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沧州市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对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对艾滋病认知率逐年提高,但也存在着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认识误区。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法 2011年2~9月对前来丰泽区疾控中心健康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1454例以匿名形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1454例中,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3.6%,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0%以上,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仅42.0%,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很低。结论 应加强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加强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最大程度地减轻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沧州市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对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对艾滋病认知率逐年提高,但也存在着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认识误区.结论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甲、戊型肝炎IgM阳性率。方法对40182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甲肝、戊肝检查,分析甲、戊型肝炎IgM阳性率情况及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2017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甲型肝炎IgM阳性率为0.40%(159/40182),其中女性占59.12%(94/159),男性占40.88%(65/159);戊型肝炎IgM阳性率为0.8%(33/40182),其中女性占49.23%(32/65),男性占50.77%(33/65)。甲型肝炎IgM阳性率显著高于戊型肝炎IgM阳性率(χ~2=13.284,P <0.05),女性甲型肝炎IgM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χ~2=6.253,P <0.05),女性与男性戊型肝炎IgM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612,P> 0.05)。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甲型肝炎IgM阳性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性,而戊型肝炎IgM阳性率相对低,且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应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以及卫生管理,使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的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丹东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评价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丹东市5所公共场所共400名从业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改变的基线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以获得调查对象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变化,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到有效问卷394份和391份。调查对象对问卷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感染"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由从65.2%提高到82.5%。健康教育干预后该人群对"国家提供免费的自愿咨询和初筛检测"、"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70%。健康教育干预后对待艾滋患者的其实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知识方面有着全面的提高。结论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十分必要,健康教育干预是当前及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沐妍  何立峰  方艳姣  安洲 《淮海医药》2013,31(4):283-285
目的了解芜湖市女性性工作者(FSW)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学特征,为开展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方法对FSW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对421名FSW进行了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3.6%,不同档次场所FSW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无差异。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关系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不同(P<0.05),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关系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无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场所档次(OR=1.866,P=0.045)、年龄(OR=2.379,P=0.003)和知晓率(OR=4.181,P=0.001)越高,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越高。结论芜湖市FSW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要提高该类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安徽地区肿瘤患者用药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的现状,分析可能引起用药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线上调研的方法,对2023年2月安徽地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年龄>18岁的肿瘤住院患者进行用药安全行为KAP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对用药安全行为的影响。结果: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31份,肿瘤患者用药知识平均得分为(46.96±15.45)分、用药态度平均得分为(17.08±6.06)分、用药行为平均得分为(28.61±10.68)分,评分均达到问卷结果评价标准中的“良好”;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影响肿瘤患者用药知识得分的因素分别是月收入(t=-4.689,P<0.01)、医疗保障状况(t=3.064,P=0.002)和受教育程度(t=1.969,P=0.049);影响用药态度得分的因素是年龄(t=2.511,P=0.012);影响用药行为得分的因素是月收入(t=-2.968,P=0.003)、医疗保障状况(t=3.118,P=0.002)以及职业(t=2.130,P=0.034)。结论:安徽...  相似文献   

8.
