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群类别与盆腔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群类别与盆腔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解脲脲原体标准株的14个血清型进行检测和分群,并对照检测了100例盆腔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结果 解脲脲原体parvo生物群的扩增片段长度为403bp,T960生物群的扩增片段长度为448bp;盆腔炎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34%,其中parvo生物群占9%,T960生物群占26%,二者混合感染率为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3%,其中parvo生物群占10%,T960生物群占3%。结论 解脲脲原体是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其T960生物群与盆腔炎的致病性非常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炎发病间关系。方法将396例有性生活史的患者分为宫颈光滑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黏液脓性宫颈炎组,采集患者宫颈管分泌物标本,行UU病原体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除轻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外,中度、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亚组UU感染阳性率与宫颈光滑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黏液脓性宫颈炎组与宫颈光滑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宫颈炎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宫颈炎患者有必要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支原体筛查,早发现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解脲脲原体(Uu)生物群,在临床实际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uu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对uu菌株进行生物分群检测。结果124株uu临床菌株中,男性parvo生物群占36-84%(14/38),T960生物群占63.16%(24/38),未检测到两群混合的情况;女性parvo生物群占74.41%(64/86),T960生物群占23.26%(20/86),两群都检测到的占1.62%(2/86)。Uu两大生物群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558、1.0000、0.3801),但对红霉素,阿齐霉素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8和〈0.0001)。结论建议临床工作中运用PCR方法检测Uu生物群,便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巫翠云 《山东医药》2008,48(31):87-88
选取165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用精液解脲支原体(UU)选择培养基对精液UU培养测定.发现UU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AsAb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uu或AsAb阴性组比较,AsAb或uu阳性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a、b级活动精子率均明显降低,畸形精子率、精液黏度明显增高(P均<0.01).提示AsAb和uu明显影响精液主要参数,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延安市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及其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Q-PCR)对784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NG、CT和UU核酸进行检测。结果 784例患者中,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43%、34.69%和30.87%,女性UU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CT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NG感染率男性虽高于女性,但无性别差异(P0.05)。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9.64%,其中CT+UU双重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0.20%。不同年龄感染情况显示,感染率以21~40岁年龄段最高。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NG、CT和UU阳性检出率不尽相同,阳性患者大多年龄在青壮年时期,应作为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混合感染较为常见,临床应进行3种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生殖系多种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弓形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和抗精子抗体感染情况和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112例男性不育病人和62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进行精浆弓形体DNWA,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DNA的检测,用金标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结果 男性不育组弓形体阳性20例(17.86%),解脲支原体阳性35例(31.25%),沙眼衣原体阳性18例(16.07%),抗精子抗体阳性33例(29.46%)。3种病原体感染率与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感染者。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多种病原体感染后,导致抗精子抗体拉生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生物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对泌尿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选取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进行PCR分群和分型;分析各生物群型别及其耐药性差异。结果 985例检测标本中,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395例,总阳性率为40.10%,其中女性368例,男性27例,其阳性率分别为42.45%、22.8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50,P<0.01)。395例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作PCR分群分型显示,单独生物一群阳性278例,阳性率为70.89%;单独生物二群阳性80例,阳性率为20.25%。单独生物一群中以单一血清6型(121例,43.21%)、3/14型(96例,35.53%)感染为主。单独生物二群均为混合血清型感染,基因亚型1(血清型2、5、8、9)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49例,61.25%);基因亚型2(血清型4、10、12、13)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共检出(31例,38.75%)。结合药敏结果发现,解脲脲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类药物较敏感,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生物一群对司帕沙星的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P=0.017<0.05),且生物一群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远高于生物二群,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11,χ2=19.103,χ2=7.541,P均<0.01)。进一步结合分型结果发现,生物一群中单一血清型S6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氧氟沙星(76.86%),S1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95.74%),S3/14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为86.46%)。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以生物一群单一血清型感染为主;本地区耐药形势严峻,生物一群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生物一群中各血清型的耐药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合解脲脲原体生物分群分型结果可辅助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致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3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现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NGH、CT和UU进行测定,比较分析STD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STD病原体总感染率为72.85%(220/302),单一病原体感染率为62.25%(188/302),混合感染率为10.60%(32/302);UU、CT和NGH感染率分别为36.42%、21.52%和4.30%;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3.04%和91.67%;21~30岁和31~40岁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3.29%和57.14%;混合感染中以CT+UU感染(感染率7.95%)为主。