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补益三焦、折伏虚火功效,主治阳虚导致阴盛于下,孤阳僭浮于上的诸  相似文献   

15.
周天梅  万海同  张卫华 《中医杂志》2012,53(12):1060-1061
老年人肾阳渐衰,下焦阴盛,虚阳(相火)上浮,易患顽固性失眠.治当补益肾阳,纳气归肾,引火归原.针对阳虚阴盛,虚阳浮越,不能摄纳群阴的失眠,从阴阳平衡人手,扶阳补肾,运用潜阳丹加减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失眠能起捷效.  相似文献   

16.
正引火归原法为中医学的治病法则之一,它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引火归原"理论起源于《伤寒论》,医圣张仲景虽未确立这一概念,但其应用肾气丸治疗消渴、白通汤治疗阴盛格阳等,均属于引火归原法的具体运用。其中"原"又为"源""元",指肾或命门;"火"亦称"相火""虚火""龙雷之火"等~([1])。  相似文献   

17.
颜乾麟教授指出引火归元之“火”乃“相火”,本质为虚火。此“虚火”乃阳气不足,龙雷之火失守,火不归元所致。虚阳上浮临床表现虽繁杂,但有共同的病症特征。在治疗上应治病求本,谨守病机,遵循“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的原则,对疑难病症有较好疗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彭玉清  刘洋  葛辛 《北京中医》2009,(2):127-128
“引火归原法”是针对元阳浮越、虚火上升的病理变化而设的一种变治方法。主要适用于阴不涵阳、虚阳上越之证。古人多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格阳喉痹、目赤肿痛、上热下寒等证,现应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中虚阳浮越.相火上升之失眠、眩晕、口疮、咽喉疼痛等病症,旨在使浮火得降,元阳复归命门,阴阳平衡,导龙人海。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引火归元,即是针对阴虚,阳无以依附,虚阳外浮或阴盛格阳,虚阳上越,而表现为面色浮赤、上热下寒、手足冰冷、口舌糜烂、生疮等一派真寒假热之象的疾病~([1])。引火归元又名导龙入海,火不归元之火又称命门之火、无根之火、龙雷之火,属虚火~([2])。虚火又分为阴虚及阳虚。阴虚发热是由于真阴亏虚,水不制火;阳虚发热是由于元阳败竭,火不归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2,(12):892+904-892,904
<正>引火归原法为治疗上实下虚、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其火为失于"本位"之虚火,故不宜清而宜引其归于本位,即引火归原。皮肤病的发生与火邪关系密切,其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占较大比例,然虚火亦不在少数。兹就临床中应用引火归原之引火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