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分布情况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方法:对长沙市三家医院2008年961例住院早产儿资料进行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占73.8%,其次为新生儿感染(败血症)(39.4%)和神经系统疾病(38.3%)。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及生后28 d治愈、好转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增加是住院早产儿生后28 d结局的保护因素,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硬肿症等是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早产儿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神经系统疾病;随胎龄、出生体重增加,多数疾病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住院早产儿生后28 d转归的保护因素是胎龄和出生体重增加,危险因素有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硬肿症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0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期产科出生的1401例正常儿作对照.高胆红素血症组复筛后仍异常者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60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初筛异常者297耳,占24.50%;对照组初筛异常356耳,占12.70%.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2 d时复筛73例,异常6耳,占4.10%,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龄时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确诊听力障碍2例.对照组243例复筛,9耳异常,占1.85%,3个月龄时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确诊听力障碍1例.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听力筛查通过率越低;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未通过率较轻度患儿明显增高.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0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期产科出生的1401例正常儿作对照.高胆红素血症组复筛后仍异常者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60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初筛异常者297耳,占24.50%;对照组初筛异常356耳,占12.70%.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2 d时复筛73例,异常6耳,占4.10%,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龄时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确诊听力障碍2例.对照组243例复筛,9耳异常,占1.85%,3个月龄时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确诊听力障碍1例.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听力筛查通过率越低;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未通过率较轻度患儿明显增高.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TBA)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21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TBA升高(TBA > 24.8 μmol/L),将早产儿分为TBA升高组(53例)和非TBA升高组(163例)。对可能导致TBA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BA升高和非TBA升高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比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84,95% CI:1.53~9.64)、新生儿败血症(OR=2.56,95% CI:1.01~6.47)是早产儿TB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败血症可导致TBA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ABR)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就诊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值>220μmol/L)为观察组,同时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听力初筛与复筛均使用AABR的两阶段模式,初筛时间为生后2~3天,无论通过与否均于出生后42~60天来我院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患儿,于生后3个月时回院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听性稳态反应(ASSR)检测,并同时行第3次AABR检查。结果观察组1258例(2516耳),初筛通过1540耳,初筛通过率61.2%;对照组1514例(3028耳),初筛通过2913耳,初筛通过率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42,P<0.001)。观察组复筛通过2003耳,复筛通过率79.6%;对照组复筛通过2970耳,复筛通过率9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64,P<0.001)。轻度、中度、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复筛通过率分别为87.9%、82.9%、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P<0.001)。经ABR及ASSR检测,对照组2例患儿(2耳)、观察组29例患儿(38耳)确诊为听力障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听力筛查通过率越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6.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探讨与听力障碍发生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于病情稳定、出院前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选取产科出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35例,初筛异常58例,占24.7%;复筛58例,异常11例,占18.9%;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龄时行ABR检查,确诊听力障碍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13%(5/235)。检测对照组正常新生儿182例,初筛异常18例,占9.9%;18例复筛均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听力障碍发生高危人群。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溶血病是导致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听力随访。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3个月左右进行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等诊断性听力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初筛覆盖率为86.10%,初筛未通过率34.20%,复筛未通过率6.5%,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占筛查总人数4.69‰。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早产儿早期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将100例适于胎龄早产儿按胎龄或出生体重分组,并以4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12 h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另外,分别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进一步比较发生RDS与未发生RDS早产儿的血脂水平。结果:随胎龄及体重增加,TG水平呈递增趋势,28~30周组及31~33周组早产儿血浆TG水平均明显低于34~36周早产儿及足月儿(P<0.01);出生体重≤1499 g组及1500~2499 g组早产儿血浆TG水平均明显低于出生体重≥2500 g早产儿及足月儿(P<0.05),且出生体重≤1499 g组与1500~2499 g组早产儿之间TG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新生儿HDL-C、LDL-C及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S与非RDS早产儿血浆TC、LDL-C及HDL-C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胎龄28~30周组,RDS早产儿的TG水平比非RDS早产儿明显降低(P<0.05);体重≤1499 g RDS早产儿TG水平低于非RDS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血脂水平与胎龄及体重相关,低TG水平可能是胎龄28~30周及体重≤1499 g早产儿出现RD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或临床诊断晚发型败血症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入住未并发败血症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对照组29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2周、体重〈1500 g、小于胎龄儿(SGA)、胎膜早破、胃管留置时间〉14天、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胃肠外营养时间〉14天、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5天与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2周(OR=2.710,95%CI:1.200~6.121)、SGA(OR=4.114,95%CI:1.635~10.354)、PICC置管(OR=2.485,95%CI:1.178~5.239)、并发NEC(OR=15.270,95%CI:5.058~46.100)、CMV感染(OR=20.130,95%CI:5.279~76.754)为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中20例血培养阳性,培养出革兰阴性菌13株(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0株(50%)、大肠埃希菌2株(10%)、产酸克雷伯菌1株(5%);革兰阳性菌2株(10%),均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5株(25%),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株(20%),白色念珠菌1株(5%)。13株革兰阴性菌有10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其中8株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出生胎龄≤32周、SGA、PICC置管、并发NEC、CMV感染为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耐药性强,其次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地区医院内两步听力筛查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4月出生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并接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筛查的新生儿,医院内第一次初筛单耳或双耳未通过的新生儿于出院前进行第二次初筛或生后42天进行复筛.记录听力筛查时间及双耳筛查结果,按完成听力筛查的时间将新生儿分组,分析通过率与筛查时间的关系、医院内一次初筛和两次初筛后总的通过率,以及医院内第二次初筛与42天复筛两组人群的通过率.结果 (1)完成听力第一次初筛的新生儿共10 060例,总体通过率49.1% (4944/10 060),通过率随出生后筛查时间的延迟而提高.