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竹斋(1886~1960),陕西长安(今西安)人.他一生推崇仲景,尽力宣传其学说并加以阐发,曾搜辑诸书撰"张仲景传",并著有<伤寒杂病论集注>十八卷、<伤寒杂病论新释>十六卷、<针灸经穴图考>八卷等.自谓"赋性愚拙,不自度量,欲以发扬中国医学为己任".从<医事丛刊>一书的内容就可看出,他为中医学的传承、教育和振兴,大声疾呼,奋起力争,不辞辛劳. 相似文献
2.
3.
4.
5.
《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所著,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不仅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治和制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针灸疗法亦有不少阐发。兹摘选有关条文进行初探,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们的普遍忽视,导致中药煎煮方法的过于简单化、公式化,已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有人曾对105例中药汤剂服用无效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煎不得法者25例[1],占无效总数的20%以上.自古以来,药物的煎法就深受重视,如《炮制大法》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医圣仲景对此尤为重视,他虽未曾对此直言评论,却身体力行,所以《伤寒论》中关于这一内容的记述极其丰富,应用亦颇为灵活.本文对《伤寒论》(以下简称《论》)中方药的煎煮方法探讨如下,盼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疾病预后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预后学说是《内经》、《难经》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其理论依据有"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五行生克制化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继承和发展了其中的疾病预后学说,在其著作《伤寒论》中有着广泛体现.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下利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散在《伤寒论》各篇之中的下利治法进行归类总结,把全书治疗下利的方法归类为14种,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分析。认为《伤寒论》治疗下利,或清热或温中,或解表或攻里。或利水或固涩,总以辨证为本。希望通过深入探析《伤寒论》活利诸法的理法蕴义,能够对现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不愧为伟大的医学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研究,身体力行,总结了当时整个时代的医疗经验,其著述《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集古代中医学之大成,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伟大之处,在于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革新创造的勇敢精神;在医德方面,更有高尚的情操,曾愤慨地斥责“当今居世之士……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我们研究仲景学说,不但要继承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同时也要学习他的医德,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科学史上从来就没有终极的真理,再好的理论或学说,也要经受实践和时间的考验,要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4.
谈《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瑭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了《伤寒论》的巨大影响。“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于仲景。”“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这种影响不是对《伤寒论》的简单模仿,而是系统地继承,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继承和发展;二、“救津液”思想是对《伤寒论》“存津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遣方用药是对《伤寒论》经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8):28-31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分)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周易》是古代哲学的经典,也是阴阳学说之发源,对《伤寒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周易》为《伤寒论》提供了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七日周期”等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