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镫骨修正术对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后复发传导性聋的疗效,总结再次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至2014年行31例镫骨修正术患者的术中发现及术前、术后听力学资料。结果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纤维粘连,砧骨固定和假体移位。镫骨修正术后患者气骨导差(听力级,下同)在20d B以内的21人(67.7%)。术后平均气骨导差13.4d B,平均纯音听阈气导由术前58.5d B减至术后42.7d B,提高15.8d B,术后未发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结论镫骨修正术手术成功率虽较初次手术低,仍可明显改善多数传导性聋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2.
镫骨手术对耳硬化症病人高频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Rosen开始用镫骨撼动术治疗耳硬化症,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后术式不断改进,目前通常采用镫骨底板钻孔活塞植入术。术后80%~90%以上的患者效果显著,气骨导间距减小或消失。但是,耳硬化症患者术后骨导听力下降的原因仍是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认为耳硬化症镫骨术后高频(>4000Hz)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可能与年龄所致的老年性聋有关,与相应年龄组正常人相比其骨导下降无差异,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镫骨手术创伤或耳硬化症病灶侵及耳蜗所致。为研究镫骨手术对高频听力的影响,回顾分析从1985~1996年耳硬化症患者中筛选的38例患者40耳…  相似文献   

3.
镫骨切除术采用钢丝-特氟隆法或不锈钢活塞法,其成功率在95%以上。然而要取得听力的持久改善,应对此手术失败的原因清楚了解。作者们统计在1961—1971年间的1000余例镫骨切除术中,需行再次探查术者82例。本文则重点分析其中44例,共56次探查术,原病均为耳硬化症,随访最少一年。听力下降的类型简单分类如下:(1)持久性或复发性传导性聋;(2)在语言频率范围的明显感觉神经性聋;(3)混合性聋,语言频率骨导下降,但气-骨导差仍显著,语言识别力往往降低,或兼有眩晕症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耳硬化症多系窗前裂、窗后窝或前庭窗龛周围病变蔓延所致 ,使镫骨底板正常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吸收 ,继而新骨增生、硬化、钙化 ,使底板增厚固定而致聋[1] 。镫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始于本世纪 50年代[2 ] ,至今 ,国内已开展此手术约 4 0 0 0例 ,听力改善的有效率达 95% [3 ] 。镫骨切除术对大多数耳硬化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 ] 。但镫骨切除术后骨导变化与年龄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接受镫骨底板全切除术的资料完整的耳硬化症病例 10 1耳进行分析 ,探讨年龄因素对术前术后骨导听阈 (d BHL)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资料…  相似文献   

5.
耳硬化症患者出现感觉神经性聋的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其中有一说认为可能由于某种组织分解产物,如缩氨酸,排入外淋巴液产生对毛细胞的毒害。为验证此说,作者选择气-骨导差为20~30dB、骨导平均阈值为30dB的耳硬化症患者,在其镫骨手术时,切取硬化的镫骨底板、底板上层结构以及颞骨的骨皮质,立即冷藏于零下20°,用氯化胍(0.25M guanidine chloride)和乙二胺四醋酸(0.5M ethylene-dia minetetraacetic acid)溶液浸泡提取浸膏。所提取的非胶原缩氨酸/蛋白质用色层分析法分析。骨标本所含缩氨酸的成分用毛细管等速泳动对比分析。结果:耳硬化症的镫骨底板的等速泳动有13个带,镫骨的  相似文献   

