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血管狭窄导致的TI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成联合治疗组(血管内支架形成术与药物联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TIA复发及卒中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血管狭窄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狭窄率明显降低[(73.31±12.76)%比(25.01±5.73)%],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74.33±12.96)%,P均<0.01;在随访的12个月期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出现复发TIA(16.0%比2.0%)和脑卒中(12.0%比0)的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管内支架形成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有效地改善预后,适宜在一定情况下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所致肢体抖动发作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我科5例短暂性脑缺血所致肢体抖动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颈部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MRA)、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5例患者表现为发作性肢体抖动,所有病例均发现抖动对侧肢体1条或多条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经过抗血小板聚集、扩容等治疗有效。结论对于表现为不伴意识障碍的发作性肢体抖动患者要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常提示有血管严重狭窄。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狭窄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老年人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而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2003年12月~2007年3月,我们对2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方法将48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使用丹奥(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h以上,每日2次,疗程10天;对照组24例使用血栓通10ml(17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稀释,静脉滴注时间1h以上,每日静脉滴注1次,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4h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5%和58.3%,治疗组总有效率95.9%,明显优于对照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有3例发生脑梗死,治疗组有1例发生脑梗死,两组均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丹奥是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频发的TIA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近年来发展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术中约有5%~10%脑栓塞发生〔1〕。本文拟回顾分析血管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老年颈动脉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摈弃了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4h的传统标准,更加注重TIA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TIA的神经影像学、认知障碍、缺血耐受、自然预后、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许冠思 《内科》2009,4(2):310-3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被公认为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据统计,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成脑梗死,4%~8%完全性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现将我院自2003-2007年收治的TIA患者80例联合治疗转归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有相应颈动脉狭窄的病人,用Wallstentz支架进行颈动脉成形术。结果10例病人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5%(65%-100%)下降到约19.5%(0~25%),脑内供血改善。术后随访3~10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卒中和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行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TIA的关系。方法对72例TIA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72例患者中,无颅内血管狭窄23例(31.9%),颅内动脉狭窄49例(68.1%),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是TIA的重要血管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18例频发TIA患者分为血流动力学型组78例、微栓塞型组4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颅内外动脉血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房颤与心脏卵圆孔未闭微栓塞型组较血流动力学型组明显增多(P<0.05);血流动力学型组颅内外动脉血管轻、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74例,稳定型斑块68例,易损斑块10例;微栓塞型组轻、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例,稳定性斑块9例,易损斑块3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频发TIA患者中以血流动力学型为主.血流动力学型频发TIA颅内外血管多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而微栓塞型频发TIA颅内外血管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但颈动脉斑块多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频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76例已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TIA患者分为单次发作组与多次发作组(发作频率≥2),比较不同发作频率间临床特征与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中67例(88.2%)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在189支病变血管中以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达29.1%(55/189)。两组比较,血管狭窄与闭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多次发作TIA组。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对于多次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血管性病因及病变程度,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一种历时短暂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通常为数分钟,少数为数十分钟,一般不超过数小时.有人将它形象地比喻为“大脑间歇性跛行”.  相似文献   

13.
<正>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常规的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狭窄患者常不能获得持久疗效,预后较差[1]。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开始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它对于重建血管路径,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卒中发病率有明显效果[2,3]。由于术后患者需要下肢制动、卧床,可能发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狭窄是临床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病因较多,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以及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多见〔1〕。有文献报道〔2〕,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不佳,2年的复发率高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眩晕症状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TCD改变、颈椎病与TIA眩晕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内动脉系统TIA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VB-TIA)进行对比。结果VB-TIA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3.2倍,占总发病率76.3%,VB-TIA并眩晕症状占92.2%,152例TIA并眩晕症状118例,占77.6%。结论TIA患者并眩晕症状突出,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均为TIA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多为腔隙性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脑动脉硬化、TCD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生最终导致长期脑血流低灌注,即慢性脑供血不足,特别是颈椎病与TIA患者的眩晕症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诊断的规范决定合理的治疗。TIA是一种综合征而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的个体化,TIA的不同特点是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急性期不能及时区分TIA和脑梗死的时候,急性缺血性恼血管综合征足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60岁(老年组)和75例≤45岁(非老年组)TIA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TIA病因明显不同于非老年组,高血压(60%)、缺血性心脏病(42%)、吸烟史(23%)、周围血管病变(21%)及糖尿病(20%)的构成比较高,而肥胖、高脂血症、睡眠障碍及血管病家族史在非老年组常见,高尿酸血症在两组均有较高构成比。椎基底动脉系TIA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21%与9%,P〈0.05)。结论 老年TIA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具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病因分布特征提示,老年TIA患者病因中心血管病变构成比较高,尤其是高血压控制不良。对具有心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给予早期干预,可降低TIA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脑心通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TI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124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疗程8周。主要观察6个月内TIA发作频次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6个月内随访TIA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症状及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TIA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定义为“一类未致脑梗死的局部脑缺血所引起的短暂发作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TIA的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