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UU、CT和NGH感染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初瑞雪 《山东医药》2007,47(26):110-110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2005年1月~2006年6月,笔者对234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进行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精液质量进行了检测,探讨男性不育与UU、CT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对7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观察组)和46例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观察两组检测对象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输卵管妊娠患者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44.4%,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21.7%,两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有较密切的关系,防治解脲支原体是减低输卵管妊娠发病率和彻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用ELISA法测定经冠脉造影证实的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组)及21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的血清肺炎衣原体(CPN)状况,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血脂水平。UAP组CPN阳性率(56.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中CPN阳性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CPN阴性者(P〈0.01)。提示UAP患者CPN感染率明显增高,CPN可能通过引起脂质代谢异常参与增加UAP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对53例格列本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格列本脲,换用格列美脲治疗,结果:周后,FPG、2hPG和HbA1c降低(P〈0.05),FINS无明显变化(P〉0.05),PINS下降(P〈0.05),HOMA-IR明显降低(P〈0.05),BMI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TG、HDL—C较前改善(P〈0.05),血压无变化。结论格列美脲因其双重的降糖作用能有效控制口服格列本脲失效的2型T2DM患者的血糖,并对改善患者体重和血脂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大肠息肉发病关系。[方法]收集行结肠镜检查和血清学Hp检查1 605例患者临床资料,息肉组842例,结肠镜检查正常为对照组763例,比较2组Hp感染率情况。[结果]息肉组及其管状腺瘤息肉者、管状绒毛状腺瘤息肉者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增生性息肉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息肉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cm、直径≥1cm息肉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单发息肉组、多发息肉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者具高Hp感染率,尤其女性明显;息肉大小、数目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弓形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和抗精子抗体在男性不育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分别对 112例男性不育病人和 6 2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进行精浆弓形体 DNA、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DNA的检测 ,用金标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精浆抗精子抗体 (As Ab)。 结果 男性不育组弓形体阳性 2 0例 (17.86 % ) ,解脲支原体阳性 35例 (31.2 5 % ) ,沙眼衣原体阳性 18例 (16 .0 7% ) ,抗精子抗体阳性 33例 (2 9.4 6 % )。3种病原体感染率与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感染者。 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多种病原体感染后 ,导致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一种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方法纳入237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SAT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感染。结果 SAT、RT-PCR和培养法对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检出率分别是43.9%、37.1%,30.0%。SAT法检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UU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是96.6%、87.8%、82.7%、97.7%和0.844。结论 SAT是一种UU检出率相对较高的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和准确的方法,SAT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326例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150例正常生育男性(生育组)的精液检测Uu、Ct。结果不育组Uu、Ct总检出率为49.69%,显著高于生育组的16.67%(χ2=46.98,P<0.01)。其中单纯Uu检出率为38.65%,单纯Ct检出率为15.95%,明显高于生育组的12.67%、4.00%(χ2=32.74,P<0.01;χ2=13.71,P<0.01)。不育组Uu、Ct两者同时感染16例,检出率为4.91%,不育组Uu检出率显著高于Ct(χ2=29.89,P<0.01)。结论Uu和Ct感染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男性不育患者应常规检测Uu和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在性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 4 6 8例按摩妇女、95例性乱者、2 12例性病伴侣进行解脲脲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的检测。结果 按摩妇女、性乱者、性病伴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 6 6 .7%、35 .8%、39.2 % ,与健康人群 (13.5 % )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74 .5 6、2 0 .91、37.98,P均 <0 .0 0 5 )。按摩妇女支原体感染率与性乱者、性病伴侣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31 78、4 5 .37,P均 <0 .0 0 5 ) ,性乱者与性病伴侣比较 ,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0 .31,P>0 .0 5 )。Uu感染率 (2 1.0 % )与Mh(8.0 % )比较 ,前者非常明显地高于后者 (χ2 =33.16 7,P <0 .0 0 5 )。女性支原体感染率 (6 3.0 % )非常明显地高于男性 (2 4 .5 % ) (χ2 =74 .5 5 ,P <0 .0 0 5 )。男性Uu感染率 (9.0 % )与女性(2 0 .0 % )比较 ,女性非常明显地高于男性 (χ2 =10 .19,P <0 .0 0 5 )。Uu和Mh混合感染率 (2 9.6 % )非常明显地高于Uu(17.8% )或Mh(8.0 % )的感染率 (χ2 =2 9.5 6、117.99,P均 <0 .0 0 5 )。结论 Uu、Mh在按摩妇女、性乱者、性病伴侣中流行广、感染率高 ,在性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樊华  戎娟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513-515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选取6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未合并大血管病变者为A组(n=30),合并有大血管病变者为B组(n=30)。检测所有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选取4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与B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提示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R-HPV阳性的58宫颈癌(宫颈癌组)、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6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宫颈脱落细胞UU感染及负荷量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UU阳性41例(70.68%),CIN组为64例(78.12%),对照组为25例(41.67%);宫颈癌组、CIN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宫颈癌组、CIN组比较,P>0.05.宫颈癌组UU DNA> 106 copies/g 27例(65.85%),CIN组为34例(68.00%),对照组为6例(24.00%);宫颈癌组、CIN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宫颈癌组、CIN组比较,P>0.05.结论 在HR-HPV阳性的情况下,UU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衡阳地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氏菌(NG)三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探讨这些病原体与性别和年龄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对我院2 182例患者进行UU、CT和NG核酸检测。结果 2 182例患者中,UU、NG及CT阳性率分别为61.94%(1 245/2 010)、24.22%(39/161)、7.82%(77/985),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混合感染以UU+CT二重感染阳性率最高(9.58%)。女性的UU感染率(63.51%)明显高于男性(36.97%),男性的CT及NG感染率(分别为14.75%和40.00%)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7.36%和13.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20岁的CT及NG感染率(分别为25.00%和64.2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U阳性率(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但无统计学差异,而21~40岁是三种病原体感染的主要人群。UU以妇产科门诊阳性率最高,而CT及NG的阳性率以泌尿外科门诊和皮肤科门诊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UU感染率最高并且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而男性的CT及NG感染率高于女性。三种病原体感染主要集中于青壮年,而0~20岁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三种病原体感染率在科室间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