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定义肥胖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儿童肥胖是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超重儿童可能成为肥胖的成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期超重与肥胖不仅影响健康成长,而且对其成年后的生理功能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是某些成年期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儿童开展超重、肥胖的调查研究,对预防多种疾病的早期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正式推出"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2].笔者按该分类标准,对内蒙古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体质指数以及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6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2个社区及4所幼儿园的1 59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体围、皮褶厚度及血压,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家庭情况、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按照身高标准体重法判定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龙岗区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为14.2%,肥胖率为3.3%,其中0~岁组超重率最高,为18.2%;3~6岁组肥胖率最高,为4.1%。父亲超重及肥胖、孩子食欲旺盛及孩子吃饭速度快是0~6岁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龙岗区6岁以下儿童超重问题严重。应加强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调整儿童饮食习惯,以降低儿童肥胖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综合干预效果,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的综合干预措施,选取银川市二十一小学(二~六年级)中符合中国肥胖工作组2004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的106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1,2,3,4个月后单纯性肥胖儿童BM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饮食结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6,P=0.000);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运动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9,P=0.008);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持续运动时间对BMI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42,P=0.685)。不同干预时间饮食结构对肥胖儿童BMI值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的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肥胖儿童体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进一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地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共33 256名,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浙江省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0.6%,肥胖检出率为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3.7%,6.8%)高于女生(7.4%,3.7%);小学生(12.3%,8.3%)和初中生(11.1%,5.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8.7%,2.8%);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11.1%,5.6%)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10.3%,4.8%).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超过全国水平.要重点关注男生、低年龄段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5.
儿童肥胖筛查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1 BMI成为肥胖筛查标准骨干指标BMI(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重指数”。它的以下特征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成为筛查儿童肥胖的首选指标:(1)身高、体重是临床、保健单位的常规体检指标,能准确测定;筛查出的超重、肥胖在基层能得到正确解释。(2)BMI和身高、体重社会认同度都较高,病历、保险单、保健卡随时能查到记录,人们对这些记录常脱口而出,有助民众提高防治肥胖的自我保健意识。(3)经长期广泛应用,BMI已被证明在身高体重幂指标(如Rohrer指数、克托莱指数)中分布最规律,能较明确反映过多体脂状况,符合筛查标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学龄儿童BMI值分布及超重和肥胖状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人体质量指数值分布情况,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深圳市2所小学7~12岁学龄儿童3 008名作为观察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对深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进行筛查。结果与WGOC采用P85和P95作为超重和肥胖筛查标准相比,深圳市学龄儿童BMI值P85和P95相对较高。以WGOC标准筛查,深圳市学龄男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6%和12.3%,女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1%和6.1%。结论采用WGOC标准能较准确地筛查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深圳市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探讨7~12岁儿童肥胖与端粒长度的关系,为正确评价儿童肥胖的潜在危害和完善儿童肥胖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2012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线数据库中按体质量指数(BMI)筛选湖南、天津、辽宁、上海4省市7~12岁儿童253名,选取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其外周血白细胞T/S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身体测量指标与端粒长度的关系.结果 女生平均T/S值(1.11±0.19)高于男生(1.06±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5),端粒长度在不同年龄组[<10岁组(1.09±0.20),≥10岁组(1.07±0.16)]和不同BMI组[体重正常组(1.09±0.20),超重肥胖组(1.08±0.18)]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11,0.468,P值均>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男生中,端粒长度与臀围呈正相关(B=0.003,SE=0.001,P=0.034),而女生中未发现端粒长度与身体测量指标相关.结论 我国4省市儿童端粒长度存在性别差异,未发现端粒长度与肥胖和年龄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比较臀围相关肥胖指数识别儿童高血压的诊断价值,为促进儿童高血压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秦皇岛市5所小学1 352名7~12岁汉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臀围、血压等指标测量.结果 共检出高血压小学生82例(6.1%),其中男生46例,检出率为6.8%;女生36例,检出率为5.3%.男生收缩压(SBP)与体质量指数(BMI)(r=0.49)、腰围(WC)(r=0.50)、臀围(HC)(r=0.50)、人体肥胖指数(BAI)(r=0.26)和儿童人体肥胖指数(BAIp)(r=0.45)均呈正相关,舒张压(DBP)与BMI(r=0.23),WC(r=0.24),HC(r=0.24),BAI(r=0.11)和BAIp(r=0.2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女生SBP与BMI(r=0.44),WC(r=0.40),HC(r=0.48),BAI(r=0.20)和BAIp(r=0.44)均呈正相关,DBP与BMI(r=0.30),WC(r=0.28),HC(r=0.34),BAI(r=0.14)和BAIp(r=0.3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生各臀围相关指数识别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HC:0.87,BAI:0.61,BAIp:0.79(P值均<0.05),女生各臀围相关指数识别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HC:0.84,BAI:0.71,BAIp:0.82(P值均<0.01).HC识别儿童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与BMI和W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臀围相关肥胖指标可作为识别儿童高血压的有效指标.BAI和BAIp并不优于HC.  相似文献   

9.
