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在胃肠壁某一层或全层浸润,释放细胞毒性球蛋白损伤组织为特征.此病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本文报道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通过病史及内镜检查、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19岁。腹痛、腹胀 1周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 :体温 3 6 9℃ ,血压 12 0 / 80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 ,腹膨大 ,腹围 92cm ,腹肌软 ,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性细胞 3 5 7× 10 9/L。 (血 )白蛋白 3 6 2g/L。大便潜血阴性。腹部B超 :腹腔大量积液。腹腔穿刺抽腹水约 2 0 0ml,提示 :渗出液 ;未见癌细胞。查电子胃镜 :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散在充血水肿、糜烂。病理 :(胃窦 )腺体增生 ,分化好 ,间质淋巴浆细胞浸润 ,局部可见淋巴滤泡 ,幽门螺杆菌 ( -)。尿常规、血沉、电解质、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4例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4例EG患者中,10例病变范围涉及黏膜层,1例病变范围涉及肌层,3例病变范围涉及浆膜层。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内镜下黏膜活检或手术活检均证实胃肠道组织有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给予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9例患者,1~2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嗜酸性粒细胞数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1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内镜或手术取到活体组织中提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该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1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EG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76.2%),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纳差等.2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5.2%),内镜检查见炎症最常累及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组织活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型13例,混合型(黏膜型合并浆膜型)8例.腹腔积液阳性者(7例),混合型所占比例、合并电解质紊乱例数及CRP水平均高于腹腔积液阴性者(14例).21例确诊后均予饮食调节和去除过敏原治疗,同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等药物,其中15例予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敏反应病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胃肠道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诊断,确诊依靠组织活检.合并腹腔积液者较无腹腔积液者病情重.治疗主要是去除过敏原及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增高。临床分型:黏膜型17例、浆膜型4例、肌型0例。胃镜活检部位为十二指肠降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11例和胃窦部4例。肠镜活检部位为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病理学检查提示所有病理标本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于激素(强的松)治疗反应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液和消化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缺乏特异性内镜表现,强的松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科2001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EG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黏膜型25例,浆膜型6例,黏膜-肌层混合型1例;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84.38%);外周血和骨髓嗜酸粒细胞(ensinophils,EOS)计数明显增高(14.2% ~49.5% vs 12.5% ~42.5%);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病变多分布在胃窦部、十二指肠和结肠;活检和腹水检测有大量EOS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复发用药亦有效.结论 EG多以腹痛起病,胃窦部、十二指肠、结肠为常见病变部位,内镜活检和腹水中见EOS浸润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随着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该病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100余例报道[1],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病误诊率仍较高。本文报道我院2013年接诊的1例EG伴腹水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10.
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以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该病可以累及消化道全长或某一部分,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E)、胃炎、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肠炎、结肠炎及直肠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献报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提示,吸入和食物过敏反应可能诱发该病的发作。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各种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诊断标准未得到一致公认,多强调以病理为主的综合诊断,同时要除外其他继发性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治疗以控制饮食和糖皮质激素为主,近年出现针对发病机制的生物制剂治疗,但尚缺少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9岁,外周血白细胞17.14×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62%,腹水中嗜酸粒细胞占90%.胃镜可见胃窦黏膜充血,病理提示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G)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HES)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 9例EG和 19例HES ,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EG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和消化道受累的发生率高于HES组 (P <0 .0 5 )。HES组循环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白细胞计数、IgE水平均高于EG组 (P值均 <0 .0 5 )。 9例EG和 3例HES行内镜黏膜活检发现有EOS浸润 ,HES的大肠黏膜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EG(P <0 .0 1)。EG患者经对症或激素治疗均缓解。激素和化疗药物治疗HES有效 (12 / 15 )。结论 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循环中EOS、白细胞计数和IgE的高水平以及大肠的EOS浸润提示HE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2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20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试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黏膜型12例、浆膜型2例、混合型6例;EG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可伴有腹胀、腹泻、腹水、恶心、呕吐;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13.5%~50.6%和7.8%~38.5%).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内可迅速缓解症状,减量维持,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病情可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息肉、脱发、指甲营养不良、色素沉着、体质量减轻、腹泻等.该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因素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消化道的内镜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胃肠炎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性,38岁。因阵发性上中腹痛伴恶心、腹泻半月于2000—04—10入院。腹痛为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4~5h。可自行缓解。疼痛发作无明显诱因及规律。伴恶心,欲吐。腹泻每日4~10次。为稀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外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以制酸、解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既往无胃病史。无过敏性疾病史。入院体检:T37.8℃。一般情况可,无黄疸。无 相似文献
16.
17.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为临床少见病,自1937年Kalantar等[1]首次报道以来,世界文献仅有300余例报道,国内有100余例报道.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及诊疗手段的普及,该病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病误诊率仍较高.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接诊的2例EG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4):263-264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C)胃肠炎(EG)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符合临床表现,经胃镜、腹腔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例EG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所有EG患者都有消化道症状,伴有外周血EC增多,其中黏膜病变13例,分布在胃、十二指肠和结肠;腹膜病变3例。13例均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结论]EG是以EC浸润消化道为特点的少见疾病,对类固醇激素的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胃肠炎致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9岁,农民。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胀痛,伴恶心,食欲减退。疼痛无规律,自服多种药物无好转。入院前2d排柏油样便4次,总量约500 g。遂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糜烂,慢性胃炎”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呕血、腹泻等症状。查体:除剑突下及脐周有压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