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念介绍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抗醛固酮制剂等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药物研究越来越重视 ,促使其发展较快 ,治疗方面也有较大突破。现主要介绍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RAA)系统药物、新型强心剂、新型利尿剂、抗炎性细胞因子等几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及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日趋上升,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且预后较差,经研究表明心衰5年存活率,男性25%,女性38%,严重心衰病人存活期不到1年,并且费用昂贵。心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衰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治疗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4.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现代药物治疗(V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最后的大战场,各种心脏病到最后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因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增加,这些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全世界现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及其死亡率高已成为医疗保健的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之一。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现代治疗模式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各种心血管病发展到严重阶段 ,由于心脏的收缩力或舒张力减弱、泵血作用降低 ,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伴有活动能力降低的心室功能障碍综合征叫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随着社会步入老龄化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 ,6 5岁以上人群的死因以心力衰竭最为常见 ;而我国 5 0家医院的住院病例调查显示 ,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患者的 2 0 %,但死亡率却占4 0 %,提示心力衰竭的预后比较差。近年来 ,由于基础医学及循证医学的发展 ,对慢性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卡维地洛后对心功能、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国伟 《新医学》2006,37(11):704-708
1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近年来,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欧洲3.9亿人口中至少有1000万心衰患者,美国约500万.  相似文献   

10.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简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穗玮  黄守坚 《新医学》2004,35(9):570-572
1引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为心输出量不足以维持机体代谢所需的氧供给的病理生理状态.引起心衰的原因多难排除,5年病死率仍高达50%.心衰的治疗仍主要为对症治疗,使用药物改善心脏作功效率,减少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减轻心衰症状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性和(或)舒张性功能障碍,渐进性发展导致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以慢性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减少及体循环或肺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慢性心衰常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类似,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康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登鹏 《临床荟萃》2001,16(17):790-79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普遍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以往的文献 ,特别是国内 ,很少用来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甚至认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患者 ,禁止使用 β受体阻滞剂。我们在临床中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措施上加用康可(比索洛尔 ,德国默克制药厂出品 )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治符合 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6 0例。有下列合并情况之一者不在入选范围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  相似文献   

13.
Parsonage  WA  王建国 《新医学》2001,32(10):626-626
作者为探讨胰岛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机制而进行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0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试验和非侵入性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静脉滴注胰岛素后骨骼肌血流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后,骨骼肌血流平均增加0.0036L/(L·min),心率平均减少4.6次/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为P<0.05。静脉滴注大剂量胰岛素后,骨骼肌血流平均增加0.0073L/(L·min),心率平均减少5.1次/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为P<0.005。心输出量稍有增…  相似文献   

14.
心衰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心脏充盈射血受损,心脏早期损害和将来发展心力衰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的机制研究正在深入,心衰的概念有了大的改变和更新,心衰又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60~70%心衰是冠心病引起的,美国统计显示心衰占人群1.5~2.0%,在75岁以上老年人中占6~10%,轻度心衰死亡率为5~10%,严重心衰为34%,心衰至今为止是唯一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合理治疗是当”、医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药物治疗随指南发布发生变化的情况.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2007年7月确诊且≥60岁的CHF住院病例3 174例次,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指南发布的时间按每6年一组分为3组,对患者的治疗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选病例占同期CHF住院病例的79.2%(3 174/4 010),其中男1 639例次,女1 535例次;年龄60~98岁,平均(71.94±7.07)岁.1990年至1 995年(A组)、1996年至2001年(B组)、2002年至2007年(C组)CHF患者的年龄(岁)逐年增长(68.99±6.71、71.56±6.86、73.79±7.01,F=91.142,P<0.01);前3位病因均为冠心病(55.3%、64.5%、81.8%)、肺源性心脏病(21.9%、19.3%、5.5%)、风湿性心脏病(16.5%、10.3%、7.5%),3种病因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979,P<0.01);入院时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居多(Ⅲ级1 561例次,Ⅳ级1 433例次,x2=75.828,P<0.01);预后以好转为主(88.9%、88.3%、92.7%,x2=35.002,P<0.01).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逐年代增多(均P<0.05);洋地黄类应用则逐渐减少(均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分别为81.3%(1 698/2 088)和87.8%(768/875).结论 指南的发布对老年CHF患者的药物治疗产生了积极影响,老年CHF患者应及时应用对预后有积极意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为临床最常见最严重的症候群之一60年代以前的药物治疗以强心利尿为主,70年代增加了血管扩张药,80年代后又增加了非洋地黄强心药、心肌保护药、心肌营养药及心肌松弛药。为了便于临床应用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心衰)的死亡率与恶性肿瘤基本相当,5年死亡率高达50—75%,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随着2001年美国AHA/ACC,欧洲ESC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分布,各国加大对心力衰竭的研究力度,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治疗心力衰竭,使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并延长病人的生命。对基层医院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正规标准治疗心衰病人。本文总结我院根据指南进行药物治疗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规范化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HF患者85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螺内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法)、6 min步行运动实验、心率及半年后再住院率。结果:规范化疗法与传统疗法相比,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规范化疗法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袁志敏 《新医学》2001,32(11):647-647
40例伴有症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0.40。分属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分为随机双盲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0.4g/kg)或安慰剂(5%葡萄糖静脉注射)各20例,疗程2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中炎性反应物及心室功能变化的差异。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IVIG组用药后血中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均降低;抗炎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0升高约65%,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约升高57%,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升高约65%;伴随抗炎效应,IVIG组L…  相似文献   

20.
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发生很大变化,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表现不明显;心力衰竭患者被保存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增加;难治性心力衰竭已不作为死亡的主要类型(而多表现为猝死);高血压和心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日趋减少;冠状动脉疾病(CAD)引起的心力衰竭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