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辩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的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31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另选取非高血压体检者5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360例观察对象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合动态心电图结果提取心率变异性信息,心率变异指标包含SDANN(24 h内连续每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占正常心搏总数的百分比)、VLF(超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HF(高频功率)、LF/HF,比较高血压患者不同证型的心率变异特点。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表现为痰湿壅盛证(37.10%)>肝肾阴虚证(28.71%)>肝阳上亢证(21.29%)>阴阳两虚型证(12.90%);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组SDNN低于其他证型;痰湿壅盛证r MSSD低于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组LF低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出现的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低于健康正常组,其中各证型组心率变异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率变异性对于评估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型在应激任务下与心率、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临床常用标准分为3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和阴虚阳亢组。采用多通道生理记录仪MP150和Finometer MIDI同步采集患者在静息和应激(采用心算任务和握力任务,分别对应中枢和外周应激)状态下的心电和血压信号,每个状态采集5 min的数据。结果:在握力任务下高血压患者心率的响应在组间存在差异;心算任务下,心血管参数无明显差异,但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分析发现,3组证型间存在不同程度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且不同证型对于压力应激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响应具有差异性。结论:心率、血压变异性和小波相干性指标都可以作为各中医证型的特征子集用于分类,且能取得好的分类效果,最优特征集为小波相干性指标和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组合,对3类的分类正确率最高;痰湿壅盛组的分类正确率最高,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阴阳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了84例偏阳亢型和偏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呈昼高夜低和双峰双谷状。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低谷出现在子时和未时,偏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辰时,偏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酉时。高血压病的发病病机是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使阳亢无度,本病的中医分型可以阴阳为纲。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找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结果:24小时血压变化呈双峰双谷线。夜间血压均值较白天均值下降〉10%者为杓型组,中医辨证多为肝火亢盛,阳虚阳亢型;夜间血压均值下降〈=白天的10%为非杓型组。中医辨证多为痰浊壅盛型;血压变化曲线为“长柄勺”形态,甚至呈昼低夜高的规律性,中医辨证多为阴阳两虚型。结论:离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变化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分组研究法对我院住院、急诊、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进行分析,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由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并由1名副主任医师审核确定证型,得出辨证结论。对不同证型组之间进行影响因素的比较。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病程等,其中年龄、病程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关系密切。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岳阳医院近3年来55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对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证型构成中,阴虚阳亢证33.6%,肝火亢盛证18.1%,痰湿壅盛证16.3%,肝肾阴虚证11.7%,血瘀阻络证9.4%,痰瘀互结证7.6%,阴阳两虚证3.4%。在靶器官损害中,心脏损害占58.8%,脑损害占52.2%,血管损害占40.8%,肾脏损害占9.4%。其中痰瘀互结证最易发生心脏损害(P<0.05),肝肾阴虚证最易发生脑和大血管损害,阴阳两虚证最易发生肾脏损害(P<0.01)。心脏的损害中,各病发生率大小为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衰>心梗,其中瘀血阻络证最易发生心肌梗塞(P<0.05),痰瘀互结证是引起心绞痛、左室肥厚的主要证型,而阴阳两虚型最易引发心功能不全。结论: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10028)邢海燕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中医证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何预防因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已成为冠心病Ⅱ级预防的重要课题。心率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肝阳上亢证(Hly)与血压变异性、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探讨睡眠对高血压病影响。方法采集25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标准差(SD)、平均(m),白天(d)、夜间(n)]、昼夜节律[下降率(drop)]、血压负荷(L)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时长、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肌酐(Cr)、尿酸(UA)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Hly组喝酒、吸烟、夜睡6 h组、午睡0.5 h组人数构成比高于非Hly组(P0.05)。②Hly组24hmPP、24hDBPSD、dDBPSD、n SBPSD、nDBPSD均高于非Hly组(P0.05),Hly组nSBPdrop低于非Hly组(P0.05),Hly组24hSBPL、24hDBPL、dSBPL、dDBPL、nSBPL、nDBPL高于非Hly组(P0.05)。③与夜睡6 h的患者比较,夜睡6~8 h和夜睡8 h患者的24hDBPSD、dSBPSD、dDBPSD、nSBPSD、nDBPSD明显降低(P0.05);与午睡1 h的患者比较,午睡0.5 h和午睡0.5~1 h患者的24hSBPSD、dSBPSD明显降低(P0.05),午睡0.5 h患者的nSBPSD明显降低(P0.05)。④与PSQI≥8分的患者比较,PSQI8分的24hSBPSD、24hDBPSD、dSBPSD、nSBPSD、nDBPSD、nSBPL、24hSBPL明显下降(P0.05),nSBPdrop、nDBPdrop明显提高(P0.05)。