6.
耳硬化症镫骨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治疗中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64~2003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分别统计术耳手术前后0.25k、0.5k、1k、2kHz频率平均骨气导差,按不同术式(镫骨撼动术、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统计手术前后平均骨气导差的缩小值,t检验分析各术式间的差异,x2检验分析各术式再次手术率的差异,随访手术远期效果.结果经t检验发现,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及镫骨活塞术听力提高明显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镫骨撼动术及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镫骨活塞术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四种术式中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听力提高最佳,其次为镫骨活塞术,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组;镫骨活塞术是治疗耳硬化症最理想术式,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较佳且再次手术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CO2激光辅助 Fisch 人工镫骨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智能CO2激光辅助Fisch人工镫骨手术治疗的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智能CO2激光切断镫骨肌腱、后足弓,并行镫骨足板开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纯音听阈测试,记录0.5、1、2、4 kHz 频率气、骨导阈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眩晕和感音性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骨导阈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言语频率气骨导差中位数分别为30.38(23.13,39.38)及9.75(8.25,10)dB,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CO2激光切断镫骨肌腱、后足弓,行镫骨足板开窗安全便捷,适合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9-12期间进行镫骨足板开窗术的耳硬化症70例(81耳),将其分为传统镫骨足板开窗术组41耳,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组40耳,对2组的术后纯音测听结果、术中镫骨、砧骨并发症及术后眩晕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2组术后的气骨导差≤20dB的比例分别为70.7%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的镫骨、砧骨并发症较少,而且术后眩晕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镫骨足板开窗术(P<0.05)。结论:逆行性镫骨足板开窗术能有效的提高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并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硬化症镫骨术后听力尤其是骨导听力改善情况,比较分析镫骨手术不同术式及长短期手术效果,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硬化症行镫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共56耳,重点关注听力情况。术后6周~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听力。结果 术前气导阈值(56.2±11.1)dB,骨导阈值(22.2±7.9)dB,骨气导差(34.0±8.9)dB;术后气导阈值(33.1±10.9)dB,骨导阈值(19.9±8.3)dB,骨气导差(13.2±7.9)dB。23例(41.1%)术后骨气导差≤10 dB,45例(80.4%)骨气导差≤20 dB。术后0.5、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分别下降了1.0、3.1和3.9 dB,而4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提高了0.6 dB。1和2 kHz频率的术后听力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t 1 kHz=2.536,t 2 kHz=2.666,P 均<0.05)。结论 镫骨手术可明显改善耳硬化症患者1和2 kHz频率的骨导阈值,缩小骨气导差。不同镫骨手术技术对于改善术后听力无明显区别,术后长期听力可以获得较好保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晚期耳硬化症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15例(16耳)临床确诊为晚期耳硬化症的患者在我科接受了CO2激光辅助镫骨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70.21 dB HL,平均骨导听阈38.49 dB HL,平均气骨导差(air conduction-bone conduction gap,ABG)31.72 dB HL,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超过半年。结果 术后半年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 43.7 dB HL,平均骨导听阈28.95 dB HL,平均气骨导差14.75 dB HL,ABG≤20 dB者9耳,占比56.3%,ABG闭合≤10 dB者6耳,占比37.5%。无一例术后出现顽固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聋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O2激光辅助技术降低了镫骨开窗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多数患者术后听力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实用、相对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晚期耳硬化症患者行镫骨手术后的语言识别力变化。作者从467例接受镫骨手术的患者中选出34例晚期耳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语言频率骨导平均损失51~70dB之间者为第一类,共23例;仅有残存骨导者为第二类,共11例,另选68例患者,(其术前语言频率平均骨导损失<30dB,4 KHz的骨导损失≤40dB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用标准临床用听力计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2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骨导、气导检查和语言测听。手术方法:多数病人行镫骨底板部分切除术,用钢丝结缔组织封闭卵圆窗,部分患者行钻洞插入钢丝特氟隆活塞装置。手术结果:①骨-气导间距缩小:  相似文献   

