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Apelin 水平与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126 例,检测患儿术前及术后第7 天的血清Apelin 水平.建立体外循环前检测并计算肺动脉收缩压/体循环收缩压(Pp/Ps)的比值,依据Pp/Ps 分组:无肺动脉高组压(PAH)组、轻度PAH 组、中度PAH 组和重度PAH 组;术后第7 天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平均压(PAMP).结果 无PAH,以及轻、中、重度PAH 各组术前及术后的血清Apelin 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r=-0.51,-0.54,P结论 先心病患儿并发肺动脉高压及其发展与血清Apelin 水平降低有关系,血清Apelin 对诊断先心病患儿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及其程度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肺动脉压水平下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SI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明确TNF-α与CHD伴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8例CHD患儿(其中无PH、轻度PH、中度PH、重度PH各12例)在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清中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在无PH组中,TNF-α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PH组、轻度PH组术前TNF-α水平高于术后,在手术修补后,随着病情的好转,TNF-α水平逐渐下降,尤以术后第7天降低更为明显(P<0.05).在同一时间点但在不同肺高压水平下,重度PH组手术前TNF-α明显高于中度PH组、轻度PH组(P<0.01);在体外循环开始和修补术结束时,重度PH组TNF-α明显高于中度PH组、轻度PH组及无PH组(P<0.05);在手术后第1天,重度PH组TNF-α高于轻度PH组及无PH组(P<0.05);在手术后第4天,重度PH组TNF-α高于无PH组(P<0.01);在手术后第7天,重度PH组TNF-α高于中度及无PH组(P<0.05).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随着缺损的修补与病情好转,TNF-α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下降,尤以重度及中度PH组下降明显,但无PH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TNF-α与CHD患儿PH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TNF-α水平变化可估测CHD伴PH程度,判定手术指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并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90例CHD患儿.均经体检、辅助检查及心脏彩色B超确诊.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4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30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0例.依据心导管测压,将90例CHD患儿分为3组:中重度PH组(肺动脉收缩压6.66 kPa)30例和轻度PH组(3.99 kPa<肺动脉收缩压<6.66 kPa)30例、无PH组(肺动脉收缩压<3.99 kPa)30例.3个亚组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及12个月血浆AngⅡ及血清NO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检测其血浆AngⅡ及血清NO水平.结果 介入封堵术前,CHD并PH组患儿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CHD无PH组(Pa<0.01);CHD并PH组患儿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CHD无PH组(Pa<0.01).CHD患儿介入封堵术24 h后,血浆AngⅡ逐渐下降,至12个月下降接近正常水平;CHD患儿介入封堵术24 h后,血清NO开始逐渐上升,至12个月上升接近正常水平.AngⅡ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811 P<0.01);NO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0.421 P<0.05).结论 AngⅡ及NO可能参与CH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Ang Ⅱ及血清NO水平可作为判定其CHD患儿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手术前后硫化氢(H2S)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8例CHD患儿按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三组:无PH组(PASP < 30 mmHg=15例,轻度PH组(PASP 30 ~ 49 mmHg)15例,中、重度PH组(PASP ≥ 50 mmHg)18例.测定三组手术前、手术后1 h及手术后24 h血浆H2S及血清HO-1含量,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分析两者与PASP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各组患儿术后H2S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只有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患儿手术前后HO-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患儿H2S含量与PASP呈负相关(r = -0.730 ~ -0.458,P均< 0.01).三组患儿HO-1活性与PASP无相关性(术前r = -0.031 ~ 0.230,P均> 0.05).结论 H2S在PH形成和肺血管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及血清钙(Ca2+)水平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HPH组75例(轻度29例、中度25例、重度21例),对照组为非HPH住院新生儿22例,所有新生儿均于生后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用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ET-1水平,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Ca2+浓度。结果:HPH 3组患儿血清HIF-1α及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随PASP增加而递增,分别和PASP呈正相关(rHIF-1α=0.75, P<0.01;rET-1=0.56, P<0.05);重度HPH患儿血清Ca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PH患儿血清Ca2+水平与PASP无相关性。