含糖饮料是指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葡萄糖、果糖)或双糖(蔗糖、乳糖或麦芽糖),含糖量在5%及以上的饮料,涉及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1].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可导致一系列直接或间接与糖有关的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肿瘤以及龋齿等[2-5].哈佛大学Puasant等[6]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每日含糖饮料摄入不超过1杯者,每日摄入量超过2杯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31%,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6%.含糖饮料对人类健康的损害被广泛研究,如何降低含糖饮料的摄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就含糖饮料消费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及其相关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减少儿童含糖饮料摄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聚集特征,探索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前期工作收集的2批样本,为北京市835名14,15岁超重肥胖儿童,其中样本1有93人(超重62人,肥胖31人)、样本2有742人(超重371人,肥胖371人).先对样本1中超重和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糖、血脂、血压)进行因子分析,后对样本2进行因子分析用以验证和确认分析结果.结果 超重儿童MS组分共提取4个因子,脂代谢因子(LDL-C,TC,TG,HDL-C)、血压因子(SBP,DBP)、肥胖因子(WC,BMI)和糖代谢因子(FPG,HDL-C),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7.44%;肥胖儿章MS组分共提取3个因子,肥胖-血压因子(WC.BMI,SBP,DBP)、脂代谢因子(LDL-C,TC,TG,HDL-C)和糖代谢因子(FPG),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9.84%.结论 儿童MS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单独解释MS的全部变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单纯肥胖对儿童左心功能的影响,为肥胖儿童心脏功能的研究提供检测手段。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对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检查,比较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各项检测参数。结果肥胖组LA,LV,IVS,LVPW,LVM较正常组增大;肥胖组E/A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室壁二尖瓣环处的Vs和Ds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个室壁的平均Vs和Ds2组间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除少数室壁外,各室壁的舒张速度Ve,Va,Ve/Va以及6个室壁的平均Ve,Va,Ve/Va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可损害儿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儿童左心室肥厚,左室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均减低。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定量成像技术为研究儿童肥胖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检出情况及其相关性,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0年西安市新城区所有7~18岁中小学生的常规体检资料,调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检出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体重组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西安市城区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3.7%,男、女生分别为16.5%和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检出率为9.4%,男、女生分别为11.9%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血压检出率为6.2%,男、女生分别为8.03%和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6%,10.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安市城区儿童青少年肥胖及高血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率影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状态及肥胖状态的改变对其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抽取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队列人群中2189名6~16岁血压正常儿童,于2010年12月对其随访,进行身高、腰围(WC)、体重和血压的测量.分别以体质指数(BMI)和WC作为评价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的指标.以不同肥胖状态组设置哑变量,以随访时点是否高血压作为结局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基线肥胖状态及肥胖状态的改变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并计算相应的OR值及95%CI值.结果 共完成了1184名在校学生的随访,6年间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19.9%(236/1184).