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与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原因,寻求防止流行的办法。方法。分析其基因组片段和编码的蛋白质与表型变异相比较来推断发生变异的原因。结果: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由于糖蛋白变异引起,而这是由其基因组变异决定的,同时决定引起的是大或中、小流行。结论: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三个即点突变引起抗原漂移、基因重组引起抗原转变及动物流感病毒突变而感染人,其中基因重组是流感病毒发生抗原转变引起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呈全世界分布,是一个研究了近百年的微生物学老问题。有全世界爆发大流行、局部小流行和散发等几种分布形式,死亡率1~10/10万。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流感引起的死亡占第四位。WHO曾与欧洲流感信息中心共同协商,拟在欧洲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流感监测系统,足见人们对流感的重视。流感易于流行与其病原学特点及传播方式均分不开。首先.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传播、扩散迅速;其次是流感病毒的核酸分节段,重组频率甚高,易发生变异,最突出表现在流感病毒囊膜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糖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极易改变。 相似文献
3.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甲型猪源性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其可引起猪、禽和人的上呼吸道感染。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流感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新的不能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并经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称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在美国和墨西哥引起暴发流行,并蔓延到世界各地,引起一些感染者死亡。文中综述了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基因分型、抗原特征、传播特点、致病特点、治疗等方面与已知各流感病毒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禽流感在世界各大州均有流行报道,引起了世界养禽业的巨大损失,1997年在香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抗感颗粒在鸡胚和BALB/c小鼠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 (1)鸡胚实验:将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接种9日龄鸡胚,再将不同剂量的抗感颗粒注入鸡胚,以血凝效价为指标,观察抗感颗粒对流感病毒的作用,设立流感病毒对照组和利巴韦林片对照组,每组6个鸡胚.(2)小鼠实验: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病毒感染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利巴韦林片组及抗感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小鼠.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灌胃给药,以实验小鼠的生存情况、死亡保护率及延长生命率等指标观察抗感颗粒的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 在鸡胚实验中,抗感颗粒高、中剂量组均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并达到显效结果,病毒血凝效价比流感病毒对照组分别低了5个、3个稀释度.在小鼠实验中,抗感颗粒各剂量组均能减轻感染小鼠的发病症状,减少小鼠死亡,死亡保护率为35.0%~55.0%;生存时间延长,延长生命率为73.0%~88.9%、最低有效剂量为3.00g/kg.结论 抗感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3年4月流行的新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HA)基因的进化,以及氨基酸的变异情况。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中下载H7N9流感病毒以及有代表性的H7N2、H7N3、H7N7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运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MEGA)version 5.05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邻接法构建基因进化树;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糖基化位点和裂解位点的变化。结果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与2011年浙江禽类H7N3流感病毒株(JQ906573.1)的相似性达到95.3%~95.6%;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发生变异,为Q226L,5个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HA裂解位点位于aa339和aa340之间,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R。结论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HA基因是由中国禽类H7亚型进化而来,Q226L变异导致的受体结合位点的变化可能是新型流感病毒具有人感染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结核杆菌分泌型抗原85A(Ag85A)与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中HA2(Ag85A-HA2)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融合蛋白,研究其抗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构建Ag85A-HA2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g85A-HA2;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Ag85A-HA2融合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并使用吸附多聚组氨酸标签(His-Tag)的蛋白纯化柱分离纯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攻击重组蛋白免疫后的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通过观察小鼠肺病理切片、测定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死亡保护率等指标分析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g85A-HA2;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3的重组融合蛋白;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Ag85A-HA2对IAV攻击后的小鼠肺指数抑制率达到39.30%,死亡保护率达到80%,效果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肺部病理切片也证实融合蛋白Ag85A-HA2对小鼠肺部的保护效果显著。结论 成功构建了Ag85A-HA2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出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良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患儿唾液中SIgA与抗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甲型流感病毒阳性肺炎患儿48例,健康儿童4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唾液SIgA含量,并观察SIgA含量与抗原清除的关系。结果显示:(1)肺炎组患儿唾液SiGa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其编码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下载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甲型流感病毒N9亚型的NA基因序列,利用MEGA 5.05和BioEdit软件对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NA基因与2010年捷克共和国H11N9禽流感病毒的相似性达到96%;新型流感病毒存在5个氨基酸的缺失;其中1株新型病毒可能的酶活性位点发生了变异。结论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是由H11N9进化而来;氨基酸的缺失可能是造成人感染和较高病死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少钦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22(2):50-52
