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共30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类型支架30个,其中自膨胀支架29个,裸支架1个。结果动脉瘤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完全栓塞8个(26.7%);次全栓塞20个(66.7%);不全栓塞2个(6.6%)。未发生明显技术相关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23例,3~4分2例,5分1例。影像学随访动脉瘤不显影14例,改善5例,稳定9例,复发2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宽颈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及1例梭形动脉瘤。其中6例采用Neuroform支架。9例使用BX支架,首先将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填塞弹簧圈。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载瘤动脉畅通。造影随访7例(随访期6~18个月)。未见有动脉瘤显影。载瘤动脉畅通。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开颅手术组40例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组40例,分别采用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GOS开颅手术组临床疗效良好28例、较差8例、死亡4例,血管内栓塞组良好37例、较差2例、死亡1例。开颅手术组术中出现血管痉挛19例、动脉瘤破裂6例、下视丘反应9例、癫痫发作3例,血管内栓塞组分别为10、0、2、1例。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均<0.05。结论与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相比,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ilk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4月1日-2011年10月30日应用Silk支架治疗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为29~71岁,平均(51.7±11.7)岁.30例动脉瘤患者有31个动脉瘤,30个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除1例患者床突上段有两个动脉瘤为小动脉瘤(分别为3 mm×4 mm和2 mm×2 mm)外,其余均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最大径 〉15 mm),左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结果 ①30例患者中3例置入2枚Silk,1例置入3枚Silk,其余患者置入1枚Silk.1例(3.3%)支架未能到位,治疗失败,1例(3.3%)第3天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3个月复查DSA,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治疗后第19天消化道出血,停用抗凝药物后出现脑梗死.②17例(56.7%)患者获得了6个月的DSA随访,动脉瘤完全或几乎消失2例(11.8%),动脉瘤及颈内动脉同时闭塞的患者3例(17.6%),动脉瘤部分显影的患者12例(70.6%).结论 对使用常规弹簧圈难以致密栓塞的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不规则形状的动脉瘤,Silk支架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但短期内动脉瘤闭塞率较低,其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颅内血管直径2.5 mm的动脉中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并且载瘤动脉直径2.5 mm的所有颅内囊状动脉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7例,未破裂动脉瘤23例;前循环占93.3%(28例),载瘤动脉直径为1.6~2.4 mm,平均(2.1±0.2)mm。分析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DSA及临床结果和4~14个月随访数据。结果 LVIS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Ⅰ级12例(40.0%),RaymondⅡ级11例(36.7%),RaymondⅢ级7例(23.3%)。2例发生并发症,包括穿支动脉闭塞和术中破裂各1例。25例患者接受DSA随访(RaymondⅠ级21例,Ⅱ级3例、Ⅲ级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8.1±2.6)个月。1例患者发生支架远端的无症状载瘤动脉狭窄,无一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结论 在小血管中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中期随访效果较好。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6.
7.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宽颈和巨大动脉瘤是难点。近年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这类动脉瘤开展得越来越多。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而且显著提高了安全性。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该项技术的一些并发症也有所增多,故我们对近年来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文献进行回顾(表1),以总结经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迅速发展的血管内治疗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但梭形动脉瘤的处理不仅是外科治疗的难点 ,也是目前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难点。文章就颅内梭形动脉瘤的流行病学 ,支架结合弹簧圈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机的选择、治疗前后用药、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联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直接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当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治疗所有的动脉瘤。当直接手术瘤颈夹闭不全时,可以采用血管内栓塞其残余部分;对病病情重、手术困难者可先行栓塞,上实栓塞不完全时再夹闭瘤颈。目前认为,血和内栓塞和显微手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处理复杂病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显微直接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当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治疗所有的动脉瘤。当直接手术瘤颈夹闭不全时,可以采用血管内栓塞其残余部分;对于病情重、手术困难者可先行栓塞,如证实栓塞不完全时再夹闭瘤颈。目前认为,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处理复杂病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微弹簧圈栓塞内动脉瘤是80年代末问世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现已有多种微弹簧圈问世,有关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它可在榆塞动脉瘤的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尤其是应用可脱弹簧圈后,安全性大大增加,复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该技术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72例共80个颅内动脉瘤采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47个(58.8%)动脉瘤致密栓塞,24个(30.0%)瘤颈残留,9个(11.3%)瘤体残留。手术发生相关并发症7例(9.7%),死亡2例。64例随访6~48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功能缺损。38例42个动脉瘤术后6~24个月接受血管造影随访,稳定26个(61.9%),进一步栓塞5个(11.9%),再生长11个(26.2%),2个(4.8%)瘤体残留者复发需再次治疗。结论 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可靠、有效手段,定期随访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多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自身生理功能下降,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并发症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1].本文拟分析老年脑动脉瘤破裂采用微弹簧圈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61 ~83[平均(67.3±7.1)]岁;均为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出血31例、两次出血4例、三次出血2例.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4例.29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15例.并发症包括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肺气肿7例、心功能减退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共10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40例治愈、8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25例治愈、13例有效、1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4.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时间还是手术时间,明显较短(P<0.05)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在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选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方式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1):55-55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有在血管造影上复现的可能。动物模型实验表明,β射线照射能预防弹簧圈栓塞后的再通。据Stroke杂志报道,Raymond等对应用放射性弹簧圈改善血管内治疗长期转归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清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6(5):299-302
以微弹簧圈(MC)栓塞颅内动脉瘤(AN)是80年代末问世的管内介入技术,它能在栓塞AN的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其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在目前尚不能全面取代手术。提高宽颈和巨大的AN的栓塞率,降低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栓塞效果。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统计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栓塞成功率分别为92.86%(39/42)、76.19%(32/42),观察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两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低... 相似文献
19.
20.
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80年代末问世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现已有多种微弹簧圈问世,有关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它可在栓塞动脉瘤的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尤其是应用可脱弹簧圈后,安全性大大增加,复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该技术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