结论:HPH新生儿血清HIF-1α、ET-1水平与PASP存在相关性,HIF-1α、ET-1参与了HPH的发生,重度HPH血清Ca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血清Ca2+在重度HPH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浓度的变化以及与肺动脉压力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儿30例为对照组,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CHD 30例为无PH组,CHD合并轻度PH患儿20例为轻度PH组,CHD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20例为中重度PH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CGRP浓度.结果 CHD患儿血浆ET-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轻度、中重度PH组明显高于无PH组及对照组(P<0.01);CHD无PH组CG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且轻度、中重度PH组明显低于无PH组及对照组(P<0.01);血浆ET-1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977,P<0.01),CGRP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r=-0.81,P<0.05);血浆ET-1与血浆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43,P<0.01).结论 CHD患儿ET-1升高、血浆CGR降低,两者的变化与肺动脉压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肺血管的重构及PH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ghrelin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AH)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CHD患儿50例,依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无PAH组(21例)、轻度PAH组(17例)和中重度PAH组(12例);另选健康儿童为对照组(15例)。测量各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ghrelin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CHD患儿的ghrelin和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PAH组比较,轻度和中重度PAH组患儿的ghrelin和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和中重度PAH组患儿的血清ghrelin水平与血清ET-1水平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成正相关(r=0.577~0.840,P<0.05)。结论 Ghrelin在CHD伴PAH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PAH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手术前后硫化氢(H2S)及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48例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均在复合麻醉中成功实施了根治手术。48例患儿行心脏多普勒术前测压,按照肺动脉收缩压高低(PASP)分为3组:无PH组(PASP<3.990kPa)15例,轻度PH组(PASP3.990~6.517kPa)15例,中重度PH组(PASP≥6.650kPa)18例。于术前、术后1h及术后24h采集各组患儿桡动脉血标本,用吸光度法测定血浆H2S水平,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HO-1活性。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各组患儿术后H2S水平呈上升趋势,术后24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术前、术后1h及术后24h,中重度PH组、轻度PH组血浆H2S水平均显著低于无PH组(Pa<0.05),中重度PH组血浆H2S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PH组(Pa<0.05);术前、术后1h、术后24h,3组患儿血清HO-1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血清HO-1活性组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CHD)合并肺动脉高压 (PAH) 患儿脑利钠肽(BNP)水平及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95例CHD继发有PAH的患儿和42例无PHA的CHD患儿(对照组)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与其血浆BN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PAH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 )、右室舒张末内径(RVDd) 和肺动脉内径(PAd)明显增大(P<0.05),三尖瓣返流(VTR)速度增快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ASP组患儿二尖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A峰流速(AV)、A峰流速积分(AVI)和E峰流速积分(EVI)及AV/EV和AVI/EVI比均逐渐明显增大(P<0.01);左室等容舒张时间明显延长(LIVRT)(P<0.05)。血浆BNP水平随着PASP增高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AH组先心病患儿其肺动脉压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V/EV比值呈正相关(P<0.01),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与血浆BNP水平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HD合并PAH患儿左室舒张功能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BNP在PAH引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3-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组(非发绀组)48例(心衰组20例,无心衰组28例),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组(发绀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以上各组儿童血清LEP,VEGF和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及体重指数(BMI)。结果:先心病患儿各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绀组、心衰组、无心衰组及对照组间血清LEP,LEP/BMI及VEGF浓度有明显差异(P<0.01)。与无心衰组比较,发绀组、心衰组LEP,LEP/BMI及VEGF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非发绀组患儿中,心衰组和无心衰组血清LEP与BMI均呈正相关(P<0.01)。在发绀组患儿中,血清LEP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 血红蛋白含量与VEGF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与血清VEGF及LEP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LEP和VEGF参与CHD的病理生理过程。LEP和VEGF与非发绀型CHD的心衰发生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02-805]  相似文献   

11.