人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行至今尚无法加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其表面的抗原极易发生变异,使人们难弄清其变化的真正规律,同时也使人群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所获得的免疫力失去作用。致使流感病毒不断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表面的两个重要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断变异。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研究已有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连翘苷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Hela细胞,用甲型流感病毒胶体金法检测连翘苷对转染后细胞内和上清核蛋白表达情况,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la细胞内NP基因的拷贝数。结果 NP重组质粒组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含量高。空质粒组、脂质体组、Hela细胞组基本不含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连翘苷组上清无或可能含有微量核蛋白。连翘苷组胞内甲型流感病毒含量不高。RT-PCR校正曲线相关性为0.998,效率为97.4%。重复4次转染后48 h连翘苷组NP基因表达量为(2.1±0.3)×105拷贝数/μl,NP重组质粒组NP基因表达量为(61.5±15.0)×105拷贝数/μl,连翘苷组NP基因表达量低于NP重组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2,P<0.05)。结论连翘苷可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平台,针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开发甲型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方法 利用荧光微球标记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以及包被亲和素和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的检测卡,构建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体系.通过原料评价、校准曲线、空白限、准确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热稳定性及临床比对,验证试剂诊断性能.结果 本研究得到的荧光免疫层析试剂具有准确度高、检测范围宽、重复性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其正确率及敏感率均明显高于经典的胶体金试剂.结论 本研究应用将为国境口岸或医院的甲型流感病毒快速筛查提供方便、快捷、灵敏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黄芪和秦艽提取物抗甲型流感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药黄芪和秦艽提取物混合液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⑴复制小鼠肺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56只,随机分为病毒对照组(NS,n=9)、利巴韦林组(0.1g/kg,n=11)、黄芪组(0.5g/kg,n=12)、秦艽组(0.5g/kg,n=12)及混合提取物组(0.5g/kg,n=12),给药4d后处死计算肺指数和抑制率;⑵另40只模型,随机均分为病毒对照组、黄芪组、秦艽组及混合提取物组,给药14d后计算各组死亡保护率和延长生命率。结果:⑴利巴韦林组、黄芪组、秦艽组及混合提取物组肺指数抑制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P<0.05或P<0.01);⑵黄芪组和混合提取物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明显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或P<0.01)。两项实验中均是混合提取物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黄芪和秦艽混合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效果优于单独的黄芪和秦艽。 相似文献
14.
银翘散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以MDCK细胞及小鼠流感肺炎模型为基础,观察不同浓度银翘散煎剂对流感病毒导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和改善小鼠肺炎严重程度的情况,评价古方银翘散对甲1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接种甲1型流感病毒于MDCK细胞,观察银翘散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甲1型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对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等的影响。结果银翘散的最大无毒浓度为1.13g.L^-1,100TCID50病毒攻击量下,银翘散(在0.52~66g.L^-1浓度下)在MDCK细胞对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银翘散对流感病毒致小鼠肺炎的抑制作用,其40、20、101mg.kg^-1三个剂量组的肺指数分别为1.35、1.36、1.52,其中银翘散40、20mg/kg两个剂量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银翘散100mg.kg^-1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在死亡保护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均有统计学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银翘散可改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症状,延长生命率,对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对病毒性感冒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观察黄芩提取物黄芩甙对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荧光测定法进行体外酶活性测定。结果:黄芩甙对我国分离的甲型流感病毒粤防72-243的神经氨酸酶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49.60±1.07)μg/mL。结论:黄芩甙对我国分离的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以及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结合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并对甲型H1N1流感并发白细胞变化、肝肾功能异常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入院前均有发热症状,体温38.0℃以上,2次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检测均为阳性,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入院后给予盐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以及中药和对症治疗。体温正常第4天,完成5d的抗病毒疗程后第1天和第2天开始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治疗过程中均有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的变化和肾功能异常。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持续5-7d从发病到恢复。结论甲型H1N1流感并发症较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