男性高血压发病率(23.2%,149/643)高于女性(16.1%,87/541) (χ2=9.257,P=0.002).基线非超重组、超重组、肥胖组随访期间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7%(45/519)、19.3%(35/181)、32.4%(156/484)(χ2=9.332,P<0.001),基线非肥胖组与腹型肥胖组随访期间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63/613)、30.7%(173/567) (χ2=77.753,P<0.001).基线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危险高于基线非超重组(BMI:OR=4.9,95%CI:3.4~7.0)和基线非肥胖组(WC:OR=3.9,95%CI:2.8~5.3);基线时BMI、WC水平相同时,随访时BMI、WC水平增加,高血压发病危险增加.控制年龄、性别,基线BMI和WC每增加1 kg/m2和1 cm,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0.21和0.07倍,OR(95%CI)值分别为1.21(1.16~1.26)和1.07(1.05~1.09);随访时BMI和WC改变量每增加1 kg/m2和1 cm,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0.16和0.05倍,OR(95%CI)值分别为1.16(1.11~1.22) 和1.05(1.03~1.07).结论 儿童肥胖及肥胖水平升高的改变会增加其高血压发病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obesity level and the level change in childhood on hypertension incidence.Methods A per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As part of Beijing Child and Adolescent Metabolic Syndrome Study,2189 aged 6-16 year non-hypertensive children was followed up in December,2010.In this study,height,weight,waist circumference (WC) and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at follow-up,and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C was respectively used to assess overweight,obesity and abdominal obesity.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aseline obesity status, change of obesity status and hypertension incidence. OR and 95%CI were computed in the model using obese status as dummy variable and hypertension at follow up visit as dependent variable.Results The total hypertension incidence of 1184 subjects during 6 years follow-up was 19.9%(236/1184).The hypertension incidence in male (23.2%,149/64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 (16.1%,87/541) (χ2=9.257,P=0.002).The hypertension incidence of non-overweight,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t baseline was 8.7%(45/519),19.3%(35/181) and 32.4%(156/484)respectively (χ2=9.332,P<0.001),and the incidence of non-obese and abdominal obese children at baseline was respectively 10.3%(63/613) and 30.7%(173/567) (χ2=77.753,P<0.001).Hypertension incidence in the baseline obesit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non-overweight (BMI:OR=4.9,95%CI:3.4-7.0) and non-obese group (WC:OR=3.9,95%CI: 2.8-5.3).The hypertension incidence increased with the follow-up BMI/WC level,based on the same baseline level of BMI and WC.The hypertension risk increased to 0.21 and 0.07 times respectively with elevation of baseline BMI level by 1 kg/m2 and WC level by 1 cm,and OR(95%CI) were 1.21(1.16-1.26) and 1.07(1.05-1.09),respectively.Similarly,the hypertension risk increased 0.16 and 0.05 times respectively with the elevation of BMI level change by 1 kg/m2 and 1 cm,and OR (95%CI) were 1.16(1.11-1.22) and 1.05(1.03-1.07),respectively.Conclusion Obesity and increased obesity level change in childhood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incident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14.
魏春雷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1001-1002
近年来,中国儿童肥胖流行趋势日益严重。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1-2]。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城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为8%[3]。笔者对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9年入托入幼  相似文献   

15.
