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智力水平及其各亚型智力发育的特点.方法 采用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对8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智力评估,并按各亚型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90%患儿的智商处于正常水平或边缘状态;各亚型间智力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语言智商(VIQ)明显落后于操作智商(PIQ).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智力发展不平衡,以左脑半球功能缺陷为主.  相似文献   

2.
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175名患儿,分为注意缺陷型(ADHD-I,n=82)、多动-冲动型(ADHD-HI,n=24)和混合型(ADHD-C,n=69),分别进行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共患疾病、智力水平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比较。结果:各亚型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和ADHD-C组分娩异常的比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比率高于ADHD-I组;3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智力发展不平衡比率高于其他两组;ADHD-HI组和ADHD-C组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的共患率高于ADHD-I组,ADHD-I组和ADHD-C组学习困难的共患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均高于ADHD-I组,而ADHD-I组学习问题最显著。结论:ADHD-C和ADHD-HI患儿对立违抗障碍和抽动障碍共患率较高,多动-冲动等破环性行为突出,ADHD-I患儿学习问题和智力发展不平衡显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4-708]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癫癎患儿的抑郁、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共患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2例8~16岁不同类型癫癎患儿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对100例正在服药的患儿进行美国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问卷测试,观察共患情绪、行为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癫癎患儿情绪、行为障碍症状的共患率:142例癫癎患儿,共患一种或以上情绪、行为障碍者82例,占57.7%,其中抑郁、焦虑障碍及ADHD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4.8%、44.4%及17.6%.(2)情绪、行为共患病的影响因素:共患病与性别、年龄及与癫癎疾病相关诸因素均无明显相关,共患病间存在相互影响.(3)共患病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共患病组患儿总的生活质量及7个分项的分值均明显低于无共患病组(P<0.05).结论 癫癎儿童的抑郁、焦虑障碍及ADHD共患率颇高,与性别、年龄及癫癎疾病相关诸因素无明显相关,共患病间可互为影响因素,共患病是导致癫癎患儿生活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应对癫癎患儿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评估,在控制发作的同时治疗共患的情绪、行为障碍,以提高癫癎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共患病及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相关性。方法 疑诊为ADHD 的31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由父母完成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VADPRS),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进行诊断及分型,根据VADPRS进行共患病筛查及功能损害评估。同时对各型ADHD患儿共患病和功能损害情况进行比较,对其与核心症状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19例儿童中,196例诊断为ADHD,其中注意缺陷型(ADHD-I)84例,多动冲动型(ADHD-HI)35例,混合型(ADHD-C)77例。123例不满足ADHD诊断标准。ADHD儿童共患病(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DHD儿童(63.8% vs 37.4%, P<0.05)。ADHD-C组对立违抗和品行障碍发生率高于ADHD-I组(P<0.05)。对立违抗、品行障碍及情绪障碍的阳性条目数与两个核心症状群阳性条目数有弱相关性(P<0.01)。ADHD组总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DHD组(89.8% vs 74.8%, P<0.05)。ADHD-C组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ADHD-I组和ADHD-HI组(P<0.05)。注意缺陷阳性症状条目数与学习问题、同胞关系损害及组织活动问题有弱相关性(P<0.01),多动冲动阳性症状条目数仅与同胞关系损害有弱相关性(P<0.01)。结论 ADHD组儿童共患病及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以ADHD-C组最显著。ADHD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可以影响共患病及功能损害的发生。未达到ADHD诊断标准的疑诊儿童也有较高的其他精神障碍和功能损害发生率,临床上也要重视对此类儿童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检查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9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117例同时行动态脑电图检查并作出评价。结果常规脑电图正常162例,异常17例,其中11例为轻度异常,6例有痫样活动;异常率9.5%。动态脑电图正常96例,异常21例,其中轻度异常9例,有痫样活动12例;异常率17.9%。结论早期运用动态脑电图可以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共患癫痫的检出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控制病情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多起病于7岁前,持续影响患儿的认知、情绪、行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约2/3可持续至青春期或成年期,大多共患其他类行为或情绪问题/障碍。ADHD的病因涉及出生缺陷、遗传、神经心理发育异常、家庭与环境等影响因素,是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导致的病症。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并结合心理指导和行为矫治。现就ADHD的病因及诊疗研究进展做一简略概述。  相似文献   

