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IA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资料通过单光于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观察近期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作间期的脑血流灌注状况,并与CT检查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探讨SPECT检查对TIA病程和转归、预后预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治疗组加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且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常规进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及ABCD2评分平行诊断试验对新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脑梗死进行预测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研究了161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DWI及头颈联合CTA检查,记录TIA患者ABCD2评分、头颈动脉狭窄情况及1周内出现脑梗死的情况。结果:通过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89.62%、90.06%、81.96%、95.00%;通过头颈责任动脉狭窄率≥50%预测TIA患者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9%、91.51%、90.68%、84.48%、94.17%;两种方法联合平行试验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01%、82.01%;序列试验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9%、99.12%。结论:临床ABCD2评分对TIA患者7天内发生脑梗死进行预测的敏感度高于头颈责任动脉中重度狭窄(≥50%),但头颈CTA常规检查与ABCD2评分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预测TIA后早期脑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病人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和颈动脉血管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结果:26例TIA患者中,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轻度7例(37%),中度8例(42%),重度4例(21%);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其中混合性斑块9处,钙化性斑块22处,纤维性斑块7处,脂质性斑块6处。老年组钙化性斑块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26例TIA患者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多发2例。26例脑CTP检查,异常17例,正常9例,17例脑CTP异常患者患侧与对侧的平均TTP分别为(11.25±1.94)s和(8.64±0.96)s, 经配对t检验:t=9.418,P<0.01,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侧平均CBF、平均CBV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塞。结论: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不仅可以发现颈动脉有无狭窄及斑块的性质,还可以了解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组织的损害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颈联合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为TIA的患者40例进行头颈部联合64-MSCTA和DSA检查,观察头颈部血管病变显示情况。以DSA作为“金标准”,计算64-MSCTA检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并比较64-MS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结果。结果:40例TIA患者有440支血管得到评价,其中有36例DSA及64-MSCTA均发现血管狭窄。以DSA作为“金标准”,计算64-MSCTA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4.1%、98.5%和98.2%,64-MSCTA及DSA对病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66,P=0.798>0.05);64-MSCTA目测法对血管狭窄率的评估与DS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31/32)。结论:头颈联合64-MSCTA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对TIA患者头颈血管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对TIA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确诊的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头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关的责任病灶;22例脑CT灌注成像异常;25例CTA可见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结论:CTA联合CTP对诊断TI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研究,探讨CTP在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1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行头CTP扫描,同时记录TIA发作时间以及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测量患者感兴趣区的CBF、CBV、MTT值,计算其与TIA发作频率、NIHSS评分的关联程度,并与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24例(77.4%)CTP上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表现为MTT不同程度延长,伴或不伴有CBF下降,其中Ⅰ期7例(29.2%),Ⅱ期17例(70.8%)。TIA发作时NIHSS 评分≥4分组的CTP阳性率(86.2%)明显高于<4分组的(37.5%,P=0.024)。TIA发作频率≥2次TIA/24h组的CIP阳性率显著高于<1次TIA/24h组的(P=0.038)。结论:CTP对TI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为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TIA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IA患者,对住院期间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08例TIA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 d,24例(7.79%)住院期间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其中复发性TIA 18例,脑梗死5例,复发性TIA伴脑梗死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原发性高血压、轻偏瘫对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TIA患者住院期间再发脑梗死和(或)复发性TIA与轻偏瘫和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3例TIA患者(TIA组)及43例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的浓度,在1年的随访期内记录入选者再次发生TIA及脑梗死事件的情况,分析hs-CRP与TIA预后的关系。结果:TIA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1年的随访期内,TIA组、对照组发生TIA分别为15例(34.88%)、4例(9.30%);发生脑梗死分别为9例(20.93%)、1例(2.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s-CRP与TIA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有关(P<0.01),高水平hs-CRP(≥4.5 mg/L)患者在随访期内再次发生TIA、脑梗死的几率均比低水平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hs-CRP可作为TIA患者的预后指标,血清CRP水平高的TIA患者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180例TIA患者TCD检测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TCD检测TIA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TCD检测,年龄35~86岁,共180例,分别在颞窗、眼窗、枕窗检测,并对所测动脉进行鉴别.结果 TIA患者颅内狭窄发生率为67.2%,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达42%.