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炎症因子及丹参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炎症因子及丹参对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人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28例在基础治疗上加丹参治疗,另选糖尿病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20例为非治疗组。结果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高于非治疗组;治疗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人炎症因子明显升高,丹参能明显减低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血液科治疗的95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依照随机动态原则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已酮可可碱注射液,对两组血液流变学、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平  黄晓辉  梁居雄  朱洪 《山东医药》2008,48(14):104-105
将115例2 型糖尿病合并胃肠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共15 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和维生素B12.250μg 肌肉注射、1次/d,共15 d.发现治疗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的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胃肠排空实验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治疗前后促胃液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胃排空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胃肠病变的症状、体征,使胃排空时间缩短、胃肠激素接近正常,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健  赵昀  张丽琴 《山东医药》2009,49(15):90-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h尿白蛋白。结果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小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并对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和病程、SBP、DBP、FBG、HbA1c、TG、TC、LDL-C明显相关。结论要防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对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病人41例,积极控制血糖,应用丹奥注射液80 m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治疗,每日1次,疗程为14 d.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进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治疗后病人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后治疗前下肢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丹奥注射液能改善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形态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了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专人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内膜-中层厚度、管壁的形态、内膜病变。结果(1)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为43.94%,内膜病变65.15%;(2)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与内膜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内膜病变并不依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而增加;(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表现为节段性增加,增厚节段之间可以厚度正常,其中41.75%表现为非均匀性、非同心圆性增厚。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为特征性改变,这种改变加速了内膜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均可使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和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两组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UAER、24hUPro、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UAER、24hUPro、CRP及IL-6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下调DN患者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疗效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常伴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结构性的改变,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为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我们对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36例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进行B超检测,并测定相应的生化指标,结合年龄、体重指数、踝肱压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病程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高密度脂蛋白有关;而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病程、血压、踝肱压指数不仅与下肢血管病变有关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B超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肱压指数可判定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延缓其发展,不仅要控制血糖、血脂,更要严格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行256排冠脉CTA检查及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冠脉病变组100例和非冠脉病变组47例,下肢血管病变组106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31例,比较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并进行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c)、胰岛素等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冠脉病变组较非冠脉病变组,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冠脉病变及其分支病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脉病变与性别、病程、DBP、TC、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明显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冠脉病变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性别、病程、血压、血脂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静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动静脉病变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6例非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双下肢血管检查,同时测定了血压、血脂、CRP。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BMI、血压、血脂、动脉硬化程度及动脉内径等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明显快于对照组,静脉流速峰值则较对照组慢。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尚未引起内径明显改变时,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引起的血管狭窄;并同时存在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15.
约有2%~37%的糖尿病病人有周围神经一缺血问题。有关糖尿病足病介入治疗的研究很少。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介绍了52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接受不同治疗的随访结果。52例病人中94%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改变,34例有显著的股、胭、胫动脉病变,65%的病人的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其中12例进行了球囊扩张、18例支架治疗。治疗后的近期结果为手术成功26例(87%),失败4例。随访7个月的伤15愈合率只有42%。  相似文献   

16.
将2型DM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另外选取48名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DM各组IMT值和血清ET-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NO水平却显著下降(P〈0.01),IMT、FMD与NO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IMT值和ET-1水平明显降低,FMD和NO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DM患者,可以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 下肢血管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且在重度病变组二者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大于无病变组和轻中度病变组(P<0.05),而后两组间L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组较正常纤维蛋白原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更高,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宋超  张建德 《山东医药》2014,(13):40-41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P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0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A组(100.10μmo/L≤SUA≤253.80μmo/L )、B组(253.80μmo/L<SUA≤408.50μmo/L)、C组(408.50μmo/L<SUA≤563.20μmo/L)、D组(563.20μmo/L<SUA≤717.90μmo/L),比较各组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水平及PVD的发病率。结果①随着血清尿酸浓度升高,高血压及PVD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A、B、C三组中,体质量指数随尿酸浓度升高而升高;②b随着血清尿酸浓度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水平逐渐升高;在A、B、C组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尿酸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高血压、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体质量指数、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尿酸水平升高是发生糖尿病合并PV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LA)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71例T2DM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LLA严重程度分为:无LLA 26例、轻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13例;另选3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代表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血浆MCP-1、vWF水平,糖尿病无LLA组明显高于NC组,有LLA组明显高于无LLA组, 以及各LLA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LLA亚组下肢血管评分与血浆MCP-1(r=0.926,P<0.01)、vWF(r=0.942,P<0.01)水平正相关.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影响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周尊海  李荣华  李萍 《山东医药》2009,49(41):57-5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初诊老年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诊老年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相比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予以改善循环治疗;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老年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丹红注射液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