目的獉獉:探讨男性戒毒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为戒毒者的心理干预与防复吸提供新思路。方法獉獉:对254名男性戒毒者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修订版》。结果獉獉:男性戒毒者的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和"拒绝、否认"上得分显著低于其母亲教养方式(t=-9.988,P=0.000;t=-4.394,P=0.000;t=-14.063,P=0.000);父亲"惩罚、严厉"得分显著高于母亲(t=16.096,P=0.000)。父母教养方式的一些因子能显著预测依恋回避及依恋焦虑,累积解释率分别为11.5%,14.4%。结论獉獉:父母教养方式对男性戒毒者成人依恋关系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及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在宾馆中放置安全套的看法 ,为在宾馆中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调查者现场发放 ,被调查者匿名填写后 ,调查者当场收回。结果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较好的掌握 ,正确回答率在 92 .0 %以上 ,但是 ,在非传播途径的了解方面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不同的人群中 ,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存在差异。 6 6 .5 %的人认为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 ,80 .6 %的人愿意帮助宣传安全套的作用 ,5 8.4 %的人赞成在宾馆中放置安全套。 1 6 .4 %的人认为在宾馆中存在商业性活动。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艾滋病教育 ,使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宾馆中推广使用安全套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和现实要求。但是 ,应加强预防艾滋病措施的宣传 ,出台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周口市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周口市城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区居民、校内青少年、流动人口3种人群问卷调查。结果调查855人,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的746人,知晓率为87.3%。城市居民(90.20%)和校内青少年(94.33%)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流动人口(77.67%)(χ2=40.29,P<0.01);不同性别与年龄人群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调查对象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途径主要为电视、广播和报刊,分别占77.08%、48.30%和44.56%。结论周口市城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基本达到中期评估所要求达到的指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宣传艾滋病知识方面所做的工作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吸毒者吸毒行为与性行为及其对艾滋病的态度、知识。方法·· :采用被调查者自行独立填写调查表,医务人员核实的方式 ,于1999年1月 -3月对云南、新疆、湖北 (武汉、宜昌 )和北京等地区戒毒所收治的1115例吸毒者(男性占44.9 % ,女性占55.1 % )进行调查。结果··:92.9 %(1036/1115)的吸毒者滥用的物质是海洛因 ,平均吸毒时间为5.2a±s3.4a ;70.6 %(730/1034)的吸毒者主要以静脉、肌肉注射方式滥用毒品 ,以注射方式吸毒平均时间为3.9a±s3.0a ;曾与1人以上共用不洁注射器者占89.2 %(651/730) ,主要共用对象是吸毒伙伴(占58.5%)。共用注射器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清洗过 ,注射器是干净的”(占50.3 %)。268例曾接受HIV检测 ,HIV检测阳性率为14.2 %。HIV阳性吸毒者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显著低于HIV阴性吸毒者的得分(t=30.18,P<0.05) ;4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比较 ,以云南最高 ,新疆最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F=10.78,P<0.05)。该群体中同2人或2人以上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占25.3 %(267/1054) ;有24.5 %(217/884)的人是为获取钱或毒品而同他人发生性行为关系。在753例应答者中 ,各种传染病的患病率是 :淋病占12.9 % ,梅毒占4.4 % ,尿道炎占34.7 % ,尖锐湿疣占4.8 % ,生殖器疱疹占5.3 % ,其它性病(STD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的吸毒者对艾滋病的态度、知识.方法:采用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提供的<艾滋病态度知识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安康医院戒毒中心在2002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235例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被调查对象235例,平均年龄28.2a±s5.8a,其中101例(42.98%)使用注射器,在注射吸毒者中有41例(占注射吸毒的17.45%)与他人共用注射器.(2)被调查者中有205例(87.23%)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同配偶或恋爱对象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的51例(占24.88%),发生性关系中有吸毒的35例(17.07%;35/205).(3)艾滋病知识方面:担心被传染艾滋病的153人(65.11%;153/235);有157人(66.81%)认为艾滋病是可以治愈的;有127人(54.04%)认为感染AIDS后会立刻出现症状;认为AIDS侵犯呼吸系统、大脑、心脏的分别为45人(19.15%)、41人(17.45%)和21人(8.94%);有136人(57.87%)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染艾滋病,有117人(49.79%)认为AIDS可通过接吻方式传播,有103人(43.83%)认为共同吸毒可传染艾滋病,有91人(38.72%)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浴室可传染艾滋病,有85人(36.17%)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可传染艾滋病,有64人(27.23%)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可传染艾滋病.(4)在"听说艾滋病的渠道的?"一项中:来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142人(占60.43%),来源于家人朋友的80人(占34.04%),来源于学校或单位的74例(占31.49%),从吸毒者、性伙伴处听说的41人(占17.45%).结论: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该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缺乏;对该人群关于AIDS宣传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朱琳 《江西医药》2009,44(9):916-917
目的调查上饶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乙肝感染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2006~2008年对本市信州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2658例血清进行了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乙肝检测。结果共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率0.02%;梅毒感染者29例,梅毒感染率0.23%,乙肝感染者962例,乙肝感染率7.6%。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是艾滋病和梅毒等疾病的易感高发人群,对其进行实验室常规的血清学乙肝检测外,还应进行艾滋病、梅毒检测,需加强监测力度,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隔离期间的焦虑心理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况,自行设计问题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得分。结果 大学生SAS标准分平均为(39.07±7.16)分,高于成人常模(29.78±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标准分50分划界,7.8%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睡眠时间变化、自感健康状况不佳及毕业年级等因素是其危险因素。医学生防控知识均分为(7.92±1.43)分,非医学生均分(7.46±1.42)分,1年级学生防控知识均分为(7.37±1.55)分,2~4年级(7.77±1.39)分,5年级(8.42±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大学生防控知识得分与焦虑心理标准得分存在负关联(b=-0.96,t=-5.177,P<0.001)。结论 睡眠时间变化、自感健康状况不佳及毕业年级等因素是大学生焦虑的危险因素,大学生对此次疫情的防控知识得分情况良好,防控知识得分越高焦虑心理标准分越低。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4月至 6月 ,为配合我市抗击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的战斗 ,我们实施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全民健康教育战略。为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 SARS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前期传播策略的效果 ,我们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 SARS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以 2 0 0 3年 6月份之后 ,我市公共场所重新开张时 ,办理健康 /培训合格证的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总调查人数 396名 ,年龄 17~ 5 1岁 ,以 19~ 2 5岁为主 ,其中男性92名 ,占 2 3.2 % ,女性 30 4名 ,占 76 .8%。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格 ,内容包…  相似文献   

16.