7.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共患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探讨共患疾病对其行为的影响特点。方法 2007-200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收集105例ADHD患儿,年龄8~14岁,均符合DSM-IV诊断标准,但不存在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于某学校选取66名同年龄段,无ADHD、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学生作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ADHD诊断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评定,对照组儿童经SCARED、DSRSC评定后选择正常的43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于分析。结果 105例ADHD中39例(37.1%)共患焦虑,66名对照组中13例(19.7%)共患焦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29,P = 0.016)。ADHD共患抑郁者33例31.4%),对照组10例(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04,P = 0.017)。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者16例(15.2%),对照组中未发现共患焦虑与抑郁者。ADHD患儿CBCL社会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得分除躯体主诉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 = 0.000~0.010、P = 0.000~0.007)。ADHD单纯共患焦虑组CBCL躯体主诉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单纯共患抑郁组CBCL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组CBCL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和内化性问题均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DHD患儿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共患情况,同时共患抑郁与焦虑的ADHD患儿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需要更多的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共患抽动障碍(T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 312 名 ADHD 儿童共患 TD 情况,分析 ADHD 共患 TD 类型、不同亚型 ADHD 患儿的 TD 共患率,并对 13 个 ADHD 儿童共患 TD 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12 名 ADHD儿童共患 TD 42 例(13.5%),ADHD 混合型(ADHD-C)TD 的共患率为 24.1%,高于 ADHD 多动-冲动型(ADHD-HI,10.9%)和 ADHD 注意缺陷型(ADHD-I,8.8%)患儿(P结论 ADHD 共患 TD 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早期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常合并有学习困难、破坏性行为障碍(包括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抽动障碍等行为障碍[1]。ADHD伴有的行为障碍也被称为共患病(comorbidity)[2],约65%的ADHD患儿伴发有一种或多种共患病。共患病的存在常导致患儿社会功能受损,临床疗效降低,预后不良,而且共患不同行为障碍的患儿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3]。至于ADHD与学习困难内容,本期专题讨论已另有论述。1ADHD伴破坏性行为障碍破坏性行为障碍包括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和品行障碍(CD)两个亚型,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癫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生率,观察盐酸哌甲酯(MPH)治疗儿童癫共患AD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5例癫患儿,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标准编制的儿童ADHD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进行评估,筛选出癫共患ADHD患儿。在癫临床控制发作(>3个月)后,随机分为MPH组和对照组,MPH组在抗癫的基础上加用MPH,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分别记录2组患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变化情况、癫发作次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35例癫患儿中,共检出56例共患ADHD患儿,共患率为41.48%。MPH组28例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MPH组治疗后ADHD量表总分(15.4±0.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H组1例用药2 d内出现癫发作次数增多,1例在服药3 d时出现失眠,家属自行停药。结论 ADHD在癫患儿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发病率,在癫临床控制良好的情况下,MPH治疗ADH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特定学习障碍(SLD)儿童的智力结构及其他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门诊明确诊断的学龄期ADHD儿童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共患SLD分为单纯ADHD组(n=45)和ADHD共患SLD组(n=43)。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智力结构及其他临床特征。结果 ADHD共患SLD组患儿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得分均显著低于单纯ADHD组(P < 0.05),VIQ中的常识、类同、算数及背数得分显著低于单纯ADHD组(P < 0.05),PIQ的填图、排列、积木及拼图得分显著低于单纯ADHD组(P < 0.05);共患SLD的发生与FIQ、VIQ、PIQ及常识、类同、算数、背数、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能力呈显著负相关(P < 0.05)。结论 ADHD共患SLD患儿FIQ、VIQ及PIQ表现差于单纯ADHD患儿,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智力结构因子能力偏弱。需要进一步关注学龄期ADHD儿童共患SLD的管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分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庭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收集2000~2014 年涉及中国儿童ADHD 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文献,从中提取家庭因素有关数据;按照NOS 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 篇文献,包括ADHD 病例2 167 例,对照2 148 例。Meta 分析显示,良好的教养方式(OR=0.32,95%CI:0.26~0.40)、核心家庭(OR=0.56,95%CI:0.41~0.76)、父亲文化程度高(OR=0.56,95%CI:0.41~0.76)、母亲文化程度高(OR=0.65,95%CI:0.47~0.89)、母亲性格外向(OR=0.33,95%CI:0.18~0.61)是儿童ADHD 的保护因素;父母关系差(OR=1.90,95%CI:1.17~3.06)和ADHD 家族史(OR=5.86,95%CI:3.67~9.35)是ADHD 的危险因素。结论 良好的教养方式、核心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高以及母亲性格外向可降低儿童ADHD 的发病风险,而父母关系差、ADHD 家族史可增加ADHD 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的差异,探讨ADHD儿童脑功能失调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18名ADHD儿童(ADHD组)及1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及低频振幅(ALFF)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ALFF值及ReHo值的大小。结果 ADHD组的ALFF值在双侧小脑后叶及左侧脑桥较对照组降低,而在右侧中央前回较对照组增高。ADHD组ReHo值在左额内侧回、右额上回及左楔前叶较对照组降低,而在左侧小脑前叶、左侧尾状核、右侧海马旁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额中回较对照组增高。结论 静息状态下,ADHD儿童脑局部(额叶、小脑等)功能活动较正常儿童减弱,支持额叶-小脑环路功能失调假说。