秦剑杰  张璇  毕鑫  郑旭彤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81-1884
  目的  了解河北省3~6岁幼儿肥胖的流行特征以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并执行幼儿肥胖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1个地市共6 034名3~6岁幼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河北省3~6岁男、女幼儿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00%和1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P<0.01);乡村和少数民族幼儿的肥胖检出率(20.06%,21.68%)分别高于城镇和汉族幼儿(19.97%,20.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0.7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45)、出生时体重≥4 000 g(OR=2.80)、每周吃高油脂食品≥3次(OR=1.64)、每周喝碳酸饮料≥3次(OR=4.71)、不喜欢吃水果蔬菜(OR=1.22)、每天进行身体活动<2 h(OR=1.82)、母亲肥胖(OR=2.00)、父亲不参加体育锻炼(OR=1.95)均与河北省幼儿肥胖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河北省3~6岁幼儿的肥胖检出率处在较高水平,遗传、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幼儿肥胖的相关因素。需要加大对健康知识和幼儿肥胖危害的宣传力度,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6.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与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为制定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乌鲁木齐市随机抽取的6所普通中小学校,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流动学生较多的6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级,分别对1 868名非流动学生和1 746名流动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肥胖检出率为11.1%.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6%,流动学生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7,P<0.01);非流动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6.0%,流动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5,P<0.01).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中维吾尔族非流动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51,29.93,124.04,P值均<0.01).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组,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6,22.9,P值均<0.0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3.01,56.83,P值均<0.01).在父母均不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组中,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4,25.60,32.91,P值均<0.01).在是否每天吃早饭、每天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使用计算机等组中,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应重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的发展,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引导.  相似文献   

17.
比较青岛市2004年和2014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4年和2014年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取青岛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有效数据3 573份和5278份,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超重肥胖比较分析.结果 青岛市2004年到2014年中小学男生超重检出率由14.65%升至17.79%(χ2=7.387,P<0.05),女生超重检出率由6.49%升至12.60%(χ2=40.221,P<0.05).男生肥胖检出率由9.38%升至14.80%χ2=27.414,P<0.05),女生肥胖检出率由5.08%升至7.03%(χ2=6.410,P<0.05).青岛市2004年到2014年城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由14.58%增至15.76%(χ2=3.369,P>0.05);农村学生超重检出率由6.94%增至14.68%(χ2=50.203,P<0.05);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由11.49%增至13.43% (χ2=6.515,P<0.05),农村学生肥胖检出率由3.34%增至8.40%(χ2=39.406,P<0.05).结论 青岛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处于增长趋势,且低年龄以及农村的学生超重肥胖增长显著.应将防治重点放在低年龄组学生及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8.
比较辽宁、广东两省7~12岁儿童肥胖、腹型肥胖患病率,为防制儿童肥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共抽取7~12岁的儿童10 179名(辽宁省5 569名,广东省4 610名),以年龄别、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分别作为划分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标准,采用协方差分析32检验比较两省的差异.结果 调整性别和年龄后,辽宁省7~12岁儿童的身高(141.23 cm)、体重(37.15 kg)、腰围(62.51 cm)、臀围(73.80 cm)和BMI(18.16 kg/m2)均高于广东省(140.40 cm,34.74 kg,61.95 cm,71.56 cm,17.19 kg/m2)(P值均<0.05);辽宁省7~12岁儿童的营养不良率、超重率、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为7.5%,13.6%,16.0%和23.2%;广东省为14.1%,11.6%,9.9%和20.3%,两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根据BMI进行分层后,广东省各组儿童的腰围均值均高于辽宁省,正常和超重组腹型肥胖率也高于辽宁省(P值均<0.05).结论 辽宁和广东省的儿童肥胖、腹型肥胖高度流行,广东省的情况虽较辽宁省乐观,但是腹型肥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成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在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现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评定标准、危险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某高校新生身高体重和肥胖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天津市新入学大学生身高、体重和肥胖发病情况,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天津市某大学2006年新人学的4 114名本科大学生,进行医学体格检查.结果 天津市某大学男、女新生平均体重分别为(62.53±12.82)和(57.53±11.33)kg,平均身高分别为(171.35±7.40)和(166.41±8.15)cm,平均BMl分别为(21.20±3.53)和(20.67±3.01)ks/m2,三者男生均高于女生.新牛超重检出率为10.4%,肥胖检出率为4.4%,合计为14.8%,其中男生为16.7%,女生为12.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15.799,P=0.000).结论 肥胖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