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首发脑梗死与血浆CRP、IL-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脑梗死组患者114例,对照组70例。根据脑梗死病变大小,脑梗死组包括大血管病变组和微小血管病变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脑梗死组分为伴有颈动脉斑块组和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两组患者均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脑梗死组血浆CRP、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及脑梗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CRP明显高于微小血管病变组及无斑块组(P〈0.05);组间IL-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脑梗死与血浆CRP、IL-6水平升高有关;大血管病变及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COPD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玉武 《山东医药》2010,50(27):47-48
目的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8例、Ⅲ级29例)和30例缓解期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同期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IL-6、IL-8、TNF-α水平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对照组,P均〈0.05;肺功能Ⅲ级〉Ⅱ级〉Ⅰ级,P均〈0.05。结论 IL-6、IL-8、TNF-α均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三者可作为判断COPD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型塘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内皮细胞猫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8例)、颈动脉增厚组(40例)和颈动脉斑块组(46例).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①颈动脉正常组血清ICAM-1,IL-6及CRP较对照组升高,颈动脉增厚组ICAM-1、VCAM-1、IL-6及CRP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斑块组ICAM-1、VCAM-1、E选择素高于颈动脉增厚组,上述指标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②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472)、ICAM-1(r=0.501)、VCAM-1(r = 0.484)、E选择素(r=0.289)、IL-6(r=0.425)及CRP(r=0.381)呈正相关.患者HbAlc与ICAM-1、VCAM-1、IL-6及CRP呈正相关.ICAM-1、VCAM-1、E选择素、IL-6、CRP间呈正相关,均P〈0.01或P〈0.05.结论 炎性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王昌国  聂洁伟 《山东医药》2010,50(26):60-6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并与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均〈0.01);临床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1),胃癌患者术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仍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均〈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对胃癌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IL-18和TNF-α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成坤 《山东医药》2010,50(43):88-8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3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结果血清CRP、IL-6、IL-18和TNF-α水平均为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清CRP、IL-6、IL-18和TNF-α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指标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和稳定状态,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并为冠心病的分型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分析两指标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内一中膜厚度(IM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梗死组斑块阳性率、IMT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者血清hs-CRP、IMT及同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斑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r值分别为0.67、0.58)。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发病的预测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7.
李园春 《山东医药》2011,51(23):34-3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0例CHD患者[CHD组,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及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CRP、IL-6、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MI、UAP患者显著高于SAP患者(P均〈0.05);AMI和UAP患者三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CRP、IL-6和TNF-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于CHD的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胃癌(胃癌组)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良性组)和20例健康者(正常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均〈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均〈0.05);肿瘤根治手术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良性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增高,且增高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98例,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按照HbA1c控制水平分为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糖尿病C组,均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再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不同程度的斑块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不同水平的HbA1c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血清胆红素可作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血清胆红素与HbA1c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孙宝峰 《山东医药》2010,50(38):69-7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均〈0.05)。结论 胃癌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增高。这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空腹抽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和炎症细胞因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比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显著升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降低(P<0.05)和甘油三脂(TG)显著升高(P<0.05)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腰围与SAA、IL-6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CRP、TNF-α元显著相关性.SAA与TNF-α(P<0.01)、IL-6(P<0.01)显著正相关,而与CRP无相关性.结论 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明显升高.炎症细胞因子SAA与肥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测定来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血浆CRP值、颈动脉超声和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CRP关系;不同级别颈动脉斑块与CRP的关系;以及颈动脉不同级别斑块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关系。结果血清CRP随着IMT的增加而升高(P〈0.05),血清CRP随着颈内动脉斑块级别的增加而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斑块级别越高,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越高(p〈0.05)。结论CRP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比,与颈内动脉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也成正比。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探讨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邯郸市中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400例,均进行牙周检查、血压测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本组400例牙周炎患者中检出高血压186例(占46.50%),颈动脉粥样硬化72例(占18.00%),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37例(占9.25%),105例(占26.25%)患者为单纯牙周炎;轻度牙周炎160例,中度牙周炎133例,重度牙周炎107例。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患者(P0.05)。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且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增高有关;炎性细胞因子在牙周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AS斑块所致狭窄的程度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5组,另设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MMSE评分除Ⅰ级狭窄组外,其余各组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级、Ⅲ级狭窄组在注意计算、回忆能力方面有显著降低(P<0.01), Ⅳ、Ⅴ级狭窄组在时间和地点定向力、记忆力、注意计算力、回忆、复述、阅读、书写、结构能力等9个方面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随狭窄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IL-10水平逐渐降低(P<0.05),MMP-9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脑梗死患者MMSE评分与IL-1β、CRP、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348,r=-0.343,r=-0.454,均P<0.01),与IL-10水平成呈相关(r=0.696, P<0.01),与MMP-9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升高,且与颈AS狭窄程度呈正相关,IL-10水平下降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两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对65例中青年(〈6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行血清uA、hs-CRP水平检测,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8.43±7.32)、(6.87±1.95)mg/L,血清uA分别为(321.52±20.74)、(105.82±26.21)μmol/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4.61%、13.33%,组间比较,P均〈0.01;梗死组有斑块者血清hs-CRP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者(P均〈0.01),尤以不稳定斑块者为著(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UA、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性质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可为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氧化应急产物、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软斑块形成患者,按颈内-中膜厚度(IMT)或斑块形成分为单纯IMT增厚组(A组,71例)、单发斑块形成组(B组,69例)、多发斑块形成组(C组,73例)。另外选择IMT正常健康组(D组)70名。观察各组hs—CRP、OX—LDL、MD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IMT增厚及宽块的增加,hs—CRP、OX—LDL、MDA浓度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OX—LDL、MDA、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28例脑梗死患者、65例对照组外周血进行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测定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IL-6、IL-10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度狭窄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稳定斑块组IL-6mRNA、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APN水平与炎性反应递质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2例,健康对照组41例,CHF组按NYHA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PN,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IL-6和hs-CRP水平。结果 CHF组患者血浆APN及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均随着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APN水平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32,P〈0.05),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49,P〈0.01)、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61,P〈0.01),与心脏指数(CI)呈正相关(r=0.41,P〈0.05)。CHF组Ⅲ、Ⅳ级患者随心功能的快速改善,APN水平显著减少(P〈0.01),TNF-α为AP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男性患者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APN水平显著增高,并且与血清炎性递质呈显著负相关。随心功能的快速改善,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APN水平是预测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PD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的检测及其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国内COPD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的差别,并对三者与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OPD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中,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逐渐升高(P〈0.05),肺功能FEV1%、FEV1/FVC%逐渐降低(P〈0.05),COPD生活质量评分逐渐减少(P〈0.05);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异常升高,且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CRP水平,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脑梗死组血CRP含量、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增加;血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IMT及斑块数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CRP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