解玉  王秀英  刘东海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313-315,34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PH患儿组、不伴PH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3组VEGF 936C/T基因频率。结果①先心病PH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不伴P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先心病不伴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重度PH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轻度PH组(P〈0.05);②3组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3组CT型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CC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在先心病PH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介导作用。VEGF 936T等位基因血清VEGF浓度有偏低倾向。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先心病PH的主要基因危险因素.有待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测定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CHD)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 )水平 ,并观察心脏手术后AM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CHD肺高压组AM明显高于无肺高压组及正常对照组 (P<0.05 ,P<0.01)。且AM随着肺高压病情加重而升高 ;中、重度肺高压组AM高于轻度肺高压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肺高压组术后AM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P<0.01)。CHD组患儿AM与肺动脉收缩压 (PASP)呈显著正相关 (r=0.77,P<0.05)。本资料表明 ,AM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肺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AM的升高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对维持肺循环稳定 ,减缓肺高压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采用竞争性酶免疫法检测66例住院心力衰竭患儿(肺炎并心力衰竭2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力衰竭22例,先天性心脏病并中重度PH心力衰竭19例)及60例对照组患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健康儿童各20例)外周血NT-proBNP水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力衰竭患儿心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估测肺动脉压力。结果1.肺炎心力衰竭组及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组均较相应对照组(肺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对照组)显著增高(Pa<0.001);先天性心脏病并中重度PH心力衰竭组较先天性心脏病无PH或轻度PH心力衰竭组水平亦明显增高(Pa<0.05)。2.三组心力衰竭患儿间LVEF、FS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a>0.05)。3.肺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NT-proBN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血清NT-proBNP对肺炎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均有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价值,且随肺动脉压力增高而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一氧化氮(NO)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H)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25例CHD伴PH(PH组)及16例CHD不伴PH(对照组)患儿静脉血血清VEGF和NO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PH组血清VEGF和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PH组血清VEGF和NO含量与平均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12,P<0.01;r=0.602,P<0.01);(3)PH组血清中VEGF与NO含量呈正相关(r=0.801,P<0.01).结论 VEGF和NO在CHD伴PH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保护作用;VEGF可能通过NO介导而发挥其血管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在不同程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临床症状分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42例)和恢复期组(28例),另选取26例同期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小儿外科术前患儿为对照组;同时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将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重症组(12例)和轻症组(30例)。采用竞争性ELISA法定量测定各组血清SP-A和SP-D水平变化。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患儿血清SP-A和SP-D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均P<0.01),且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P-A和SP-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SP-A和SP-D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P-A和SP-D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临床症状缓解后,血清SP-A和SP-D水平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后7 d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方法:选择77例CHD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2例,肺动脉瓣狭窄(PS)14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7例。检测术后即刻、术毕、术后6 h、24 h、72 h及7 d 的血清心肌酶(AST、CK、CKMB)、肌钙蛋白I(cTnI)和CRP值的变化。结果:VSD组AST水平于术后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CHD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 h各组间CK及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VSD组最高;术后72 h和术后7 d PDA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CHD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 h和24 h,4种类型CHD组AST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 h,VSD组CK和CKMB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 h,VSD、PDA和PS组cTnI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DA组CRP水平术后24 h、72 h和7 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介入治疗CHD 7 d内可引起轻微心肌损伤,以VSD明显,主要集中在术毕至术后24 h较短时间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4)、重度组(n=21)。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例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及健康对照组婴儿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CAM-1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与轻度组比较,急性期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与中度组比较,急性期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毛细支气管炎各组患儿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轻、中、重度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痰液与血清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875,P < 0.001)。结论 ICAM-1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20例无心脏基础疾病的心衰患儿(心衰组),20例无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组),30例伴心衰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先心+心衰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别的血清IGF-1及IGFBP-3进行比较;并对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其血清IGF-1、IGFBP-3及cTnI水平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先心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先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心衰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明显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心衰组患儿按心功能分级比较的各亚组间随心功能下降血清IGF-1水平依次降低(P<0.01),且该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血清cTnI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692、-0.530,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作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病情评估的客观指标及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这也为该类患儿使用外源性IGF-1治疗心衰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PH)患儿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有否改变,随机选择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先心病合并PH患儿48例,分成3组,取少许右肺中叶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eNOS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先心病伴PH组患儿肺组织内皮细胞内的eNOS染色明显弱于TOF组和单纯VSD/ASD组患儿(P<0.01)。提示先心病PH组肺组织的eNOS含量水平低下,造成内源性NO生成减少,为临床吸入NO治疗PH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