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观察194例单用氯氮平患者的白细胞变化情况,37例白细胞升高(19.1%),其中12例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2.4%);3例白细胞减少(1.55%)。氯氮平对白细胞的影响与性别、年龄、病程及药物剂量无相关性,骨髓象变化结果提示可能与机体致敏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疾病     
一、白细胞(WBC)升高未必是感染,感染时WBC未必升高 血液中的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类WBC的生理功能有所区别,不同疾病可引起不同类型的WBC数量发生变化。临床常用血WBC总数升高(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升高)来判断感染存在,但二者关系并不绝对。  相似文献   

3.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对嗜酸粒细胞(EOS)具有特异性的激活作用,而对于其他白细胞的作用则较弱。它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现对Eotaxin的基本概况及其在哮喘研究中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荆防方加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荆防方加减进行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进行评价,统计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做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数,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以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伴多脏器浸润为特征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组疾病,此病较少见,且白细胞总数高达100×109/L以上,嗜酸粒细胞>0.90者更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结...  相似文献   

6.
关于嗜酸粒细胞对肿瘤组织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国内的报道较少。现阶段对肠癌、鼻咽癌、乳腺癌的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对胃癌与嗜酸粒细胞的相关研究,尚无报道。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患者血常规显示WBC 7.5×109/L,嗜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45.5%。病理诊断为胃体低分化腺癌。本个案提示在胃癌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现象中,幽门螺旋杆菌起了一部分作用。本例有助于以后进一步研究嗜酸粒细胞在胃癌肿瘤细胞生长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上的表现形式及两者关系。方法 :应用 SYSMEX K- 4 5 0 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 30例人工镜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正常的标本和 74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的标本进行检测 ,并对百分含量大小和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的白细胞直方图图形具有多样性 ,增多的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直方图 12 5 fl左右的中间细胞峰区域并形成一个大小程度不等的峰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越大 ,中间细胞峰越高。结论 :掌握 SYSMEX K- 4 5 0 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 ,这对有重点选择推片进行人工镜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可有效提高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的检测效率及降低漏检率 ,对粗略估计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的正常与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上的表现形式及两者关系.方法:应用SYSMEX K-45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人工镜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正常的标本和74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百分含量大小和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的白细胞直方图图形具有多样性,增多的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直方图125fl左右的中间细胞峰区域并形成一个大小程度不等的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越大,中间细胞峰越高.结论:掌握SYSMEX K-450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增高的白细胞直方图特点,这对有重点选择推片进行人工镜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有效提高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的检测效率及降低漏检率,对粗略估计嗜酸性粒细胞百分含量的正常与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鑫 《海南医学》2007,18(8):33-34
目的 探讨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在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7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按现在国内通用的诊断标准进行复核和确认[1],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骨髓象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的情况.结果 嗜酸粒细胞中晚幼阶段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显著增高,其U值为4.8,P<0.05,杆状核、分叶核阶段与其正常参考值比较,U值为8.5,P<0.05.嗜碱粒细胞百分率的均值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显著增高(U=2.3,P<0.05),不能划分阶段的嗜碱粒细胞占大多数,故难于判断其成熟障碍.嗜酸、嗜碱粒细胞形态学上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各自有其特点.结论 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嗜酸、嗜碱粒细胞数量上的变化,形态学上的一些特点、对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一种新的针对嗜碱性粒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不同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肺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明确嗜碱性粒细胞在不同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例致死性哮喘、9例非致死性哮喘和9例非哮喘对照组患者支气管肺组织进行戊二醛固定、石蜡包埋制片后,采用BB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致死性哮喘组与非致死性哮喘组、非哮喘对照组比较,其黏膜下层、平滑肌、黏液腺及肺泡中嗜碱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非致死性哮喘组与非哮喘对照组相比,其嗜碱性粒细胞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BB1单克隆抗体可有效地用于支气管肺组织标本的嗜碱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急性发作的致死性哮喘患者气道中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可能与哮喘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有关,而非致死性的慢性哮喘患者气道中嗜碱性粒细胞与对照组无异,说明嗜碱性粒细胞可能主要参与哮喘的急性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80例病人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共80份鼻息肉标本,每份标本切片五张,HE染色,采用效果较好一张计数,每张HE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0),手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目,取其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统计分析两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回顾性分析两组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少。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淋巴细胞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治愈好转率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治愈时间明显长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治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鼻息肉患者的病理组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嗜酸性粒细胞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后对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分泌的影响。方法:正常和1%多聚甲醛固定的嗜酸性粒细胞分别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联合培养,应用流式细胞微珠实验(CBA)方法定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用RT-PCR方法分析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的基因表达。结果: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皮中IL-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蛋白质浓度升高,多聚甲醛固定后的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蛋白质释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可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促进其蛋白质分泌。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变应性鼻炙诊断的重要性。②方法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涂片,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程度和阳性率。同时以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炙患者作正常对照。③结果70倒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0例正常人和4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阳性率也明显强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④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黏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变应性鼻炎的一项重要诊断性试验。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将变应性鼻炎免疫机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正常人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0%~4%,绝对值小于450/μl,其数值有昼夜变化,夜间较高,与血浆皮质激素水平相关。若嗜酸性粒细胞大于450/μ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产生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粒细胞-巨噬细胞剌激因子(G M-C  相似文献   

16.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首先由中国的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之名报道,在日本,KIMURA等人于1948年首先报道,并随后称为木村氏病(Kimura’s disease)。此外,本病还有“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滤泡增生症候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名称。在欧美文献中,有的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与该病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黄柳革 《医学文选》2005,24(4):624-625
小儿肺炎病因多样,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是细胞因子中的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体内其它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滑膜细胞、平滑肌细胞及一些肿瘤细胞也产生IL-8。它的主要功能是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IL-8作为一种炎症介质,与多种炎症的发病机制有关,在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白细胞计数时,细胞根据体积大小分配在不同计算机通道中,从而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反之从图形的变化可以估计被测血液中的细胞群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细胞图形并无特异性,比如中间细胞群可包括大淋巴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其中任何一类细胞的增多,均可使直方图产生相似的变化或正常人体检中筛选是否需要进一步作血涂片检查,各种血液异常时,直方图的变化可以看出,尽管引起血液变化的病因不同,细胞形态变化不同,但直方图很相似,说明血细胞直方图形变化并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梁庆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93-194
目的:通过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观察比较,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血细胞检测,分析其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并将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发病频率有正相关。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判断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在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病情的判断上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指出: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活化嗜酸性粒细胞(EOS)检出的敏感标记,它在嗜酸性炎症(如哮喘、变应性疾病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ECP在鼻部常见慢性炎症(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和意义,作者查阅了与此有关的大量文献,结果发现ECP与这些疾病关系密切,检测鼻分泌物ECP浓度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病情估计、转归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