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氧与乳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氧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基本原因之一。许多麻醉意外都直接或间接与缺氧有关。氧的供给利用是复杂的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和内呼吸。其中任一环节的异常均可导至缺氧。缺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监测:(1)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血氧含量(CaO_2)测定。这实际上只是监测外呼吸,反映呼吸功能状态和红细胞携氧能力。(2)细胞活性测定,如心电图(ECG)、脑电图(EEG)等。这种方法只有在缺氧造成  相似文献   

2.
乳酸中毒没有典型的先兆症状,而可靠的早期检验,到目前为止唯一可能实行的是冗长的血乳酸盐测定法。然而血乳酸盐的浓度和排出的尿乳酸盐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测定尿中乳酸盐可估计血中浓度。本文提出一种简易、快速的尿乳酸检验法。应用本法对急诊室病人和实验性诱发高乳酸血症病人作了检查,结果证实本法对尿乳酸增高的检为验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择期手术过程中发生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不常见但并非罕见,多数病例经过积极处理后治愈,但严重时也可危及患者生命。作者认为其可能与二氧化碳气腹及导致的腹内压增高有关,其他因素包括微气栓、手术创伤、术中低血压等,同时应关注药物、二氧化碳纯度的问题。现作者结合文献对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及术中防范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含乳酸晶体液对肝移植术中病人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晶体液输入对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动脉血乳酸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90例,男78例,女12例,年龄16-67岁,体重45~87kg,随机分为3组,术中分别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LR组)、生理盐水(NS组)和醋酸林格氏液(PA组)。术中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根据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和血红蛋白等进行调节。于麻醉前、门静脉阻断时、无肝期30min、门静脉开放前即刻和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30min、手术结束时采动脉血测pH、剩余碱(BE)和乳酸(LA)。结果 三组晶体、胶体液和血液制品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三组pH于无肝期前均下降并持续至术毕(P〈0.05),BE在无肝期30min明显下降(P〈0.05),LA浓度自无肝期前开始升高并持续至术毕,新肝开放后升高尤为显著,约相当于麻醉前3倍水平(P〈0.01)。各时点三组问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动脉血LA升高的趋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飞  沈婷  章卫桥 《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14-15,18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6小时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病房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人院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38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小时动脉血乳酸,计算6小时乳酸清除率。以患者人住神经外科或重症医学科病房为研究起点,患者出院(最长随访者为28天)或死亡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1例)和死亡组(7例),以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维(25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13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差异,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28天死亡率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治疗前GCS评分、APACHElI评分、基础血乳酸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20.68±14.67)%VS(6.21±10.40)%.P〈O.05];高乳酸清除率组28天死亡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8.70%VS62.5%,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92.0%.VS615%,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位分析法测定乳酸的含量陈正行(粮油科学与工程系)0引言乳酸一般由淀粉、葡萄糖、马铃薯等原料经发酵法制得。目前,成品乳酸含量的测定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方法GB2023-80 ̄[1].用该方法测定样品时,酚酞为指示剂,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样品溶液由红色变成...  相似文献   

8.
CPB 手术病人16例,转流时间在90min 以内8例为 A 组,转流时间在90min 以上8例为 B组。观察了 CPB 中灌注流量、MAP、血液稀释度、温度对 LDH 活性和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流后 10min、开放主动脉后2min、停 CPB 后2min 时 LDH 活性和乳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转流前,转流、阻断循环时间长者明显高于短者。  相似文献   