(2)未通过第一次初筛的新生儿中30.0% (1535/5116)出院前接受第二次初筛,通过率78.4%(1204/1535),两次初筛后总体通过率61.1% (6148/10 060),与一次初筛通过率(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3,P<0.001).(3)未通过医院内听力初筛的婴儿中39.1% (1531/3912)于42天接受复筛,通过率92.7%(1420/1531),与医院内第二次初筛通过率(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3,P<0.001).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出生后筛查时间的延迟,初筛通过率逐步提高;医院内两步筛查可提高初筛通过率,但医院内第二次初筛通过率低于42天复筛通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患儿85例作为研究组,按1:2比例在同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未再入院病例中配对随机选取1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率为2.30%,中位再入院间隔天数为5 d。研究组首次出院时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首次住院期间蓝光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出生体重、胎龄、首次入院时年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比例和合并溶血病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多因素logsitic分析显示,胎龄小、首次入院时年龄小、合并G-6-PD缺乏症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别OR=1.792、1.415、2.829,P < 0.05)。结论 对存在胎龄小、首次入院时年龄小、合并G-6-PD缺乏症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加强住院及出院后管理,防止该病再入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34周以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4周早产儿694例, 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情况及相关合并症等资料。结果 694例早产儿中, 发生EUGR 284例(40.9%)。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患儿发生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极低出生体重儿(P<0.0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越高(P<0.01)。EUGR组早产儿禁食天数、静脉营养持续天数、首次肠内营养的日龄、全肠内营养的日龄均大于非EUGR组(P<0.01)。EUGR组患儿生后第1周蛋白质累积损失量与热卡累积损失量均大于非EUGR组(P<0.05)。EUGR组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非EUG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IUGR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4周以下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已经存在IUGR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 预防呼吸暂停、败血症等并发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 年入住NICU 的596 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 组(n=217)与非EUGR 组(n=379),应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EUGR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596 例早产儿按体重、身长、头围评价,出院时EUGR 的发生率分别为36.4%(217 例)、42.0%(250 例)、22.8%(136 例)。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GR)、首次肠道喂养时间晚及呼吸系统合并症是早产儿发生EUGR 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508、14.522、5.101、1.366、1.501)。结论 加强母亲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的发生,减少IUGR 的发生,尽早进行肠道喂养,积极防治生后合并症对降低EUGR 的发生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12月龄婴儿中、重度缺铁性贫血(IDA)的危险因素,并初步了解IDA对婴儿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及其气质特点。方法 326例6~12月龄IDA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贫血程度分为轻度(176例)、中度(111例)、重度(39例)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重度IDA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等背景相匹配的346例非IDA儿童作为对照组。IDA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儿童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气质量表进行智能发育及气质的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多胎、母亲孕期贫血、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贫血程度有关(P< 0.05)。以轻度IDA组为对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胎、早产、低出生体重(< 2 500 g)、母亲孕期贫血、母乳喂养、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是重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早产,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是中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IDA组Gesell总发育商、大运动、适应行为、精细动作得分较对照组低(P< 0.05)。IDA组难养型及中间偏难养型气质的比例较高(P< 0.05)。IDA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坚持性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早产、多胎、低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母亲孕期贫血及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6~12月龄婴儿IDA贫血程度相关。IDA患儿神经运动发育落后,消极气质类型居多,需加强对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指导家长选择恰当的喂养及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导致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150 例采用体外受精(IVF)技术受孕的婴儿(IVF 组)与200 例自然受孕婴儿(对照组)的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疾病、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等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对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VF 组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增高(P<0.01),而出生体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母亲相比,IVF 组母亲生产年龄偏大,剖宫产、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增高(P<0.05)。IVF 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VF 组低出生体重及硬肿症发生率增高(P<0.05),住院时间更长(P<0.01)。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VF、早产、双胎及母亲妊娠合并症是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VF 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但双胎构成比、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儿,住院时间更长;自然受孕、避免早产、减少双胎妊娠及预防母亲妊娠合并症可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 < 0.05)。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模式与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以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神经伤残的发生率。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117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临床路径组(n=63)和对照组(n=54)。临床路径组定期发育监测、脑损伤筛查、营养神经治疗、神经发育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按照常规早期干预方案进行。结果 6个月至1岁临床路径组姿势、反射、睡眠、肌张力和脑电图检查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组在纠正月龄6~24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时临床路径组脑性瘫痪、语言障碍、肌张力异常、听力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与临床路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智能和运动发育水平,可进一步降低小儿脑性瘫痪等神经伤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并分析云南省部分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结果.方法 对2012 年7 月至2014 年4 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地出生的活产婴儿236 218 例进行CH 筛查,其中男121 463 例,女114 755 例.初筛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 8 μIU/L 者原血片重新复查,复查后仍为阳性者召回进一步测定静脉血TSH 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以明确诊断.结果 236 218 名新生儿中,血片合格率为96.67%,不合格血片补采率为81.75%,初筛阳性召回率为73.02%.确诊CH 66 例,其中男性36 例,女性30 例(P>0.05).CH 发病率为1: 3 579,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1/2 034,P<0.01).患儿出生胎龄多为37~42 周,>42 周者只占3%;大部分患儿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生身长<50 cm 者占32%.结论 云南地区CH 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H 患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云南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产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喂养困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出生的200例早产儿病历资料,分析IGF-1与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相关性。结果喂养困难组IGF-1水平(28±4 n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3±8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保护性因素;窒息、开奶延迟、使用氨茶碱、围生期感染、低IGF-1水平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与喂养困难相关,其水平降低发生喂养困难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