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与ADH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 1月至2015年 1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ADHD诊断、分型标准的97例ADHD患儿为病例组,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型)46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型)10例,混合型(ADHD-C型)41例,以同期同年龄行健康体检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ADHD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 ADHD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17±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ng/mL)(P< 0.01);且各亚型ADHD患儿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ADHD组患儿25(OH)D水平正常、不足及缺乏的比例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各亚型ADHD患儿25(OH)D水平的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HD患儿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OH)D水平与ADHD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前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治疗4个月后评估注意力集中时间及Conners父母量表(PSQ量表)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后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中,三种类型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均明显增加(P < 0.05)。对于三种类型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冲动-多动评分(P < 0.05);注意力缺陷型及复合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多动-冲动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均P < 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改善冲动-多动及多动的行为症状,不同ADHD类型患儿治疗效果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伴焦虑症状发生的调节中介因素。方法 共纳入12 271名小学生,年龄8.9±1.9岁,其中男生6 743名,女生5 508名,性别缺失20名。采用心理创伤问卷(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用量表收集学生相关资料,问卷由学生父母填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调节中介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及男性和女性儿童的多动指数因子和儿童期创伤分别与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 < 0.01),ADHD和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焦虑障碍(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男性和女性儿童的多动指数因子(ADHD症状)和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焦虑因子得分(P < 0.001),ADHD和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焦虑障碍(P < 0.001)。调节中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儿童期创伤是多动指数因子与焦虑因子间的中介因素(P < 0.05),性别在多动指数因子与焦虑因子之间起调节作用(P < 0.001)。结论 ADHD症状/ADHD与焦虑症状/焦虑障碍关系密切。儿童期创伤在ADHD症状与焦虑症状间起中介作用,性别在ADHD症状与焦虑症状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21-羟化酶缺乏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21- 羟化酶缺乏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提高对CAH 的认识。方法 收集52 例被诊断为21- 羟化酶缺乏CAH 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病情轻重、是否伴随失盐型表现分为单纯男性化型(n=15)、失盐型(n=28)和非典型型(n=9), 对不同类型CAH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 例患儿中, 男女比1.6:1;起病年龄<1 个月41 例;有相关家族史4 例。单纯男性化型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阴蒂肥大(87%);失盐型患儿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色素沉着(89%)、喂养困难和(或)体重增长缓慢(61%);非典型型患儿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色素沉着(78%)。3 种类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睾酮和雌二醇水平改变, 以失盐型为剧, 还常伴有高钾、低钠及代谢性酸中毒。经氢化可的松和(或)9-α 氟氢可的松等治疗后, 不同类型CAH 患儿皮质激素水平获得好转, 其中失盐型患儿皮质醇、睾酮、雌二醇、电解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随访22 例, 9 例感染后病重再次住院, 8 例患儿有性早熟表现。结论 不同类型CAH 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尽早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可增加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敏感性。ADHD患者存在广泛及多样的大脑结构及功能异常,鉴于各脑区功能的紧密联系,近年来探究的视角也扩大到大脑网络功能的障碍。在导致ADHD的生化机制方面,最被重视的依然是单胺类化合物,近年来发现还可能伴随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平衡的异常。基因和环境因素协同造成神经内分泌及脑区间联系的异常,使前额叶失去对下级脑区的控制;失去有效调控的基底神经节、杏仁核等影响行为和情绪反应,内分泌调节轴的紊乱则进一步加重神经内分泌异常,长此以往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同ADHD的发病相关。但鉴于ADHD的异质性,其病理过程可能不尽相同,具体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哮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9月有关中国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5 309例,对照组6 404例。Meta分析显示,家族哮喘史(OR=5.246,95% CI:3.435~8.011)、家族过敏史(OR=4.627,95% CI:2.450~8.738)、特应性体质(OR=4.659,95% CI:2.511~8.644)、变应性鼻炎(OR=11.510,95% CI:6.769~19.574)、湿疹/皮炎史(OR=4.919,95% CI:3.514~6.886)、患儿过敏史(OR=4.732,95% CI:2.802~7.989)、食物过敏史(OR=5.890,95% CI:3.412~10.166)、药物过敏史(OR=4.664,95% CI:2.637~8.252)、家中有霉斑(OR=2.483,95% CI:1.671~3.690)、家中种花草(OR=1.748,95% CI:1.383~2.209)、房屋装修史(OR=2.823,95% CI:2.206~3.935)、剖宫产(OR=1.894,95% CI:1.166~3.077)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OR=0.508,95% CI:0.396~0.653)。结论 中国儿童哮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家族哮喘史、家族过敏史、个体特应性体质、过敏史、过敏合并症、剖宫产出生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可增加儿童哮喘的患病风险,而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哮喘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