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我院自1998-01~1999-01共行刮宫产术260例,其中行新式剖宫产234例。本对新式剖宫产的优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通过150例新式剖宫产与同期63例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比较,观察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进腹前切口失血量等。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5min(P<0.01),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5.1min(P<001),进腹前切口失血量平均减少17.3ml(P<0 01)。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病人痛苦轻,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TheMisgav-Ladach-Methed剖宫产术是以色列Star教授改进的下腹部Joel-Cohen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即新式剖宫产术,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推广,并迅速传及19个国家。1996年州月传入我国并于次年传入我院,1年来我们进行了临床应用,现分析如下:1资料及方法1.1资料: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两种横切口剖宫产术的病例各50例,新式剖它产组(实验组)及传统剖官产组(对照组)。两组病例一般情况见表回。剖宫产指征见表2。1.2方法l.2.1传统的剖它产组采用Pfannenstiel切…  相似文献   

4.
<正>新式剖宫产是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由以色列的stark医生于1988年开始推广,并被19个国家所采用,该术式采用Joel-cohen切口进腹,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膜、膀胱腹膜反折,子宫肌层一层缝合,不缝合腹膜及膀胱反折腹膜。优点:手术时间短(平均15~20 min),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所用器械少,拆线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再次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6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比较2组孕产妇腹壁切口情况、腹腔粘连情况、有无切口疝、开腹时间、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原剖产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腹壁粘连为有层次无粘连低于对照组,而无层次难分离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腔粘连为1类明显高于对照组,2、3~4类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开腹时间、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术对孕产妇的再次剖宫产影响较小,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择在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间,首次为改良新式剖宫产950例作为观察组,首次为新式剖宫产4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首次为改良新式剖宫产的观察组的腹壁及腹腔粘连、总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首次为新式剖宫产的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时对产妇的影响明显低于首次为新式剖宫产者。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2001~2005年开展新式剖宫产术共4年时间,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住院具有剖宫产指征者450例,年龄22~36岁,孕龄37~42周,其中初产妇295例,经产妇55例,臀位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4例,脐带绕颈80例,高龄初产15例,胎儿窘迫66例,骨盆狭窄70例,羊水过少65例。1.2操作步骤取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3cm直横切口,长15cm,仅切透皮肤,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层2cm,达筋膜层,将筋膜切开2cm,剪刀向两侧裁开筋膜层,用弯钳纵形分离腹直肌间的黏着部位,术者及助手用食指及中指向两侧撕拉腹…  相似文献   

8.
9.
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初次为stark(新式)剖宫产及28例初次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术中及术后情况的比较。结果 stark(新式)剖宫产组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术中总出血量、术中重度粘连,术后病率,术后24内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stark(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8例新式剖宫产术组(新式组)和49例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组(改良组),比较2种剖宫产术的手术疗效和远期影响。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术中出血量、粘连程度和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新式剖宫产术,P<0.05;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新式剖宫产术,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和粘连程度,在促进切口早期愈合和降低远期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剖宫产术式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三种剖宫产术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罗国群  霍金平 《广西医学》2003,25(10):1889-1891
目的 :对比分析三种剖宫产术式的优缺点 ,以便选择适当术式。方法 :将 391例足月妊娠 ,具有手术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三组 ,分别采用新式、子宫下段及腹膜外剖宫手术 ,观察每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娩头难易、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尿、导尿管拔除后排尿情况、术后病部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相比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尿等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式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新产程模式下剖宫产和产钳术对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分娩结局的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于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住入院的103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 其中以产钳分娩的60例孕妇为研究组,53例以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为对照组,评估其分娩结局,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对孕产妇的影响。采用χ2 检验比较剖宫产及产钳分娩两组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时、产后感染、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III度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切口预后不良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产时发热、产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66%(1/60)、1.66%(1/60)、3.33%(2/60),χ2 值分别为(4.514 和5.698、4.826,P值分别为 0.040 和 0.020、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32%(6/53)、13.20%(7/53)、15.09%(8/53)],但是研究组会阴III度裂伤、宫颈裂伤、阴道裂伤、发生率为分别为[15.00%(9/60)、13.33%(8/60))、(11.66%(7/60)),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53)、1.88%(1/53)、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切口预后不良的比例分别为[5(8.33%)、4(6.66%)],略低于对照组[(6(11.32%)、4(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86、0.233,P 值均>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可明显降低产时、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但软产道裂伤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但同时需要注意软产道裂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术式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78例部宫产指征的初有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下段剖宫产),对照组(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结果:实验组总手术时间、切皮至娩胎时间、术后进食及排气斥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降低剖宫产及再次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年间再次剖宫产患者105例,从同期首次剖宫产45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做对照,比较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二次剖宫产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盆腔粘连、术中出血方面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结论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增加,应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田家娟  赵树旺 《华夏医学》2006,19(3):404-406
目的: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m od ified cesarean section)与腹膜外剖宫产术(ex tra peritoneum cesareansection)。方法:观察40例改良新式剖宫产与30例腹膜外剖宫产孕妇。新方法包括:使用Joe l Cohen方法开腹,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与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脂肪层自然对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3)m in,对照组为(10±4)m 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为(134±62)m l,对照组为(193±105)m l,P<0.01;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0±9)h,对照组为(24±12)h,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苏果  张美玲  张宁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63-1066,106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晚期分娩孕妇614例为观察组,分4组:A组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B组为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组;C组为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组(包括B组);D组为第三次及四次剖宫产分娩组。选择无剖宫产史晚期分娩孕妇376例为对照组,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E组)和首次剖宫产组(F组)。将A组与B组,A组与E组,C、D组与F组配对比较,对母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2组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会阴切开率较E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与F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C组(P<0.01),C组和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亦显著小于D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过严格评估、筛选,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实施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王蔚 《医学争鸣》2007,28(22):2085-208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妊娠再分娩的合理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115例剖宫产后妊娠再分娩患者,依据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阴道分娩52例,再次剖宫产63例.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病死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褥病等指标比较,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妊娠再分娩,试产是一个可选择的措施,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在能够很好地排除阴道分娩的禁忌证后,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术中、术后减少出血的效果。方法:T坂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52例,缩宫素组48例。米索组于术中切开子宫膀胱反折腹时及手术结束后于阴道后穹窿分别放置米索200μg,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子宫体肌层注缩宫素20u。观察现代化且术中及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24h后红色恶露持续时间。结果:产后出血例数、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红色恶露时间、米索组  相似文献   

19.
庄树侠  高翠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3-28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011 年10 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变动趋势及发生剖宫产的指征顺位变化.结果 我院剖宫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22%.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3 年来,随着临床质控力度的提高,难产及胎儿窘迫明显下降,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杨无恙 《西部医学》2012,24(5):952-95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术后的腹壁与腹腔粘连情况及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即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手术时间,重度粘连比率,术后24h肛门排气率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重度粘连比率及术后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h肛门排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恢复时间长等不利因素,首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