12.
95例镫骨畸形及耳硬化症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鼓膜完整、咽鼓管通畅的传导性聋患者之镫骨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鼓膜 完整、咽鼓管通畅的传导性聋的镫骨手术资料,比较耳硬化症、单纯中耳畸形、外耳道狭窄畸形之镫骨 卵圆窗外 科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4周听阈均值显示:利用砧骨的卵圆窗开窗术优于砧骨 镫骨底板连接术(P<0.05); 3组中外耳道狭窄畸形优于耳硬化症及单纯中耳畸形组(P<0.05);生理性镫骨底板切除术与利用砧骨的卵圆 窗开窗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3年,除镫骨撼动术(8/14)的听阈均值又同于术前水平外,其余均保持术 后近期听力水平。结论:镫骨手术应用于镫骨 卵圆窗畸形病例时有别于耳硬化症而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引言 耳硬化症行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术的成功率很高,一般术前即使为中、重度传导性聋,术后听力通常可改善至只有轻度听力下降,即气骨导差≤10dB(Meyer,2000)。因此,本术乐于为病人接受,但鼓室段面神经有变异和畸形时可使镫骨术发生困难,或使面神经受损。有关镫骨术的各种手术方式、改良术式和听力学效果都已有描述,以下仅就镫骨术中面神经鼓室段变异和畸形及其处理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镫骨手术对晚期耳硬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0例1970年至1999年间的耳硬化症手术病例,对符合晚期耳硬化症标准[500—2000Hz骨导听阈(听力级,下同)均值≥40dB,气导听阈均值≥70dB的混合性聋]的68例(7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77耳)术后,5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气导(听力级,下同)由术前的77.32dB减至53.70dB,提高23.62dB;71耳(92.21%)气导提高≥10dB,其中46耳(59.74%)气骨导差闭合。500~4000Hz纯音平均听阈:气导由79.01dB减至58.23dB,提高20。78dB;68耳(88.31%)气导提高≥10dB,其中32耳(41.56%)气骨导差≤10dB(闭合)。随访5~25年,听力稳定的有67耳,听力下降4耳(均为镫骨提高术患者,再次手术后听力均有提高),听力较术后进一步提高的有28耳。结论镫骨手术是治疗耳硬化症的有效手段,也是治疗晚期耳硬化症或极晚期耳硬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镫骨手术对改善晚期耳硬化症或极晚期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耳硬化症是由于前庭窗部的硬化症病灶使镫骨底板固定,致中耳传导性障碍。硬化灶不在前庭窗,而发生于耳蜗骨壁,引起耳蜗性感音障碍,称内耳硬化症(inner ear otosclerosis)。【提出内耳硬化症的根据】Meurman等(1962)提出在40岁以下的临床性耳硬化症163例中伴有内耳障碍者占24.5%;Carhart(1963)提出在镫骨固定的181例362耳中,在250~4000Hz骨导损失10dB以上者209耳,占57.5%;Schuknecht等(1974)在92耳临床性耳硬化症中,发现62耳为混合性聋,占67.4%。业已证明,耳硬化症病变不常限于前庭窗周围。Nylen(1949)在121例耳硬化症颞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中发现病变在前庭窗者占90%,而引起镫骨固定者仅占50%,其余病变在圆窗者占40%,耳蜗骨壁者35%,内耳道者30%,半规管者15%。据上述事实和有镫骨固定的耳硬化症常伴有内耳功能障碍,推测耳硬化症所伴发的内耳性聋是耳蜗骨壁  相似文献   

16.
耳硬化症出现感觉神经性聋的机理有各种学说:Siebnmann认为病灶产生毒性物质损伤螺旋器毛细胞。Causse等认为耳海绵症病灶中组织细胞内释放蛋白分解酶,为感觉神经性损伤的主要因素。Glorig比较耳硬化症患者与正常人骨导听阈,未发现有明显差异;Guild通过颞骨组织学研究发现耳硬化症耳螺旋器及耳蜗神经萎缩者并不比非耳硬化症耳发生率高,亦支持上述观点。本文报告自1964至1973年间,对25名手术证实单侧耳硬化症患者进行研究,男16名、女9名,年龄16~69岁,气-骨导差为25~45分贝,健耳气-骨寻差为10~20分贝。  相似文献   

17.
一般报告镫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的成功率在90%以上,但早期听力的改进并非都能持久,故实际效果要比报告的差得多。作者于1973年3月初在皇家医学会耳科分会上提出手术成功的指标应为:(1)气-骨导差在10dB以内;(2)语言识别力良好;(3)无合并症,和(4)患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耳硬化症所致传导性聋与镫骨底板病变的程度有关。Schuknecht曾对耳硬化症镫骨底板固定与传导性聋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听力损失程度取决于镫骨底板病变的分期。第一期为底板“纤维性”固定,听力损失≤30dB;第二期,底板前部局限性骨性固定,听力损失30~40dB;第三期,融合性骨质性关节强直,累及整个环韧带,听力损失在40dB以上。上述观点得到Goodhill的支持。该文作者进一步对耳硬化症镫骨底板的解剖学改变进行详细的定量研究,并对耳硬化症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和传导性聋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耳硬化症再次镫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耳足板小窗技术术后听力改善不满意的病人,局麻下行耳内镜下镫骨探查及再次人工镫骨置换术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5耳听力明显改善,气导平均改善26.5dB;术后平均气骨导差:3耳≤15dB,2耳为15~20dB,1耳无效。手术历时短,所有病人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再次人工镫骨手术,探查听骨链,重建听力具有图像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明显优于显微镜。  相似文献   

20.
1967~1984年18年期间,作者共施行128例次镫骨手术(106例病人,22例为双侧手术),106例中,耳硬化症104例,成骨不全症1例,罕见病例1例(Ehlers-Danlos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和镫骨足板固定同时存在)。手术方法:部分镫骨切除术69次,全镫骨切除术46次,镫骨切开术(stapedotomy)11次,镫骨松动术2次。手术后1例全聋,2例并发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28次镫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