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确诊为NPH 的122 例患儿,按胎龄分层后,随机分为HFOV+PS 治疗组(简称试验组)和单纯HFOV 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61 例。两组患儿均在发生NPH 后行HFOV,试验组在行HFOV 后2~4 h 给予气管内注入PS,然后继续HFOV。观察两组患儿上机时及上机后6、12、24 h 的血气分析、OI 值、PaO2/FiO2(P/F)值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并发症和治愈率。结果 试验组在上机后6、12、24 h 的PaO2、PaCO2、OI 值、PaO2/FiO2(P/F)值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及上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愈率(87%)与对照组(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 联合PS 治疗NPH 可以改善氧合,缩短NPH 时间及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与单纯HFOV 相比并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8例经常频呼吸机联合NO吸入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联合NO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循环氧合、肺动脉压力、平均动脉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8例患儿中7例治疗后病情逐渐改善,血氧饱和度上升,循环氧合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吸入氧浓度由治疗前的(0.95±0.14)降至治疗后的(0.61±0.26),氧合指数由(29.0±8.3)降至(10.7±4.8),血氧分压由(44.2±7.1)mm Hg(1 mm Hg=1.33 kPa)上升至(79.7±34.8)mm 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吸入NO能显著改善氧合,有效治疗新生儿重度低氧性呼吸衰竭,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并发肺出血 (N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重型MAS并发NPH患儿48例,回顾性分析HFOV+PS (试验组,n=25)和单纯HFOV (对照组,n=23)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 (OI)、PaO2/FiO2 (P/F)值、肺出血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6、12、24、48h的PaO2、OI值及P/F值均要优于对照组 (P < 0.05);试验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NPH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 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OV联合PS能更好地改善患儿氧合功能,缩短NPH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22例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HFOV能明显改善患儿的通换气功能,在HFOV治疗1/2h后各项观测指标(包括FiO2、:PaO2、PaCO2、OI)均有明显改善,治疗6h PaCO2基本降至正常,OI和FiO2逐步降低,22例患儿中完全治愈16例,1例在上机后半个月并发BPD,2例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3例因其他原因在48h内放弃,无1例气漏发生。结论HFOV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频振荡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11例患儿中早产儿9例,合并双侧气胸1例,合并肺出血1例,合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3例。结果显示:治疗半小时,PaCO_2由74.38±23.85mmHg降至41.85±20.53mmHg(P<0.05),肺泡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比(a/APO_2)由0.23±0.58上升至0.36±0.15(P<0.05),12小时为0.37±0.11(P<0.01),氧合指数(OI)和FiO_2稳步降低。10例患儿对HFOV有效,1例无效;8例治愈,无1例发生气漏,6例存活早产儿无慢性肺部疾患(CLD)发生。以上提示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特别是合并气漏者十分有效,对部分PPHN也有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HFOV结合肺复张策略,实现经皮氧饱和度≥0.9。结果 20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h后,吸入氧体积分数由(0.72±0.17)降至(0.3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820,P<0.05);氧合指数(OI)由(11.94±4.50)降至(2.7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62,P<0.05);振荡压力幅度由(31.67±5.92)cmH2O逐渐降至(22.00±5.66)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P<0.05);平均气道压由(10.44±1.88)cmH2O降至(8.75±1.39)cmH2O,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0,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NO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0)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治疗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经机械通气治疗无好转或进行性恶化的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气道吸入NO和气管内滴入PS。吸入NO浓度2~30PPm。PS剂量为80-300mg/kg。结果治疗后3例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逐渐好转,肺顺应性改善,肺水肿好转,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吸入NO和PS能明显改善SPO2,且起效快,对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儿科杂志》1999,14(1):1-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和高频振荡通气(HFO)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分别采用NO吸入联合HFO(NO+HFO组,n=23)或单独HFO(HFO组,n=27)治疗,检测血气指标、体循环收缩压(SBP)、肺动脉收缩压(SPAP),并计算肺动脉收缩/体体循环收缩压比值(SPAP/SBP),评价其疗效.结果 NO+HFO组治疗后30 min、6 h、24 h、结束时SPAP、SPAP/SBP均明显下降(P<0.05),而HFO组SPAP、SPAP/SB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SB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30 min、6 h、24 h、结束时PaO2、PaO2/FiO2均显著上升(P<0.05);而HFO+NO组较HFO组上升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30 min PaCO,即显著降低,6 h以后稳定在正常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显著下降(P<0.05);NO+HFO组较HFO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HFO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氧合与气体交换功能,但不能降低肺动脉高压,而低浓度NO吸入联合HFO既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氧合和气体交换功能,又能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i 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PHN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治疗措施不同分为HFOV组、常频机械通气(CMV)+i NO组、HFOV+i NO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12、24 h的吸入氧浓度(Fi O2)、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力,以及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症状变化及转归。结果治疗2、12、24 h,HFOV+i NO组Fi O2、OI、肺动脉压力均低于CMV+i NO组和HFOV组,CMV+i NO组低于HFOV组[2 h Fi O2:(0.43±0.15)比(0.58±0.11)、(0.71±0.13),OI:(17.1±5.6)mm Hg比(20.3±6.2)mm Hg、(22.6±6.4)mm Hg,肺动脉压力:(46.2±4.6)mm Hg比(51.3±4.4)mm Hg、(58.3±3.7)mm Hg;24h Fi O2:(0.26±0.14)比(0.32±0.16)、(0.42±0.13),OI:(8.4±4.2)mm Hg比(11.6±4.6)mm Hg、(13.8±3.8)mm Hg,肺动脉压力:(15.3±4.4)mm Hg比(24.5±4.5)mm Hg、(35.6±3.6)mm Hg,P<0.05]。HFOV+i NO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CMV+i NO组和HFOV组,CMV+i NO组短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病死率及Ⅲ度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i NO联合HFOV治疗PPHN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氧合情况,显著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对患儿病死率及Ⅲ度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动物实验表明,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O,iNO)可减少早产动物肺部炎症发生率,提高表面活性物质功能,促进肺生长。