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6,21(2):51-51
黄竹斋(1886~1960),陕西长安(今西安)人.他一生推崇仲景,尽力宣传其学说并加以阐发,曾搜辑诸书撰"张仲景传",并著有<伤寒杂病论集注>十八卷、<伤寒杂病论新释>十六卷、<针灸经穴图考>八卷等.自谓"赋性愚拙,不自度量,欲以发扬中国医学为己任".从<医事丛刊>一书的内容就可看出,他为中医学的传承、教育和振兴,大声疾呼,奋起力争,不辞辛劳.  相似文献   

2.
高炳英 《河北中医》2004,26(1):64-65
后汉张仲景,多闻博识,勤求古训,广采众方,所著《伤寒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所载397法,“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现对《伤寒论》有关厥证的论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附子运用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而善通十二经。《伤寒论》用附子者凡36见。涉及条文33条,方证20个,方后加减法3处,施治多种病证。其配伍精当、园机活法。足为临证师表。笔者对其运用,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讲义》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是连接基础理论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的桥梁.中医人才的培养,自古就离不开这本经典医籍.但是现在的经典课教学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学生对以讲述原文形式的课程有茫然不知头绪之感.笔者结合数年的教学经验,不揣愚陋,试作砖石之论.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绍英 《河北中医》2004,26(5):398-400
《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所著,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不仅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治和制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针灸疗法亦有不少阐发。兹摘选有关条文进行初探,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们的普遍忽视,导致中药煎煮方法的过于简单化、公式化,已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有人曾对105例中药汤剂服用无效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煎不得法者25例[1],占无效总数的20%以上.自古以来,药物的煎法就深受重视,如《炮制大法》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医圣仲景对此尤为重视,他虽未曾对此直言评论,却身体力行,所以《伤寒论》中关于这一内容的记述极其丰富,应用亦颇为灵活.本文对《伤寒论》(以下简称《论》)中方药的煎煮方法探讨如下,盼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疾病预后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洪涛 《河北中医》2006,28(4):299-300
疾病预后学说是《内经》、《难经》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其理论依据有"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五行生克制化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继承和发展了其中的疾病预后学说,在其著作《伤寒论》中有着广泛体现.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下利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玲 《四川中医》2006,24(3):38-39
对散在《伤寒论》各篇之中的下利治法进行归类总结,把全书治疗下利的方法归类为14种,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分析。认为《伤寒论》治疗下利,或清热或温中,或解表或攻里。或利水或固涩,总以辨证为本。希望通过深入探析《伤寒论》活利诸法的理法蕴义,能够对现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议《伤寒论》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玮 《国医论坛》2006,21(1):1-2
<伤寒论>八法俱备,但其清法在临证时却常被忽视,这无疑是受"<伤寒论>详于寒而略于温"的看法的影响.纵观论中各篇所陈,仲景对里热病证的治疗,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既治分气血,又辨病虚实,若热邪深入与痰、水、瘀血等互结则各随其所得而治之.这不仅体现了<伤寒论>自身对温热病的辨治特点,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创立提供了依据.因此,笔者对<伤寒论>清法的运用规律进行了一番梳理,以期对临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1厥证的概念及范畴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治中第337条提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者是也。”这就说明厥论有寒热虚实之分,其证状无论属寒属热都表现为手足厥冷。白虎汤所主的阳明病脉滑而厥,四逆汤所主的少阴病四肢厥冷都支持这个观点。但是,如果把厥证  相似文献   

11.
陈明 《河南中医》2007,27(1):3-5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宋天彬 《世界中医药》2007,2(3):131-132
张仲景不愧为伟大的医学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研究,身体力行,总结了当时整个时代的医疗经验,其著述《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集古代中医学之大成,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伟大之处,在于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革新创造的勇敢精神;在医德方面,更有高尚的情操,曾愤慨地斥责“当今居世之士……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我们研究仲景学说,不但要继承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同时也要学习他的医德,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科学史上从来就没有终极的真理,再好的理论或学说,也要经受实践和时间的考验,要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4.
谈《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河南中医》2007,27(4):9-10
吴瑭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了《伤寒论》的巨大影响。“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于仲景。”“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这种影响不是对《伤寒论》的简单模仿,而是系统地继承,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继承和发展;二、“救津液”思想是对《伤寒论》“存津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遣方用药是对《伤寒论》经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分)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喘证浅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论述有十七条,按照证候分类有无汗而喘,汗出而喘,喘而汗出,喘而胸满,腹满而喘,微喘,喘冒等;按照证治分析,症状同中有异,机理异中有同,辨证精细准确,治法灵活多样,可以推断转归预后。  相似文献   

17.
毛德西 《河南中医》2006,26(7):9-11
张仲景在阴阳学说指导下,将伤寒证候分为两纲,即三阴三阳,然后在两纲之内辨其六目,即表里部位、寒热之性、虚实之体,这就是后世人们所概括的“六经辨证”。在具体分析方法上,张仲景用比较分类法、考论虚实法、设喻达旨法、对偶举证法等,对397条进行了交叉印证、反复推论,使得这些条文井然有序,病证分明。  相似文献   

18.
从望神、望色、望形态三个方面对《伤寒论》有关望诊的内容进行探讨,认为《伤寒论》的望诊是通过对病人反映在外的神、色、形、态及排泄物的色质变化,对病人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这种科学的诊病方法,不仅可用于外感病,而且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静  曹征 《江西中医药》2006,37(10):14-15
《周易》是古代哲学的经典,也是阴阳学说之发源,对《伤寒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周易》为《伤寒论》提供了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七日周期”等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古以来被誉为"方书之祖",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其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诊治的核心思想之一[1]。《伤寒论》以六经理论为辨证线索,分经审证而治之。其中对耳鼻喉科疾病论述的条文较多,但散在分布于各篇,现将其中对耳鼻喉疾病的具体论述提炼整理,归纳总结,以期为耳鼻喉科疾病专科论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