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CIK)能否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方法 CIK细胞按常规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培养,以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Z为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CIK为效应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CNE-2Z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示实验组CNE-2Z细胞出现明显核浓缩现象和核小体结构,且呈时间依赖性,对照组为正常的形态;电镜示CNE-2Z细胞出现细胞核增大,胞质浓缩,核异染色质边集,可见大量凋亡瘤细胞和吞噬样细胞,对照组无变化。流式细胞仪示加入高浓度CIK细胞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CIK细胞组。结论 CIK细胞在体外具有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eoll两步分离法分别从正常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脐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的免疫表型,MT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三种不同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均可诱导成CIK,脐血来源的CIK其扩增效率和杀伤活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来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脐血具有来源方便、免疫原性弱、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提取率高、输注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白血病治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正常足月胎儿脐血5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结果DC与CIK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纯CIK。结论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增殖活性和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人淋巴瘤raji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及CIK细胞的趋化性。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的正常足月胎儿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CIK、DC细胞。将成熟DC和CIK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CIK、DC-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趋化试验检测CIK细胞的趋化性。结果 CIK、DC-CIK细胞对K562、raji、MCF-7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DC-CIK杀伤活性明显高于CIK。趋化试验显示,IL-8、MCP-1作用后穿过微孔滤膜的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结论 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IL-8、MCP-1对CIK细胞存在趋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献血者捐献血液中的白细胞制备的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与肿瘤靶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情况。方法:重悬献血者CIK细胞与肝癌细胞、人乳腺癌细胞、白血病细胞、B淋巴瘤细胞浓度,以CIK细胞为效应细胞,肿瘤细胞为靶细胞,使效靶比为32∶1、16∶1、8∶1、4∶1、2∶1、1∶1时共培养48h后检测450nm下的吸收度A值。结果:献血者异体CIK细胞对肝癌、乳腺癌、白血病、B淋巴瘤细胞4种肿瘤靶细胞的杀伤率随着效应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大,当效靶比为32∶1时,献血者异体CIK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86.1%、84.3%、62.5%、87.9%;献血者异体CIK细胞对肝癌、乳腺癌、B淋巴瘤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强于白血病细胞,同一效靶比时,CIK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较高,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较差。结论:献血者CIK细胞对肝癌、人乳腺癌、白血病、B淋巴瘤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种肿瘤靶细胞的杀伤率随着效应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效靶比时,CIK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较高,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CIK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由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将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诱导形成CIK。取SGC-7901,分别加入CIK、紫杉醇、CIK+紫杉醇培养,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杀伤率。结果5μg/ml的紫杉醇作用于SGC-7901细胞4 h后,分别加入效靶比为10∶1和20∶1的CIK细胞作用24 h,SGC-7901杀伤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紫杉醇及单用CIK时的杀伤率,P均〈0.01。结论CIK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卵巢癌细胞(SKOV3)及其耐药细胞(SKVCR)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应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CIK分别作用于SKOV3及SKVCR 24 h和48 h后,CCK8法检测不同效靶比下的细胞吸光度(A)值并计算CIK对各组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CIK细胞对SKOV3及SKVCR的杀伤效应随效靶比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在同一作用时间、相同效靶比时,CIK细胞对于SKOV3和SKVCR的杀伤效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IK对卵巢癌及其耐药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小RNA-498(miR-498)过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及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CNE-1、HNE-1、SUNE-1,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细胞miR-498表达,选择miR-498表达最低的鼻咽癌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鼻咽癌细胞,随机分为miR-498 mimics组和NC mimics组,分别转染miR-498 mimics、NC mimics。转染6 h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MT相关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表达。结果 CNE-1、HNE-1、CNE-2Z、SUNE-1细胞miR-498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P69细胞(P均<0.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制备C 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细胞表型。将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分别以20∶1、10∶1的效靶比作用于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测算杀伤活性。结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0.86%±6.08%,10∶1时为78.00%±7.63%;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6.13%±6.97%,10∶1时为82.15%±6.60%。用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3.36%±5.26%,10∶1时为65.35%±6.28%;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0.33%±4.09%,10∶1时为55.16%±5.82%。相同靶细胞和相同效靶比下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结肠癌来源的C IK细胞(P均〈0.05)。结论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混合细胞抗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于体外诱导DC和CIK,然后共培养成DC-CIK细胞。实验分DC组、DC-CIK组、DC-T组和CIK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1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CK一8法体外检测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1的含量分别为(110.24±2.22)mg/L和INF·Y/(913.46±20.64)mg/L,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DC—CIK组cDi细胞(61.34-1.31)%、CD3/CD56细胞(29.4±1.03)%也明显增加(P〈0.05)。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活性,DC—CIK组为(54.67±2.62)%,与DC组(19.44±1.07)%、DC—T组(21.27±1.85)%和CIK组(36.52±2.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能诱导明显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杀伤活性,为颅内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或未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杀伤活性.