自20世纪90年代初iNO首次被用于治疗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以来,已逐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得到应用。虽然多项研究结果均证实iNO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HRF)的有效性,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对早产儿可常规使用iNO治疗。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就目前iNO治疗早产儿的作用机制、治疗的临床方案、iN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5家医院的208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在入院时根据家长意愿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1例)和珂立苏治疗+常规治疗(珂立苏组,127例),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对氧的依赖程度、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肺脏超声表现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入院时珂立苏组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 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和氧合状态均得到改善,且珂立苏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补充珂立苏后4~6 h,患儿肺部实变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珂立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而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均良好。结论 珂立苏治疗能显著改善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氧合状态,减轻肺实变程度,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经鼻高频通气(nHF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nHFV对比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N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RCT,合计218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nCPAP组比较,nHFV组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RR=1.73,95% CI:1.39~2.15,P < 0.00001)。两组患儿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与nCPAP相比,nHFV对NRDS的治疗效果更好,并无增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吸入一氧化氮(NO)在改善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HR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2~2013 年收治的胎龄≤ 34 周患HRF 的60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NO 组和对照组(n=30)。2 组均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或机械通气治疗,同时NO 组吸入NO 治疗。比较2 组血气、并发症及转归等资料。结果 NO 组在治疗后12 h 血气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P>0.05)。2 组辅助通气总时间及氧疗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开放(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及气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 组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7%vs 17%,3% vs 13%;P结论 早期吸入NO 能改善早产儿氧合状态,降低早产儿病死率,但不能降低BPD 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或nCPAP 辅助通气总时间及氧疗时间;吸入NO 治疗可能对HRF 早产儿有脑保护作用,且未增加临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的危重症,尽管临床医生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无创呼吸支持,但有些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一开始就需要用到有创呼吸支持。高频振荡通气(HFOV)作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呼吸管理技术,它允许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快速输送进行气体交换,利用持续膨胀压使肺均一扩张,但同时对肺组织的反复牵拉作用较小,对肺部有保护作用,从而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目前临床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对于HFOV后如何拔管撤机目前仍不统一。该文就HFOV的撤机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在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新生小鼠模型中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80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PH组、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对照组小鼠暴露于空气中,PPH组、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小鼠暴露于12%的氧浓度中。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分别腹腔注射CaSR激动剂(GdCl3)16 mg/kg、CaSR抑制剂(NPS2390)1 mg/kg,PPH组和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共14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泡和肺血管变化;采用Westernblot、q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eNOS蛋白、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脑利钠肽(BNP)及NO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PH组和激动剂组肺泡平均内衬间隔、肺小动脉血管壁厚度、右心室与左心室壁厚度比(RV/LV)及BNP浓度均明显增大,径向肺泡计数明显减少(P < 0.05);除RV/LV外,上述指标在抑制剂组均较PPH组和激动剂组有所改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eNOS蛋白、mRNA表达量及NO浓度在PPH组明显增高,在激动剂组中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而在抑制剂组中表达减少(P < 0.05)。结论 CaSR可能通过影响eNOS的表达和NO浓度在新生小鼠PPH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灌洗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 年1 月至 2013 年6 月收治的重症MAS 足月儿136 例, 随机分为PS 气管内灌洗治疗组(灌洗组)和PS 气管内注入治疗组(注入组),每组68 例。灌洗组采用稀释后的PS 3~5 mL/次(12 mg/mL)气管内灌洗;注入组采用PS 原液200 mg/kg(首剂)气管内注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 h的血气分析、OI 值、P/F 值的动态变化,以及两组患儿的上机时间、并发症、治愈率。结果 灌洗组在PS 使用后的12 h、24 h、48 h PaO2、PaCO2、OI、P/F 值均优于注入组(PPPPP结论 PS 稀释后进行气管内灌洗在改善通气和氧合方面优于PS 气管内注入,并可减少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 32周,且临床考虑为RDS早产儿(n=148)的基本信息、围产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根据MISA治疗是否失败(MISA失败定义为MISA后72 h内需要机械通气)分为MISA失败组(n=16)和MISA成功组(n=13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SA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结果 MISA失败率为10.8%(16/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RDS > Ⅱ级发生率高、用药前平均动脉压低、用药前脉压差大、首次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是MISA失败的危险因素(分别OR=5.983、1.210、1.183、1.055、1.036、1.058,P < 0.05)。控制上述高危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SA失败组BPD的发生率高(OR=8.537,P < 0.05)。结论 给药前RDS程度重、血压监测平均动脉压低、脉压差大是MISA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PS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可能增加MISA失败的风险;MISA失败可能导致早产儿BPD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