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椎前路减压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拟伤的患皙施行颈椎前路臧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41例,平均随访时间2.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级。结论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应用带锁钛板内崮定有利植骨融合和事建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 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例132例,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体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 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2年至2001年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钛钢板内固定术,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环锯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年10月-1996年3月我院施行颈前路环锯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7例。优良率77.2%,有效率91.4%。术后脊髓症状加重2例,术后3月死亡1例。颈前路环锯扩大减压术,能直接切除病间盘及椎后骨赘,扩大局段椎管,减压可靠,近远期疗效较好,影响手术疗效的基本因素是脊髓受压迫的时间和程度,重要因素是良好的操作技术和确切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内固定价值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内固定的价值。方法:对1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或钛质网笼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104例,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情况以及内植物并发症,并对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价。 结果:94例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个月内获得牢固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10例三节段手术者融合率为80%,内植物并发症为2.9%(3/104)。全部病例术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4.8分,平均改善率为67.2%。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采用内固定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在各类颈椎病中引起功能障碍最严重,对其早期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1] 。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已得到肯定[2 ,3] 。我院自1995年开展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治疗4 2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 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36~70岁,平均5 7岁。病程2 1天~8年,平均16月。1.2 影像学表现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颈椎动力位摄片及MRI检查。X线示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7例,节段性不稳10例,局灶性后纵韧带骨化5例,10例为退行性变。MRI提示1个椎间盘退变、突出9例,2个椎间盘退变、突出1…  相似文献   

8.
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颈椎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和评估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网植骨在多节段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6月~2004年10月共有12例多节段颈椎损伤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同时采用带锁钢板内固定联合钛网植骨融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其中10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植骨均已融合,无内固定物失效,颈椎生理弯曲度存在,无椎间高度的丢失。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网植骨可以使固定节段得到即刻高度的稳定,解决了以往多节段颈椎损伤重建的难题,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前路显微外科减压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61例病人实施颈椎间盘、后纵韧带及椎体后骨赘显微手术切除,保留终板,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分析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后突角度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融合率100%。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2.5±3.6)%,优良率73.7%。融合节段后突角度平均改善6.3°,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和(或)退行性骨赘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保留终板的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加钢板固定手术能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10.
许良  孔鹏  徐展望 《中国骨伤》2016,29(3):211-215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54.6岁;2个节段病变35例,3个节段病变7例,4个节段病变6例。所有患者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自体颗粒骨植骨融合颈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记录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ROM、JOA、VAS及SF-36评分,观察融合程度和椎管减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椎管减压彻底,术前病变最严重处椎管矢状径为(5.13±1.32)mm,术后12个月为(9.94±1.22)mm,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3,P=0.014);椎管减压程度为(92.15±2.3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节点ROM、JOA、VA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对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分别采取单纯自体髂骨植骨(A组)和钛网自体椎骨植骨加Zephir钢板内固定(B组)。对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单节段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节段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自体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植骨不融合、塌陷等并发症较多。钛网自体椎骨植骨加Zephir钢板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术后椎间骨性融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外科手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1 0 6例前后路减压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过信函、电话采访和复诊等方式进行了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38个月 (5~ 84个月 ) ,平均术前症状时间为 2 6个月 (5~ 79个月 ) ,年龄分组为大于 55岁组和小于 55岁组 ;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术前症状时间与恢复率有显著相关性 (R =0 . 544) ,术后 1个月 76例前路手术患者 ,61例有改善 ;30例后路手术患者 2 7例有改善 ,最后 1次随访前路 57例有改善 ,后路 2 1例有改善 ,年龄组间的症状时间、下肢症状时间和术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前、后路手术在早期均有好的疗效 ,其疗效在晚期呈进行性下降 ,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应用 A O 带锁型钢板螺钉( 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 C S L 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 m yelopathy, C S M )28 例的结果,对 C S L P的特点及应用指征、手术方法加以探讨。全部病例获得随访3~12 个月(平均7.5 个月)。 J O A 术前得分平均:9.6±2.8 分,术后随访得分平均:16.4±1.0 分。恢复率:88.9±9.6% ,优良率:96.3% ,表明这一技术在 C S M 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颈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钛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颈前路减压(包括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次全切)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年,平均2.5年。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改良的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状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5%,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只要把握了手术时机和掌握了手术技巧,颈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根性症状明显缓解,根据姜宏等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组6例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手术组和保守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X^2检验,P<0.05)。结论 对于诊断明确的3个节段以内的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该手术能够彻底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稳定颈椎并有效避免该病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施行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退行性疾病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6-72岁,平均56.3岁。3例分期后前路手术,14例一期后前路手术。手术步骤为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一期或分期(6个月后)行前路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神经功能加重病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轴性疼痛2例。术后随访13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3±2.28)分增至术后平均(13.1±1.27)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显著(t=11.5,P〈0.01),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6.5%。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疗效满意。该手术方式减压充分,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脊髓损伤的风险和减少单纯后路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适用于全身情况较好、多节段颈椎病变伴脊髓前方局部受压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前路手术方案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4例临床资料,分别为A组:M etrx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B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C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并钢板、钛网内固定术。结果随访各组病例对于各术式适应证均取得满意疗效,各方案无明显优劣。对于椎体次全切除未予钢板固定者,术后12个月改善率较6个月时有显著性下降(P<0.05);给予钢板固定的椎体次全切除者,12个月改善率较6个月时无明显下降。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正确应用经颈前路各术式均能达到有效减压的目的。辅以前路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有助于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1.5个月。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牢固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未见螺钉钢板松动、脱出、断裂现象,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前路颈椎钢板系统操作安全、简单、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内固定确定,为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