高血压糠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TIA患者应早期进行TCD检测以早期发现及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评价最新的诊断技术^99Tc^m-ECD脑SPECT双嘧达莫负荷显像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脑SPECT静息显像和头颅MRI相比较。方法:对14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99Tc^m-ECD脑SPECT静脉和双嘧莫负荷显像及头颅MRI检查。结果:脑SPECT双嘧达莫负荷显像与静息显像相比较,共有10例患者在负荷状态下,局部放射性稀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颈内动脉系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持续康复的疗效。方法6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短期康复组和持续康复组,各30例。短期康复组在早期康复1个月后给与指导性康复建议回归家庭;持续康复组继续在卒中病房或具有康复专门机构的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持续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短期康复组(P<0.01)。结论持续性康复治疗可以保持康复的连续性,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及评估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1例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5年,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将ICAO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mRS≤2分)和结局不良组(mRS>2分);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5年后,纳入预后良好组48例(67.60%),预后不良组23例(32.29%)。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他汀的患者相对预后良好,合并房颤、既往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胆固醇(TC)血症的患者相对预后不良,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并房颤、HCY和TC水平与ICAO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ICAO患者5年的预后总体水平较好。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ICAO患者预后相对良好,合并房颤、高HCY和高TC血症的ICAO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及预测结局的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h内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示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48例,收集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在90d后评定患者的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结局相关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临床结局好者(mRS 0~2分)17例(35.4%),临床结局不良者(mRS 3~6分)31例(64.6%),其中7例(14.6%)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仅大面积梗死(OR=21.1,95%CI1.4~314.2,P=0.027)及高血糖(OR=5.1,95%CI1.3~19.8,P=0.019)同临床结局不良相关。结论急性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大部分临床预后较差,大面积梗死及高血糖是预测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局部脑灌注的变化。方法: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均以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术前及术后10 d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内动脉狭窄腔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后7 d内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术前患侧r CBV、r CBF明显低于对侧,MTT较对侧时间长(t=4.12、11.35、3.81,均P0.05);术后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术前,MTT低于术前(t=3.32、3.79、9.30,均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脑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ICAS)对尚未出现可视的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浅层微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超声诊断为单侧ICAS≥50%的患者,其中ICAS在50%~69%之间者9例,ICAS≥70%者10例,行双眼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SCP)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定量检查,获得每只眼睛视网膜SCP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对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分别行双眼视网膜SCP密度及FAZ面积的比较。结果 ICAS在50%~69%的患者central、inner及full SCP血管密度、FAZ面积较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S≥70%的患者,狭窄侧黄斑中央区(central)、旁中央区(inner)及全区(full)SCP血管密度较对侧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侧黄斑区视网膜FAZ面积较对侧显著扩大(0.40±0.13 vs 0.35±0.14,P=0.039)。结论当ICAS≥70%,在患者尚未发生可见眼底病变时,视网膜SCP也已出现缺血样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频凸阵探头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比较高频、低频探头、二维、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的优缺点。方法 对 86例受检者同时采用 7.5 MHz线阵探头和 3.75 MHz凸阵探头的二维(B- U S)、彩色多普勒 (CDFI)、能量多普勒 (CDE)超声 ,观察颈内动脉、椎动脉显示长度。结果 高、低频探头对颈内动脉的显示长度 B- US为 1.85± 0 .4 9cm vs 3.12± 1.5 4 cm,CDFI为 1.93± 0 .5 3cm vs 4 .4± 1.0 1cm,CDE为 2 .0 4± 0 .5 6 cm vs4 .7± 0 .93cm,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左右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频、低频探头对椎动脉的显示长度为 1~ 2个 vs5~ 6个椎间隙 ,2 .0± 0 .83cm vs8.0± 1.2 4 c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低频凸阵探头、能量多普勒能更好地显示远段颈内动脉与椎动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物体记忆测验(FOM)及语言流畅性测验(RVR)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CAS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1、3、6、12月患者的MMSE、FOM、RV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且随随访时间延长变化越明显。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术后认知改善越明显,认知改善程度无症状患者>TIA患者>脑梗死患者。结论:随访期间,CAS可以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脑梗死患者和106名健康查体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情况及血管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检出斑块中均以强回声斑块最为多见。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血管狭窄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和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其程度,提示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对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