9.
<正>乳酸是机体组织无氧代谢的一个中间产物。静息状态下,骨骼肌、红细胞和脑组织等机体组织和器官在代谢过程中有一部分葡萄糖被酵解为乳酸盐,其中骨骼肌是乳酸产生的主要场所。乳酸主要通过肝脏的糖异生、三羧酸循环和肾脏分泌排出等三条途径以一近乎恒定的速率代谢和清除,一旦体内乳酸生成和消除两方面任何一方出现异常,乳酸的生成速度超过消除速度,即可导致乳酸在体内的蓄积[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8例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分别测定术前和术后6 h动脉乳酸并计算早期6 h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间早期6 h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差异性。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1.75±2.31)明显高于存活组(5.34±2.76),死亡组患者早期6 h乳酸清除率(11.00±3.62)明显低于存活组(31.21±12.5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动态监测术后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价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可靠,可较好预测术后患者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D-乳酸与肠道屏障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目前仍无一种成熟的肠屏障功能监测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血浆D-乳酸来评估肠道屏障功能具有实用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冽非经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N2O-普鲁卡因复合全麻)和对照组(10例,普鲁卡因复合全麻),观察除外缺氧。低血压休克等因素后 N2O对血乳酸的影响。结果提示,吸入 50%~60%N2O 1小时后动脉血乳酸值(2.47±0.61mmol/L)较麻醉诱导前(1.49±0.40mmol/L)明显增加(P<0.01);而对照组血乳酸无明显变化(从1.03±0.32mmol/L.增至1.59±0.57mmol/L,P>0.05)。此结果说明,50%~60%N2O可导致血浆乳酸浓度增加,虽所增加数值较微,未见明显临床意义,但对于危重.应激叵应强烈以及代谢功能紊乱等患者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组织代谢的需要和氧供应间的失调是产生乳酸血症的最常见的原因。有人发现,血乳酸浓度的增高的程度与危重病人的预后关系极大。然而,在休克存活者及死亡者之间,其乳酸水平常有重叠,以致赖以判断预后有一定的限制,故认为除休克的严重程度之外,还可能有其它影响乳酸水平的因素。为此,作者选择应用快速补液疗法的严重的非心源性休克病人,在其病程早期进行连续测定动脉血的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7):179-182
聚乳酸材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美容医学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其不同异构体由 于其体内代谢产物不同,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也不同。因此,本文对聚左旋乳酸和右旋乳酸材料的区别以 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为科研和临床工作中不同的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乳酸脱氢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尿毒症未透析者、尿毒症透析者及正常健康人各1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及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 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尿毒症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乳酸脱氢酶水平与透析前相比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体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升高无器官特异性,血液透析改变了尿毒症患者体内乳酸脱氢酶环境,乳酸脱氢酶有可能作为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胚芽乳杆菌在鳕鱼下脚料水解液(4 g/L葡萄糖)中的生长及产酸情况,结果表明,在32℃的恒温室,经过24 h的静止培养,水解液的pH值为4.3,菌落数(CFU)为4.0×109,低于相同条件下在MRS培养的pH值3.8,菌落数(CFU)5.5×109;但在水解液中培养至72 h时,水解液的pH值可降至4.1.在水解液中静止培养的前20 h是胚芽乳杆菌生长的旺盛期,连续培养应从静止培养15 h、pH值4.5左右开始.在连续培养的105 h内,新鲜培养基的流加速度为70 mL/d,pH值几乎能恒定在4.5左右,葡萄糖和乳酸含量也基本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8.
病例摘要 患者,男,69岁,因“多饮多尿4年,背痛半个月,胸闷伴呼吸困难4d”,于2004年4月28日入院。4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在我院检查血糖,空腹为15.60mmol/L、餐后为20.83mmol/L,诊断为“糖尿病”。曾先后口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及中药治疗,2个月前开始口服瑞易宁5mg每日1次,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空腹血糖控制在6.0—9.0mmol/L。半个月前患者感背部酸痛,呈持续性、渐进性,在本院骨科就诊,以“增生性脊柱炎”给予“壮骨伸筋胶囊、α-维生素D3”口服,后患者感食欲下降,自行停用瑞易宁和二甲双胍,近4d来感背痛加重,并且自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不能下床活动,夜间能平卧,无端坐呼吸,再次来院就诊而收住院。  相似文献   

19.
此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14例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72 h内每8小时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数据。研究显示,幸存者与非幸存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分别为(2.02±1.62)、(4.05±3.90) mmol/L,初始高水平的乳酸增加了病死率;对于烧伤总面积<20...  相似文献   

20.
乳酸酸中毒是指病人动脉血乳酸浓度>5mmol/L和pH≤7.25的状态。可分二型:A型——指组织内线粒体功能完好,而氧的输送不足;B型——指氧供充足,但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