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春  王双义 《山东医药》2010,50(14):109-110
目的观察改良手术切口联合颞肌筋膜瓣修复对腮腺术后Frey综合征及耳部感觉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改良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改良组采用发际内Z形切口,肿瘤切除后用转移带蒂颞肌筋膜瓣充填术区凹陷,保护耳大神经。结果术后随访1~5a,对照组发生Frey综合征25例,耳部感觉障碍34例;改良组分别为5,3例(P均〈0.01)。结论改良腮腺手术切口联合颞肌筋膜瓣修复能有效防止腮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靳松 《山东医药》2008,48(36):96-96
75例腮腺炎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腮腺肿瘤切除术,其中45例(A组)同时用颞肌筋膜瓣修复局部缺损,30例(B组)局部未作肌瓣修复.术后随访1~3 a,A组术侧颌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而B组术侧颌面部凹陷畸形明显;A组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1.1%(5/45),明显低于B组的56.7%(17/30,P<0.05).认为颞肌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修复局部组织缺损可预防术后患侧颌面部凹陷畸形及减少Frey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志军  蔡现良 《山东医药》2011,51(36):110-111
目的探讨在腮腺区域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并重建腮腺嚼肌筋膜、恢复腮腺嚼肌筋膜屏障对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s’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腮腺区域切除术中保留并重建腮腺嚼肌筋膜患者44例为实验组,术后进行随访,采用碘—淀粉试验检测,观察术后Frey’s综合征的发病率;对照组采用在腮腺嚼肌筋膜下翻瓣,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物。结果实验组31例患者中潮红1例、碘—淀粉试验阳性3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出汗1例、潮红5例、碘—淀粉试验阳性12例。结论切除部分腮腺保留并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Frey’s综合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龙  王东  杜珍 《山东医药》2010,50(46):82-83
目的比较5种不同的腮腺切除术,探讨预防手术并发症的腮腺切除方法。方法对9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B、C、D、E组。A组25例(为对照术)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18例术中保留咬肌筋膜;c组14例术中不保留咬肌筋膜,植入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覆盖创面;D组19例保留咬肌筋膜并辅以ADM植入:E组16例保留咬肌筋膜,用胸锁乳突肌瓣修补腮腺切除后的缺损区。观察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C、D、E组术后发生涎瘘者分别为2、1、1、0、0例,面瘫分别为1、0、0、0、0例,组间比较,P均〉0.05;术后发生面部凹陷者分别为16、11、9、12、0例,E组发生率最低(P〈0.05);发生Frey综合征者分别为17、3、3、1、1例,A组最高(P〈0.05)。结论采用保留咬肌筋膜联合胸锁乳突肌瓣修补腮腺切除区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及Frey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靳松 《山东医药》2008,48(18):50-50
对45例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随访6个月~1 a,局部凹陷畸形不明显,Frey综合征发生率13.3%(6/45),与对照组的52.3%(23/44)相比,P<0.05.认为胸锁乳突肌瓣用于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后局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颞浅动脉筋膜瓣修复面部深度创面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梅 《山东医药》2005,45(23):67-68
近年来,我们采用颞浅动脉筋膜瓣修复面部深度创伤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6~52岁,平均26岁;伤后1~21d入院。其中电击伤7例,车祸伤3例;均累及骨质,清创后创面大小为3cm×5cm~7cm×9cm。方法:1皮瓣设计:以耳屏前颞浅动脉搏动处定点为a,用多普勒超生血流仪测得颞浅动脉走行方向与顶部矢状缝交点为b,以ab连线为颞浅瓣的纵轴,筋膜瓣设计在纵轴的两侧,根据是否合并眉缺损决定是否携带部分头皮以一期完成眉再造。2手术操作:新鲜创面应尽早手术;感染创面应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咬除部分坏死骨质至基底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性腮腺肿瘤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8月行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的46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区域性腮腺切除,保留腮腺主导管,应用Focus超声刀切除肿瘤,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均小于1 h,切口小,局部凹陷不明显。术后出现涎瘘1例,经加压包扎1周后恢复;暂时性面瘫3例,4周后自行恢复。术后无Frey综合征、口干。随访24个月以上,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良性腮腺肿瘤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手术方法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俞辉明  房进 《山东医药》2011,51(7):98-99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2例腮腺肿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分别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6 a。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面瘫、Frey综合征、面部塌陷畸形、口干、耳大神经损伤)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腮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AI)的治疗效果、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23例mMCAI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大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瓣贴敷术。结果生存16例,死亡7例(死亡率30%);生存者术后3个月BI评分:BI>60分11例,BI<60分5例。结论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是治疗mMCAI的有效措施,只要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方法,可迅速缓解颅内高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味觉性出汗综合征,主要是腮腺区手术后引起的一种并发症,又称耳颞神经综合征或Frey氏综合征。本征国内极少报道,且不够系统。我院曾遇三例,举一例试作讨论。女性,43岁,住院号207,908,因患右腮腺混合瘤而于1975年11月7日行右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局部肿胀明显,术腔有积液,故置引流条引流,但未见脓性分泌物流  相似文献   

11.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娟 《山东医药》2009,49(46):75-75