羁押劳教人员HIV感染现状及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商丘市劳教人员HIV感染现状以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羁押劳教人员感染HIV的相关高危行为,为开展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市属监狱的羁押犯人和劳教所收教人员全部调查登记,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1];对市劳教所全部收教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羁押收教人员536例,检出HIV抗体阳性5例,阳性率0.93%;有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者143例,占26.68%,其中有两种高危行为史者6例,占1.12%;对市劳教所105例收教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正确知晓者35例,知晓率33.33%。结论监狱劳教所26.68%的羁押收教人员有艾滋病感染的相关高危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低,是感染HIV的重点人群和传播HIV的重要桥梁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城区服务行业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5年8月~11月所有在惠州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参加体检但尚未接受培训的外来服务行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募集合格研究对象2 7 0人(男110人,女160人).结果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综合得分不高,结核病知识综合得分合格者占34.8%.将平均得分作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文化、收入和工作场所为自变量进行Logi 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与结核病知识综合得分显著相关(X2=19.650,P<0.01;X2=4.059,P<0.05).通过对研究对象获得结核病知识途径的调查发现:文化程度不同的调查对象获得知识的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P<0.01).在期望获得结核病知识途径的比较中,不同文化程度和工作场所的调查对象对获得结核病知识的期望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P<0.05;X2=17.81,P<0.05).结论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服务行业流动人口中的流行和传播,必须加强对这一人群的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宣传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福州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携带情况,为防止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结果 71250名从业人员中检出沙门氏菌329株,检出率0.46%,其中B群为首位,占49.3%,其次为E1群,占24.32%,E2群最少,占0.6%,每年的第三季度(7~9月)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加强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及其携带沙门氏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于传华 《安徽医药》2013,34(3):328-331
目的探讨吸毒人员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及吸毒人员发生营养不良有关机制。方法采用简易营养评价法(MNA)对100名吸毒人员进行营养评估。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名吸毒人员和25名对照组血清中leptin水平。结果 60名海洛因吸食者营养不良40例(66.7%),存在营养不良风险19例(31.7%),营养良好1例(1.6%)。40名冰毒吸食者营养不良24例(60.0%),存在营养不良风险9例(22.5%),营养良好7例(17.5%)。有无营养不良风险与毒品的种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吸毒人员血清l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海洛因吸食组高于冰毒吸食组(P=0.000);营养不良组高于无营养不良组(P=0.000);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组高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P=0.000)。结论吸毒人员血清leptin水平改变,可能参与吸毒人员营养不良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22,(2):240-243
目的为相关学者开展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研究和医疗机构开展药学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方法以《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试行)》为胜任力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哈尔滨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判断胜任力指标体系各维度以及题项是否需要进行调整;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累计回收问卷152份,其中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3.42%。受访者中,女性占76.8%,40岁及以下人员占60.6%,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4.5%,中级职称人员占45.1%,工作10年及以下人员占60.6%。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841%,分别命名为知识与技能、动机、个人素养、职业道德。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总均分为(5.884±0.810)分,胜任力各条目发展不平衡,其中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和爱岗敬业得分较高,统计学知识、外语知识、药物治疗评价能力得分较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最终综合评价结果为"符合"。结论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指标在医疗机构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上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医院药师的基础知识及评价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