⑤PSQI指数与24hSBPSD、24hDBPSD、dSBPSD、dDBPSD、nSBPSD、nDBPSD、24hSBL、dSBPL、nSBPL呈正相关(P0.05),与nSBPdrop、nDBPdrop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患者存在较大血压变异性,与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血压变异性(BPV)参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高血压患者515例,进行辨证分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24 h动态血压记录BPV参数,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BPV参数差异,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MSC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MDCV)、日间(6:00-22:00)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MSCV)、日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MDCV)、夜间(22:00-次日6:00)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MS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MDCV)、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痰湿壅盛证分别为160、136、83、69、67例。不同证型间年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痰湿壅盛证24 h MSBP、24 h MDBP、DMSBP、DMDBP、NMSBP、NMDBP及24 h MSCV、24 h MDCV、DMSCV、DMDCV、NMSCV、NMD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女性)、睡眠时间6 h、摄入钠盐量、情绪激动、文化程度与阴虚阳亢证呈正相关;性别(女性)、年龄、摄入钠盐量、文化程度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年龄、摄入钠盐量、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与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及BPV参数最高,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血压及BPV参数最低;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壅盛证与引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1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2016年全年的透前血压、体重变化等透析数据,计算患者透前血压变异系数作为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指标,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83例,占39.5%),标实证以瘀血证最多(72例,占34.3%)。本虚证中,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相比,阴阳俱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较高(P0.05),以阴阳俱虚证患者最高;标实证中,风动证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其他标实证(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初步判断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33例高血压病患者行高血压病门诊中医病历表格确定中医证型;依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计算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和RWT(相对室壁厚度),并将患者分组,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的排序为左心室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在IVST(室间隔厚度)和LVMI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火亢盛型在IVST和LVMI方面明显低于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则在IVST方面明显高于其他3个证型,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分别以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痰湿壅盛型和阴阳两虚型以及阴阳两虚型为主。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左心室构型具有一定的关系,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心室重构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罗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对照组与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湿壅盛证TC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及对照组(P均<0.01)。痰湿壅盛证LDL-C、阴阳两虚证及肝火亢盛证TG也高于其他证型,但无显著性差异。阴阳两虚证HDL-C较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与TC升高、阴阳两虚证与HDL-C降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BMI、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浆vWF,同时计算IR的程度,IR采用HOMA-IR,并对vWF及I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在各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肝火亢盛组显著高于阴虚阳亢组及痰湿壅盛组(P0.01);肝火亢盛组IR显著高于痰湿壅盛组(P0.01),各组间IR水平为肝火亢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高血压病患者阴阳两虚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vWF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8,P0.01)。年龄每上升1岁,vWF水平上升0.978Mu/mL。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更易血栓形成;肝火亢盛组IR最高,提示有明显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血压病(EH)合并糖尿病(DM)是否存在更为严重的左室肥厚(LVH)以及2组中医证型,即痰瘀阻络组、气阴两虚组与LVH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上(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EH合并DM组与单纯EH组的TVST、PWT、LVMI均大于正常对照组,EH合并DM组的LVD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痰瘀阻络组与气阴两虚组的LVDd、IVST、PWT、LVMI均大于正常对照组,气阴两虚组的IVST、PWT均大于痰瘀阻络组。表明EH合并DM存在更为严重VH且左室腔增大,故EH合并DM病人应积极降压以及有效控制血糖,才能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平滑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期间病史资料汇总,填写临床观察登记表,并对中医证候分级量化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并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动态血压平滑指数(SI),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阴阳两虚型患者动态血压平滑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平滑指数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