视神经萎缩可致视功能完全丧失。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23例(35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在慢性颅内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单支/双支STA-MCA端侧吻合术后短期的安全性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8月收治并行STA-MCA端侧吻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桥血管闭塞、颅内感染、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等相关并发症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本文共纳入患者35例,共行手术41次,其中单支搭桥25次,双支搭桥16次。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搭桥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几率(20%)低于双支搭桥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中术后7 d的CT脑血管成像未见桥血管显影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 结论本研究目前暂时没有发现双支搭桥可能增加的手术风险,但是双支搭桥术后可能增加脑血流灌注较单支更为明显,后续研究将做进一步的量化研究,以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材料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鼓膜穿孔患者71例(71耳),根据所用修补材料不同将其分为颞肌筋膜组(20例)、耳屏软骨组(41例)和耳屏软骨膜组(1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听力恢复情况和鼓膜愈合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缩小值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颞肌筋膜组住院时间最长。颞肌筋膜组、耳屏软骨组、耳屏软骨膜组术后分别有2例(10.00%,2/20)、0例(0.00%,0/41)、3例(30.00%,3/10)发生鼓膜再穿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5,P=0.003)。结论 采用耳屏软骨进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的术后效果好,可降低术后再穿孔率,手术操作较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改良额颞颧弓(FTZ)开颅,结合深部骨质切除对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显露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方法利用10例尸头标本行10侧FTZ开颅,借助显微磨钻,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前、后床突及部分岩骨等,用于显露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尤其基底动脉、对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同时行10侧标准翼点入路暴露上述结构。结果改良FTZ入路较常规翼点入路可更好暴露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结论改良FTZ入路可用于处理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的多发动脉瘤,并且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冯兰兰  张建平 《山东医药》2011,51(30):44-45
目的观察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32例,均行剖宫产术。20例术中行常规子宫动脉结扎术(对照组),12例行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1849±536)ml,输血18例,手术时间为(135±42)min;观察组分别为(824±218)ml、6例、(62±49)min。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P均〈0.05。对照组20例中有7例止血无效,其中3例行髂内动脉结扎,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后行动脉栓塞术;观察组12例均成功止血,两组止血效果比较,P〈0.05。结论筋膜内多重子宫动脉缝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自体阔筋膜组织填补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例,年龄均<35岁,在腮腺全切后采用自体阔筋膜填补术。术后随访0.5~2年,无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 手术方法:①行腮腺手术前,先于一侧大腿外下方做一5cm长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取约5cm×7cm阔筋膜,保存于生理盐水中备用。缝合创口,加压包扎。②常规行腮腺切除术。切除腮腺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将备用阔筋膜覆盖于创面,注意将耳颞神经及耳大神经覆盖于阔筋膜深面,筋膜周缘用肠线与皮下组织、颈阔肌及嚼肌后缘做间断缝合,针距约0.6cm。皮瓣复位缝合后,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7.
对23例第2、3型腕舟骨骨折患者行桡骨茎突成形并逆行桡骨茎突筋膜蒂骨瓣移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结果23例腕舟骨骨折,x线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采用改良Mayo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9例,良3例,尚可1例。认为桡骨茎突成形并桡骨茎突筋膜骨瓣转移联合合适的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no-touch技术截取的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近期效果与手术技术总结。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CABG患者,常规技术取大隐静脉(SVG)行CABG共99例,为常规组;no-touch原则取大隐静脉行CABG共97例,为no-touch组。比较两组手术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效果和围术期并发生率差异性,比较1年后桥血管(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通畅率差异性。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室时间、引流量、下肢伤口愈合率疼痛评分、心肌损伤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29.29%,29/99)显著高于no-touch组(19.59%,19/97)(P<0.05)。 ②两组乳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touch组SVG通畅率(93.57%,160/171)显著高于常规组(79.86%,111/139)(P<0.05)。结论 No-touch技术取的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风险与创伤,且no-touch技术截取的大隐静脉能够提高CABG术后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颞浅动脉炎(S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2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TA患者,共18例(STA组),7例行颞浅动脉组织活检检查。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非STA患者20例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颞浅动脉管壁回声、动脉内径、血管壁厚度、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差异性。结果①18例STA患者中,16例(88.9%)患者出现CDU异常结果,其中14例(77.8%)患者出现"靶环征",1例(5.6%)出现"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6%)出现血管壁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无血流信号充盈的血管闭塞征。②经CDU检查,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靶环征"和"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0%)患者为动脉闭塞,血管结构显示不清,与STA组闭塞患者的CDU结果相似。③STA组的颞浅动脉内径为(1.31±0.14)mm,低于对照组的(1.55±0.18)mm;STA组的管壁厚度为(0.86±0.18)mm,高于对照组的(0.34±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A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SV、EDV、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U检查中出现"靶环征"、颞浅动脉内径和管壁厚度的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ST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Roux-en-Y改良P袢吻合术对减轻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40例。其中19例患者采用常规Roux-en-Y吻合术(常规Roux-en-Y吻合术组),21例患者采用改良P袢吻合术(改良P袢吻合术组)。采用GerdQ量表评估所有患者术后1年出现GERD的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GERD发生率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患者死亡。改良P袢吻合术组患者术后1年GERD发生率为4.8% (1/21),低于常规Roux-en-Y吻合术组的42.1% (8/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5)。 结论Roux-en-Y改良P袢吻合术能显著减少胃癌全胃切除术后GE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