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发型良性儿童枕叶癫(癎)(Panayiotopoulos syndrome,P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沈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确诊为PS的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儿,男女同等受累,起病年龄2岁11个月~7岁2个月.家族史中热性惊厥、偏头痛、癫(癎)各1例.12例患儿起病均表现为突出的自主神经性发作,其中头眼偏转9例,5例表示为自主神经癫(癎)持续状态.9例发作出现在睡眠中,发作后无残留的神经和精神异常.动态脑电图:10例发作间期出现在枕区,4例同时伴枕区外异常放电.1例发作期记录到单侧枕区棘慢波节律性发放.10例患儿应用抗癫(癎)药物治疗,卡马西平6例,奥卡西平4例,用药后发作消失6例,发作减轻2例,病情波动2例.另2例患儿因发作稀少故未用药治疗.结论 PS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的特发性儿童良性癫(癎)综合征,多在睡眠中发病,以自主神经症状为突出表现,伴头眼偏转或自主神经癫(癎)持续状态,脑电图伴枕区或枕区外的多灶性放电,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Panayiotopoulos型及Gastaut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癎(BOE)的临床、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anayiotopoulos型及7例Gastaut型BO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Panayiotopoulos型BOE平均起病年龄4.5岁,Gastaut型9.1岁,前者临床特征为发作期的呕吐,惊厥形式多为头眼偏转发作,以夜间为多,常泛化为全身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但发作频率较低;Gastaut型枕叶癫癎视觉症状更常见,发作频率高, 均为白天发作,发作较少全身泛化,6例伴有明显的头痛。23例患儿脑电图均显示枕区为主的后头部高幅癎性放电,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Panayiotopoulos型6例及Gastaut型5例患儿进行了睁闭眼试验,Panayiotopoulos型和Gastaut型各4例显示睁眼抑制现象。11 例Panayiotopoulos型及所有7例Gastaut型患儿接受抗癫癎单药治疗,11 例Panayiotopoulos型患儿均对药物反应良好,Gastaut型2例无效,2例伴认知功能障碍。结论:Panayiotopoulos型及Gastaut型儿童BOE在起病年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昼夜分布、视觉症状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7-529]  相似文献   

3.
<正>Panayiotopoulos综合征(PS)及Rolandic癫癎(RE)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良性部分性癫癎,均属良性儿童癫癎敏感综合征(benign childhood seizure susceptibility syndrome,BCSSS),各具不同的临床特征。近年发现两者存在密切关联,同一病人可有两种综合征的混合表现或相互演变[1]。因此,有关二者的病因学联系及疾病分类成为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资料,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997-09-2006-06成都市儿童医院收治的35例枕叶癫(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1 097例癫(癎)患儿中,枕叶癫(癎)35例(3.2%),男23例,女12例,确诊时病程1d至6年,平均1年5个月.其中早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癎)(EB-OS)13例,晚发型儿童枕叶癫(癎)(LOS)16例,症状性枕叶癫(癎)6例.EBOS组发病年龄(4.08±2.19)岁,以运动性发作多见,占84.6%(11/13);LOS组发病年龄(7.28±3.92)岁,视觉症状占56.3%(9/16)、偏头痛症状56.3%(9/16);症状性枕叶癫(癎)组发病年龄(1.51±0.76)岁,均为运动性发作.脑电图特征为发作间期一侧或双侧枕叶的高幅棘波、棘慢波或尖波发放,闭眼出现,睁眼消失.结论 小儿枕叶癫(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应熟悉临床特点,重视视觉症状,结合发作间期脑电图枕叶放电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确诊为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结果起病年龄5个月至14岁;发作性呕吐11例,眼球偏转11例,头偏转8例,发作后头痛8例,口咽部自动症5例,眼睑扑动6例,黑蒙5例,视物模糊3例,视幻觉2例;继发半侧肢体抽搐5例,继发全身性发作7例,21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正常。所有病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癎样放电,闭眼出现,睁眼消失。随访1~5年,其中早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癎(EBOS)12例,晚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癎(LOS)9例,EBOS对多种抗癫癎药物(AEDS)反应较好,12例EBOS患儿中11例单药治疗完全控制发作,1例患儿两种AEDS联合应用可以完全控制发作,IOS对AEDS治疗反应稍差,9例LOS患儿中有2例未完全控制。结论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癎是一组较具特征表现的癫癎综合征,掌握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常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Panayiotopoulos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nayiotopoulos综合征(Panayiotopoulos Syndrome,PS)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年龄相关的良性部分性癫(癎),其临床特征为长时间的、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发作,脑电图(EEG)显示多灶性放电,以枕区为主.  相似文献   