提供DC联合CIK或LAK治疗结肠癌的实验依据.[方法]取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生成DC、CIK、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的表型变化;以CIK+DC细胞、CIK细胞、LAK+DC细胞及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SW480为靶细胞,以15∶1、30∶1、45∶1为效靶比,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杀伤试验活性;ELISA检测杀伤试验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2、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其表面分子HLA-DR、CD40、CD80和CD86表达分别平均为90.23%、73.68%、85.96%、57.55%,与未经肿瘤抗原冲击DC比较,DC成熟的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明显增加(P<0.01).相同效靶比下,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作用最强,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组(P<0.01);CIK+ DC细胞组在效靶比为45∶1时,杀伤活性最强(P<0.01);单独CIK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LAK+DC细胞组(P<0.01);LAK+ DC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独LAK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5∶1时,各杀伤试验细胞组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的分泌量,CIK+DC细胞组的IFN-γ、IL-12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组(P<0.05);LAK+DC、单独LAK细胞组IL-2的分泌量明显高于CIK+DC、单独CIK细胞组(P<0.05);单独CIK细胞组IFN-γ的分泌量明显高于LAK+DC、单独LAK细胞组(P<0.05).[结论]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单独CIK、LAK+ DC组、单独LAK细胞组.其机制可能是,SW480抗原致敏的DC分泌IFN-γ、IL-12等刺激、诱导CI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明显增强CIK细胞杀伤SW480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or,CIK)是一类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能在体外被诱导并大量增殖,与以往报告的一些抗肿瘤效应细胞相比,CIK细胞杀瘤活性更强、杀瘤谱更广。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最有效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的DC细胞可通过Ⅱ型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等途径提呈肿瘤抗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砷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2Z中RECK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CNE-2Z细胞,加入0.50、1.00、2.00、4.00μmol/L亚砷酸处理后,利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对CNE-2Z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内侧细胞周期的改变;并用甲基特异性PCR检测亚砷酸处理前后RECK基因的甲基化情况,RT-PCR和W esternblot分别检测RECK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0.50~4.00μmol/L亚砷酸能抑制CNE-2Z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亚砷酸处理24~72 h后,IC50值分别为(1.47±0.04)、(1.04±0.05)、(0.47±0.06)μmo/L。亚砷酸能使CNE-2Z细胞阻滞于S期和G2/M期;另外,随着亚砷酸浓度的增高,RECK基因甲基化水平逐渐减弱,且非甲基化RECK逐渐增强,并能促进RECK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P均〈0.05)。结论亚砷酸能促进CNE-2Z细胞RECK基因去甲基化,并提高其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血浆体外培养脐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增殖情况,探讨其替代AB血浆的可行性。方法无菌采集脐血并分离血浆,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脐血浆培养脐血CIK细胞,并与人AB血浆进行对照。计数培养不同时间CIK细胞数,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CCK-8法计算杀伤活性。结果脐血浆体外培养脐血CIK21d后,CD3^+CD56^+细胞扩增倍数、表达率、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率与人AB血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血浆可以代替AB血浆进行脐血CIK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髓瘤独特型抗原(Idiotype,Id)负载树突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常规方法诱导DC和CIK细胞,将骨髓瘤OPM-2细胞培养上清提取的Id冲击或未冲击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CIK、DC加CIK、Id-DC加CIK),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体外效应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在(5~20):1效靶比范围内, CIK细胞对OPM-2和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4.47±3.00)%~(40.64±1.62)%和(23.36±1.51)%~(42.52±2.06)%。DC加CIK及Id—DC加CIK对OPM-2和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效靶比之下,Id-DC加CIK对OPM-2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IK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有强的杀伤活性,经Id负载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能进一步增强其特异性杀伤活性,对骨髓瘤可能有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的活性。结果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得到的细胞群高表达CD3 CD56 ,平均值达到(56.74±7.63)%。通过彼此相互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体对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有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且其杀伤作用与胃癌细胞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黄玮  吴云林 《胃肠病学》2007,12(3):179-181
利用细胞因子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以肿瘤抗原冲击DC,将经过抗原冲击的DC和CIK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共培养,得到一种新的免疫效应细胞群,即DC调节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细胞)。DCIK细胞具有识别和特异性杀伤恶性细胞的作用,打破了放化疗“敌我不分”的状况。DCIK细胞不但存活率高,增殖能力强.而且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为肿瘤免疫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对人食道鳞癌细胞(ESCC) Ecap-109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先用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的生成并进行表型鉴定,后与人食道鳞癌细胞Ecap-109按不同比例进行共同培养,MTT法测定CIK对Ecap-109的杀伤活性.结果 不同比例的CIK细胞对Ecap-109均有明显的杀伤效果,最高可达94.8%.结论 CIK细胞对人食道鳞癌细胞Ecap-109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CD3抗体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LLC小鼠肺癌细胞株存活率和凋亡相关因子14-3-3ζ及p-Bad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CIK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培养CIK细胞为效应细胞,LLC小鼠肺癌细胞株为靶细胞,通过复合培养体系(Transwell培养板)将CIK细胞与LLC小鼠肺癌细胞株建立共培养体系。根据培养时间不同分3组(10、15、20 d)运用四甲基唑蓝(MTT)比色法检测LLC小鼠肺癌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印迹检测CIK细胞14-3-3ζ、p-Bad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成功地诱导出CIK细胞。培养20 d时LLC肺癌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10 d组和15 d组(P<0.01)。Western印迹检测LLC小鼠肺癌细胞中14-3-3ζ、p-Bad的表达均有下调。结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IK细胞对LLC小鼠肺癌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并能促进LLC小鼠肺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周正  孙劲文 《山东医药》2011,51(28):1-2,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类异质细胞群,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Schmidt-wolf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产生,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故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与以往报告的一些抗肿瘤效应细胞相比,CIK细胞杀瘤活性更强、杀瘤谱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