7.
Panayiotopoulos综合征(Panayiotopoulos syndrome,PS)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中期的与年龄相关的良性局灶性癫;临床表现为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癫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较长;EEG显示迁徙性和(或)多灶性放电,常以枕区为主。此综合征发病率高,仅次于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本文对我院2006年06月至2011年06月诊治的60例Panayiotopoulo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合闭眼状态对儿童癫癎样放电的诱导作用及合闭眼敏感性与光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录像EEG监测时,对癫癎患儿进行反复睁闭眼试验及不同眼状态下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将眼状态分为睁眼(eyes opened)、合眼(eyes closure,睁眼后合上眼的最初3 8内)及闭眼(eyes closed,保持闭眼3 s以上直至睁眼之前).合眼或闭眼时诱发癫癎样放电现象称为合眼敏感性或闭眼敏感性.从135例中筛选出具有合眼敏感性或闭眼敏感性的13例患儿,对其临床、合闭眼敏感性及其与光敏感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女8例,男5例,平均就诊年龄为11岁,平均起病年龄为9岁.相关的癫癎及癫癎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射性癫癎中的特发性光敏感性枕叶癫癎2例;早发型良性儿童枕叶癫癎3例;晚发型儿童枕叶癫癎1例;少年肌阵挛癫癎2例;眼睑肌阵挛伴失神1例;仅有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的反射性癫癎1例;癫癎伴觉醒期大发作1例;症状性枕叶癫癎及症状性全身性癫癎各1例.13例中合眼敏感性10例,8例伴光敏感性,其中6例合眼状态下IPS阳性,6例中4例闭眼状态下IPS亦阳性、2例阴性;闭眼敏感性3例,2例伴光敏感性,其中1例合眼和闭眼状态下IPS均阳性.合眼和闭眼诱发的EEG放电图形和部位未见特征性区别,均与癫癎发作类型相关性更强.不同眼状态下光敏感的阳性检出率及阳性频率范围有一定的差异.4例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后复查EEG发现合闭眼敏感性及光敏感性均有改善,且光敏感性可先于合闭眼敏感性好转.结论 合闭眼敏感性较常见于女性患儿,可涉及多种癫癎综合征.合闭眼敏感性与光敏感性可共存亦可独立存在.录像EEG监测时对癫癎儿童常规进行合闭眼状态测试及不同眼状态下IPS测试,有助于发现癫癎样放电,并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童症状性癫(癎)30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症状性癫(癎)常见病因及不同年龄段病因构成特点.方法 以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08例症状性癫(癎)患儿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202例非(癎)性发作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详细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所有患儿均查脑电图、头颅CT和(或)头颅MR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各组病因构成比进行?检验.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围生期损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颅内感染、热性惊厥、神经皮肤综合征、颅脑外伤等与儿童症状性癫(癎)相关(P<0.05).将其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儿童症状性癫(癎)与围生期损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颅内感染、热性惊厥有显著相关.(2)相似文献   

10.
吴家骅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78-879
枕叶癫癎相对少见,在美国全国人群癫癎调查中仅占新诊断病例的1.2%~2.6%[1],我国何仍等报告山东省济宁医学院第2附院1984~1996年12年间7936例儿童癫癎中,诊断为枕叶癫癎者仅68例,占0.86% [2] .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和脑电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医学影像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发展,临床上对枕叶癫癎的认识提高,了解到过去有不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